21.領袖卷之毛澤東(21)
11月底,在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的湘江戰役中,錯誤的軍事指揮使紅軍遭受慘重損失,由長征開始時的八萬餘人銳減為三萬左右。***這時,博古感到自己責任重大,一籌莫展;**和全軍上下都為黨和紅軍的命運而焦慮。在這危急關頭,**挺身而出,同「左」傾冒險主義領導人的瞎指揮作堅決的鬥爭。他和張聞天、王稼祥在政治局內公開批評中央的軍事路線,認為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失敗是由於軍事領導上、戰略戰術上的錯誤造成的。12月12日,**在湖南通道召開的**中央負責人會議上,根據當時敵的變化,力主放棄原定向湘西轉移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提出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以擺脫敵人,爭取主動。他的意見得到周恩來、張聞天、朱德、王稼祥等人的支持。李德無視敵人已在通往湘西的路上部署下重兵的現實,仍堅持主張朝紅二、六軍團的方向北進,這遭到與會大多數人的反對。會議作出決定,中央紅軍改向貴州轉移,相機佔領黎平。12月18日,在黎平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紅軍今後戰略方向問題。博古和李德仍然堅持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李德還主張紅軍立即折向黔東。**則堅決主張繼續向貴州西北進軍到川黔邊建立川黔根據地。經過激烈的爭論,張聞天、王稼祥等多數人贊成**的意見,主持會議的周恩來決定採納**的意見,紅軍西進渡烏江北上。會議放棄同紅二、六軍團會師和建立湘西根據地的原計劃,作出在川黔邊建立新的根據地的決定。
1935年1月7日,紅軍佔領黔北重鎮遵義。王稼祥同**議定由他出面提議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王稼祥的建議得到張聞天、周恩來、朱德等的支持。1月15日至17日,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召開。會上博古作了主報告,為其錯誤辯護。周恩來作了副報告,主動承擔責任,作了自我批評。張聞天根據他和**、王稼祥共同擬定的提綱,作反對「左」傾軍事路線的報告。**接著作長篇。他強調當前先要解決軍事路線問題,指出博古的報告基本是不正確的,並批評李德主觀、武斷的軍事指揮。他對錯誤的軍事路線進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評,闡明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指明今後正確的方向。他駁斥了博古在向大會報告中談到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敵強我弱等觀點,用紅軍粉碎敵人第一、二、三、四次「圍剿」的事實,說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在於軍事指揮上和戰略上犯了錯誤。他分析了「左」傾路線在各方面的表現,如防禦時的保守主義、進攻時的冒險主義和轉移時的逃跑主義。他指出博古和李德以單純防禦路線代替決戰防禦以陣地戰、堡壘戰代替運動戰,以所謂「短促突擊」的戰術原則支持單純防禦的戰略路線;強調這條路線同紅軍取得勝利的戰略戰術的基本原則是完全相反的。**的得到與會大多數同志的贊同和擁護。王稼祥旗幟鮮明地支持**的意見,擁護由**來指揮紅軍。周恩來在中也全力推舉由**來領導紅軍的今後行動。朱德、劉伯承、李富春、聶榮臻等也先後,明確支持**。會議決定,增選**為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常委開會分工,以**為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不久,**中央決定,**擔任前敵司令部政治委員,成立**、周恩來、王稼祥三人軍事指揮小組,統一指揮紅軍的行動。這樣,遵義會議和會後中央組織機構的調整,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黨的路線重新回到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軌道上來,從而在極端危急的關頭,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
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在**的親自指揮下於1月20日前後陸續由遵義、桐梓地區向西前進。1月底,紅軍一渡赤水,進入川南地區,根據遵義會議的決定,準備在四川瀘州和宜賓之間北渡長江,同紅四方面軍會合。蔣介石現紅軍的意圖后,亂了手腳,急忙調集大量兵力到川黔邊境布防,嚴密封鎖長江。**鑒於敵生了變化,北渡長江對紅軍極為不利,當機立斷,決定暫緩北渡長江,指揮紅軍到川滇黔邊的扎西(威信縣城)地區集中。當敵軍迫近扎西時,**率部殺回馬槍,出其不意,揮戈東進,乘虛直插貴州。2月底紅軍二渡赤水,重占遵義。他和周恩來等指揮紅軍進行遵義戰役,殲滅和擊潰敵人兩個師又八個團,取得了長征以來第一次重大勝利,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極大地激勵了部隊的士氣。遵義戰役結束后,蔣介石親抵重慶督戰,以堡壘戰術與重點進攻結合的戰法,採取南守北攻的方針,妄圖壓迫紅軍於遵義地區而殲滅之。**同周恩來等研究后決定,將計就計,故意部署紅軍徘徊於遵義地區,擺出決戰架勢,誘敵圍集。待圍追堵截之敵逐漸接近,包圍圈尚未完全形成之際,**率領紅軍突然西進,3月中旬三渡赤水,再入川南,擺脫了強敵的合圍。**卻只派了小部隊繼續向西迷惑敵人,而同時率主力秘密神速向東,重返貴州,把敵人甩在川南,打亂了敵人聚殲紅軍於川南的計劃。3月下旬,紅軍四渡赤水,把數十萬敵人甩開,掉頭南下,在敵軍的間隙中穿插急進,直指烏江。除留九軍團在烏江北岸迷惑與牽制敵人外,紅軍主力於3月底南渡烏江,小部隊佯攻息烽,大軍繼續南下。4月上旬,**等為了進一步造成敵人判斷失誤,命令中央紅軍到達清水江西岸地區,採取聲東擊西,以少許兵力東渡清水江,並造浮橋偽裝東渡。蔣介石又一次上當,急調重兵阻止紅軍東進。與此同時,紅軍主力則南下威逼貴陽。由於敵人在貴陽及其周圍只有四個團,兵力單薄,使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驚恐萬狀,害怕紅軍直取貴陽,急忙抽調部隊火速增援貴陽救駕,並調雲南軍隊到貴陽附近防守。事前,**曾說,「只要能將滇軍調出來,就是勝利。」果然不出他所料,雲南敵軍被調到貴陽附近。紅軍乘虛向雲南疾進,前鋒逼近昆明,迫敵將滇北守軍調往昆明防守,這為紅軍北渡金沙江造成有利條件。5月上旬,中央紅軍全部巧渡金沙江,從而擺脫了追堵的幾十萬敵軍,取得了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中央紅軍自遵義會議后近四個月轉戰,在**為代表的黨中央和中革軍委的領導和指揮下,實施高度靈活的運動戰,根據敵的變化適時變換作戰方向,大踏步地前進,大範圍地迂迴,縱橫馳騁於川滇黔地區,穿插於敵人重兵集團之間,聲東擊西,忽南忽北,迷惑調動敵人,爭取自己主動,陷敵於被動,弄得敵人矇頭轉向,疲於奔命,使蔣介石的「追剿」計劃屢屢落空。**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被人們讚歎為「用兵真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