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譴責小說(15)
《水滸傳》有許多人以為是施耐庵做的。***因為多於七十回的《水滸傳》就有繁的和簡的兩類,其中一類繁本的作者,題著施耐庵。然而這施耐庵恐怕倒是後來演為繁本者的託名,其實生在羅貫中之後。後人看見繁本題耐庵作,以為簡本倒是節本,便將耐庵看作更古的人,排在貫中以前去了。到清初,金聖嘆又說《水滸傳》到「招安」為止是好的,以後便很壞;又自稱得著古本,定「招安」為止是耐庵作,以後是羅貫中所續,加以痛罵。於是他把「招安」以後都刪了去,只存下前七十回——這便是現在的通行本。他大概並沒有什麼古本,只是憑了自己的意見刪去的,古本云云,無非是一種「托古」的手段罷了。但文章之前後有些參差,卻確如聖嘆所說,然而我在前邊說過:《水滸傳》見集合許多口傳,或小本《水滸》故事而成的,所以當然有不能一律處。況且描寫事業成功以後的文章,要比描寫正做強盜時難些,一大部書,結末不振,是多有的事,也不能就此便斷定是羅貫中所續作。至於金聖嘆為什麼要刪「招安」以後的文章呢?這大概也就是受了當時社會環境底影響。胡適之先
附錄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
生說:「聖嘆生於流賊遍天下的時代,眼見張獻忠,李自成一般強盜流毒全國,故他覺強盜是不應該提倡的,是應該口誅筆伐的。」這話很是。就是聖嘆以為用強盜來平外寇,是靠不住的,所以他不願聽宋江立功的謠。
但到明亡之後,外族勢力全盛了,幾個遺民抱亡國之痛,便把流寇之痛苦忘卻,又與強盜表起同來。如明遺民陳忱,就託名雁宕山樵作了一部《后水滸傳》。他說:宋江死了以後,餘下的同志,尚為宋御金,后無功,李俊率眾浮海到暹羅做了國王。——這就是因為國家為外族所據,轉而與強盜又表同的意思。可是到後來事過遷,連種族之感都又忘掉了,於是道光年間就有俞萬春作《結水滸傳》,說山寇宋江等,一個個皆為官兵所殺。他的文章,是漂亮的,描寫也不壞,但思想實在未免煞風景。
第五講明小說之兩大主潮
上次已將宋之小說,講了個大概。元呢,它的詞曲很達,而小說方面,卻沒有什麼可說。現在我們就講到明朝的小說去。明之中葉,即嘉靖前後,小說出現的很多,其中有兩大主潮:一、講神魔之爭的;二、講世的。現在再將它分開來講:
一、講神魔之爭的此思潮之起來,也受了當時宗教,方士之影響的。宋宣和時,即非常崇奉道流;元則佛道並奉,方士的勢力也不小;至明,本來是衰下去的了,但到成化時,又抬起頭來,其時有方士李孜,釋家繼曉,正德時又有色目人於永,都以方技雜流拜官,因之妖妄之說日盛,
·268·
而影響及於文章。況且歷來三教之爭,都無解決,大抵是互相調和,互
相容受,終於名為「同源」而後已。凡有新派進來,雖然彼此目為外道,
生些紛爭,但一到認為同源,即無歧視之意,須俟後來另有別派,它們
三家才又自稱正道,再來攻擊這非同源的異端。當時的思想,是極模糊的,
在小說中所寫的邪正,並非儒和佛,或道和佛,或儒道釋和白蓮教,單
不過是含胡的彼此之爭,我就總括起來給他們一個名目,叫做神魔小說。
此種主潮,可作代表者,有三部小說:(一)《西遊記》;(二)《封神傳》;(三)《三寶太監西洋記》。
(一)《西遊記》《西遊記》世人多以為是元朝的道士邱長春做的,
其實不然。邱長春自己另有《西遊記》三卷,是紀行,今尚存《道藏》中:惟因書名一樣,人們遂誤以為是一種。加以清初刻《西遊記》小說者,又取虞集所作的《長春真人西遊記序》冠其,人更信這《西遊記》是邱長春所做的了。——實則做這《西遊記》者,乃是江蘇山陽人吳承恩。此見於明時所修的《淮安府志》;但到清代修志卻又把這記載刪去了。《西遊記》現在所見的,是一百回,先敘孫悟空成道,次敘唐僧取經的由來,后經八十一難,終於回到東土。這部小說,也不是吳承恩所創作,因為《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在前邊已經提及過——已說過猴行者,深河神[1],及諸異境。元朝的雜劇也有用唐三藏西天取經做材料的著作。此外明時也別有一種簡短的《西遊記傳》——由此可知玄奘西天取經一事,自唐末以至宋元已漸漸演成神異故事,且多作成簡單的小說,而至明吳承恩,便將它們彙集起來,以成大部的《西遊記》。承恩本善於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