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本在反華喧囂中蓄勢待發(3)

5.日本在反華喧囂中蓄勢待發(3)

日軍軍官的「私房話」,把中村事件對於日本當局的意義,詮釋得**而明晰。***

8月11日,日本外務大臣幣原喜重郎電令駐瀋陽總領事林久治郎「努力使中國方面坦率承認事實,進行交涉」。

8月17日,林總領事會晤國民政府遼寧省主席臧式毅,交涉中村事件。同日,在瀋陽的日本陸軍當局表「中村被害之第一次調查」。

同一天,日本政府以陸軍省的名義,在隱瞞中村的真實身份——日本軍事間諜的前提下,公布了中村等被殺事件,並宣稱「日本在滿蒙特殊權益受到了中國的侵害,現處危險之中」。

日本各政治集團也馬上行動起來。政友會是日本明治維新后成立的一個準政黨組織,日本許多著名的政治家如伊藤博文,都曾是它的重要成員。政友會緊急行動起來,選取精幹人員組成演說團到日本的六大城市做宣傳鼓動。9月1日,「帝國在鄉軍人會」召開全體會員大會,會長鈴木庄六大將意味深長地說:「值此時局嚴重之際,應普及、提高國防思想,正確引導輿論。」

日本原本是靜謐、含蓄的國度,木屐與石板路碰擊出的聲響,成為一曲令不少人為之心動的空靈之音。但當日本人群激昂時,一種內斂、壓抑的力量就會勃然爆,從而使日本變成一個瘋狂的國度。甲午年間,當日本海軍決定性地擊敗大清北洋艦隊時,日本島就爆過這樣一次瘋狂,人們走上街頭、歡呼雀躍,一時萬人空巷。這一次,日本又瘋狂了,國民們為同胞在異國他鄉的「無端」受戮,更為一個被炮製出來的「中國威脅論」而群激憤、奔走呼號。

就這樣,日本國內對華戰爭的社會動員開始了。

可是,南京國民政府顯然並沒有嗅到戰爭的氣味。

8月20日,蔣介石在南京接見日本民政黨成員菊池良一,二人作長時間的會談。在會談中,蔣希望日中及亞洲各民族為黃種大聯合而奮鬥。菊池請蔣在國民政府軍隊中酌用日本教官,並建議國民政府採取措施制止社會上的排日行動。蔣欣然接受。

大水把國民政府沖得搖搖晃晃

1931年夏秋兩季,頻頻見諸報端和各級國民政府文告的,並不是中村事件等涉外話題,而是一場百年不遇的水患。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布的《為救濟水災告全國同胞書》,明白無誤地把這場水患稱為「國難」。

9月8日,國民政府行賑災公債8000萬元,分兩期行,本月內先3000萬元,12日內續5000萬元。年息8厘,按票面九八折行;本息10年償清。

1931年氣候反常。入夏以後,中國大部分地區出現長時間淫雨天氣,還不斷出現大雨和暴雨,珠江、長江、淮河及松遼流域河水猛漲,造成全國性的大水災。其中,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災尤為嚴重。據統計,湘、鄂、贛、浙、皖、蘇、魯、豫8省合計受災人口5127萬,經濟損失22。54億元,而國民政府1931年的整個中央預算,也就不到10億元。

武漢地區襟江帶湖,受水害尤重。8月2日凌晨,單洞門鐵路大壩決堤,大水直奔市區,漢口全境浸沒水中,高及屋頂。隨後武昌的武泰、武豐等堤也相繼潰決,武昌濱江城區,盡成澤國。此後不幾日,地勢最高的漢陽,也共有45個堤垸被沖毀,江水以風馳雲卷之勢,長驅直入。三鎮盡成澤國,淹沒水中達兩月之久。武漢遭此重創,逐漸由盛轉衰,「九省通衢」的地位頓成明日黃花。

在突如其來的大水面前,國民政府心有餘而力不足。除了一些地方政府對災所做的杯水車薪式的救濟外,國民政府最早對水災做出反應是在7月25日,此時,已離珠江流域生重大災一月有餘。這一天,國民政府下令,特派許世英等九人組成賑務委員會委員,指定許世英、王震、劉鎮華、王守珍、朱慶瀾為常務委員,許世英為委員長。

許世英是一位活了91歲的老人,清光緒年間就躋身官場,歷經晚清、北洋、民國三個時期,能為各派政治力量所接納,新舊咸宜,左右逢源,甚而得膺重任,宦海浮遊60餘年。朱慶瀾是哈爾濱人,1892年,就曾任黃河修復工程的河工委員,可謂是一個治河、賑災的專家。辛亥革命期間,他同革命、支持革命活動。後來,在主政黑龍江期間,多有德政,惠及鄉里,商民為紀念其功德,將一艘新輪命名為「慶瀾」號。1925年2月,他辭去一切職務,專門從事慈善事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九一八(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九一八(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日本在反華喧囂中蓄勢待發(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