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尋烏調查(4)
三、解決對城市工商業者和城市貧民的政策。***
**的尋烏調查不僅調查了農村,而且第一次系統地調查了城鎮。其原因正如他自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所說:「鬥爭的展使我們離開山頭跑向平地了,我們的身子早已下山了,但是我們的思想依然還在山上。我們要了解農村,也要了解城市,否則將不能適應革命鬥爭的需要。」
在尋烏,**對尋烏縣城,尋烏的商業進行了周密細緻的調查。他寫道:「對於商業的內幕始終是門外漢的人,要決定對待商業資產階級和爭取城市貧民群眾的策略,那是非錯不可的。非常明顯,爭取貧民一件事,一般同志不感覺他的重要,象高級指導機關感覺他的重要了,卻始終不能給同志們以行動上的具體策略,尤其是具體工作方法不能指示出來,這不是由於不了解城市是什麼東西才弄成這種現象嗎?我是要下決心了解城市問題的一個人,總是沒有讓我了解這個問題的機會,就是找不到能充足地供給材料的人。這回到尋烏,因古柏同志的介紹,找到了敦友梅和范大明兩位老先生,多謝兩位先生的指點,使我象小學生蒙一樣開始懂得一點城市商業況,真是不勝歡喜。倘能因此引起同志們(尤其是做農村運動和紅軍工作的同志們)研究城市問題的興味,於研究農村問題之外,還加以去研究城市問題,那更是有益的事了。我們研究城市問題,也是和研究農村問題一樣,要拼著精力把一個地方研究透徹,然後於研究個別地方,於明了一解況,便都很容易了。倘如走馬看花如某同志所謂『到處只問一下子』,那便是一輩子也不能了解問題的深處,這種研究方法是顯然不對的。」**調查了尋烏47家商店、94家手工業店鋪和7種行業的經營商品的來源、種類、銷售額和競爭等況,並從鹽、雜貨、油、豆、屠坊、酒、水貨、藥材、黃煙、裁縫、傘、木器、火店、豆腐、理、打鐵、爆竹、打飾、打洋鐵、修鐘錶、圩場生意等各種貨物剖析了尋烏城的生活況和組織況。從調查中得出,尋烏城是一個手工業商品和資本主義商品交戰的地方。由於帝國主義、大資產階級和高利貸的壓榨,農村地主階級對農民重租重利的剝削,造成農民貧困,以致城鄉商品經濟日益衰落,使中小工商業者處於破產或半破產的威脅之中。在開調查會時,**即指出:尋烏城的商業不但很小,而且逐年衰敗,都是中小商人嘛。他們是受外來資本主義勢力、本國封建勢力的壓制,才處於衰敗和破產之中。……除對土豪劣紳開設的大店鋪應該查封外,對中小商人一定要保護他們做生意。……尋烏調查以大量事實,說明了「保護中小商人」的政策,對活躍紅色區域經濟,解決紅軍給養和根據地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是非常需要的。
**用階級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尋烏城的人口構成,了解了城鎮居民的階級關係和政治態度。尋烏城共有人口2700人,其中農民1620人,佔全城人口的60%;手工業者297人,佔全城人口的11%,這兩者共佔71%,表明尋烏城「還完全是個農業手工業城市」。城市貧民(包括娼妓、遊民)432人,佔全城人口的16%;商人135人,僅佔全城人口的5%。商人中5家是商人兼地主,他們的政治態度,有兩家是反動的,有3家是「不話事」的。其餘商人能向政界「話事」的也僅有4家。尋烏城的商店和手工業店鋪多數不僱人或只雇少數幾個店員、徒工,多數是小手工業者和中小商人。這些調查材料說明,這時尋烏城並沒有資產階級,商人人數不多,經濟力量很弱,政治上沒有什麼權力,即使有點權力的商人也是處於地主階級幫手的地位。而城市貧民,社會地位極其低下,是「苦群眾」,「在革命中得到了很大利益,……與貧農所得利益差不多」,因此一般都是歡迎革命的,應該爭取他們參加革命,成為無產階級在城市的同盟軍。
1931年2月,**在寧都小布整理出了《尋烏調查》。它共分5章、39節、104個綱目,長達8萬餘字,分門別類記載了尋烏縣的政治、經濟、交通、文化、商業貿易、舊有土地佔有、土地鬥爭及婦女在土地鬥爭中的表現等況。**還專門寫了一個前,以為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