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族溯源(2)
毛順生治家嚴格,是個好當家。他常說:「吃不窮、用不窮,人無計算一世窮。誰會盤算,誰就能過好日子;不會盤算的人,你給他金山銀山,也是空的。」他帶著一家人勤奮勞動並省吃儉用,家裡沒有吃閑飯的,兒子年紀小也要幹些割豬草之類的輕活,長大些了就要到田裡幹活。每年口糧之外的剩餘穀子,用作押進田產,取利息錢。還兼作些販運穀米和生豬的生意。開始,這種生意還是小規模的。後來,毛順生得到岳家親戚的貸款幫助,便到湘鄉大坪坳一帶成批購進稻穀,加工銷售。家裡也開始僱工,起初是短工,後來雇一長工,在冬天碾谷的時候,還得多雇一個短工。在運輸上,也逐步由肩挑改為土車運送,以後更展到從銀田寺雇船,將米運往湘潭市易俗河去出售。此外,他還販賣耕牛。毛順生手頭的錢增多了。1904年,他買進了堂弟毛菊生的7畝水田,使田產增加到了22畝,年收稻穀80擔。此後,他繼續聚積財富,但不再買進土地,而是典進別人的田地。因為典地要比買地便宜,自己不用操心農田,有利於經營生意。他有了資本,算是個財東了。他在銀田寺的「長慶和」米店入了股,並同「祥順和」、「彭厚錫堂」等店鋪有商務往來。為了流通方便,自家還印製了取號「毛義順堂」的紙票,同「吉春堂」的紙票流通周轉。「吉春堂」是湘鄉大坪坳一家設有藥材、肉食、雜貨等幾個店鋪的大商號,老闆姓趙,是毛順生妻兄文玉瑞的岳家。後來,毛順生一手包辦了兒子澤覃與趙家女兒先桂的婚姻。
毛順生克勤克儉,經營有方,使得家業日益達。1936年**同斯諾談到了他家的經濟況,說相當於「富農」的地位。1950年隆冬,韶山鄉土地改革劃成份時,**為自己家划的成份為「富農」。
**的母親文氏,是一位勤勞、善良、品德高尚的農村婦女。1867年2月12日生於湘鄉縣四都唐家圫的一個農民家庭。同當時許多農村婦女一樣,她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由於她在文家排行第七,家庭及鄰里都稱她「七妹」。1936年**同斯諾談話時,說他母親「在娘家的名字叫文其美」,這是斯諾的《西行漫記》在譯成中文時的音譯之誤,應該是「文七妹」。
文家也以務農為業,家境小康。其家所在的唐家圫距韶山沖有10多華里。由於文家的祖先葬在韶山沖,後代每年都來韶山掃墓。為了掃墓時在韶山有個落腳的地方,文家就將七妹嫁到了韶山。七妹同毛順生訂婚時只有13歲,18歲嫁到韶山成婚。她共生育了7個孩子,長子、次子均早夭亡,第三胎生下了**,後來又生下兩男兩女,四子毛澤民,五子毛澤覃,兩個女兒也都早歿。
**的出世,給毛家帶來了喜慶。母親文氏唯恐第三個兒子又遇不幸,便多方燒香拜佛,祈求神靈保佑,並開始吃起了「觀音齋」。**出世不久,就被寄居到唐家圫的外婆家。在唐家圫的後山,有個龍潭圫,圫內有一股清泉,四季流水不斷。在潭邊矗立著一塊巨石,高二丈八,寬二丈。傳說這裡曾出過妖怪,經常興風作浪,最後有個能人為民除害,用巨石將妖怪降服。後來,人們稱這巨石為「石觀音」,並經常來此禱告。外婆為了小外孫能長大成人,便要女兒七妹抱著外孫來到「石觀音」前燒香叩頭,拜巨石為「乾娘」,寄名石頭,取容易撫養之意。因**排行第三,故有了「石三伢子」的乳名。1959年**回韶山,在設宴招待鄉親父老時,還開玩笑說,今天該請的都請到了,就差那「石乾娘」沒來。
在外婆家,**還按母親的旨意,認七舅母為乾娘,意在托福,因為七舅母子女眾多,被認為命中多子多福。母親文氏為**的長大成人費盡了一片苦心。
對**影響較深的,還是她那高尚的品德。她性溫和,心地善良,富有同心,且樂於助人。每逢荒年旱月,她就悄悄地送些米糧接濟貧苦的鄉親們。這同過於自私的毛順生之間產生了較大的反差。在母親的影響和支持下,少年時代的**養成了樂於助人的品性。至今,在韶山還流傳著許多**助人和同窮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