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日本人的中國淵源(1)

1.第一章日本人的中國淵源(1)

第一節日本文化的中國「根」

周恩來總理曾說過「朋友可以選擇,鄰居無法選擇」,以此作為說服國人坦然接受與曾經的仇敵日本和平共處,建立友誼邦交的理由之一。***也許正是這種上天安排的鄰里關係,使得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一直存在不解之緣,這從中日兩國歷史長河中的各種記載與傳說的字裡行間可見一斑。

日本國家的形成與建立就有一段與中國密切相關的傳說。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創建大秦帝國之後曾派五百童男童女到外尋求長生不老仙藥,歷時多年仙藥也未尋得。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表現出的暴虐讓外出的童男童女深知尋葯未果回國也必是死路一條,倒不如索性不回,逃的遠遠的繁衍生息。於是,就有了島國日本,被秦始皇派出尋葯的男男女女就是日本人的祖先。

或許這只是稗官野史,不足為信。但日本派來的遣唐使和東渡的徐福都是正史所載中日往來的鮮活形象。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昌盛的朝代之一,文化、思想、技術和藝術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備受周邊小國的推崇與膜拜,這其中就包括日本。

茶道是由遣派往中國的日本僧侶,在唐朝時把佛教和茶一起帶回日本的。公元805年,日本傳教大師最澄自唐歸日,帶茶種播於比叡山麓,第二年由弘法大師攜回茶種由行腳僧遍傳全國。日本茶道成熟於豐臣秀吉將軍統一日本之後,時值中國的明朝,有名的茶師千利休就是豐臣秀吉的席茶道老師。

日本的劍道也源於中國的劍術。中國的劍術在隋、唐時期傳入東瀛,日本人在其基礎上研習修改,取長補短,形成獨特的刀法技術。在這個過程中,日本人注入了濃烈的禪宗思想,使得劍術從在古代被當做用來保家衛國、防禦外敵侵犯的武術,到十九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改用竹刀、穿著護具的對打演變成為現今的「劍道」運動。

由上述種種不難看出,中國文化對日本本土文化的形成和展潛移默化的產生了巨大而長久的影響。這種影響在日本民族精神的塑造和近現代綜合國力的提升方面也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本質上來說,經濟的展是由人的文明與智慧推動的,是由企業的成功與壯大激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經濟的迅速崛起,促使美國開始對其思想文化和管理模式進行研究。

研究現,日本企業管理的核心是:強調人文精神,使企業與員工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即形成企業和員工間的「共識」。從而重視員工的精神素質,從人文化精神出進行注重人性的管理調控,這要歸功於其企業文化來自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思想以及和諧精神的影響。

這種優良的傳統思想以及和諧思想,主要體現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釋、道三家綜合的精華——禪文化中。

被譽為日本「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的哲學核心思想就是「敬天愛人」。所謂的敬天,即敬畏上天,虔誠的遵循宇宙意志和客觀規律,追求共生共存。所謂的愛人,即熱愛眾生。這兩點恰恰就是我國古代道家「無為」和儒家「泛愛眾」思想的當代運用。

在日本的企業文化中,無處不體現出集團意識和思想上的「和」「忍」「信」等觀念,這其實源於中國經過2000多年的演變展而成的儒家文化體系,它的基本內容是仁、義、禮三學,強調天命和做人的道理。

仁學是儒學的核心思想,注重「人」與「人際關係」,是一種關於人與人相互關係的學說,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學說。「以心為本」也是稻盛哲學的一個核心概念,貫穿其從修身到經營的整個思想體系。他著名的「經營三要訣」的其中兩項——「讓員工信賴你、欽佩你,為你的人格魅力所傾倒」和「讓員工有正確的哲學」,都屬於「以心為本」的具體表述。

儒家義學,講求權宜之變。《易經》上有句話是「窮則變,變則通」即為此理。日本企業管理,講求施義,要求企業每個成員講大義和變通。稻盛和夫把人生目的與追求放在特殊重要的地位,確立光明正大而又意義深遠的目的。從「運用自己的技術獲取社會的承認」到將「追求全體員工的物、心兩方面的幸福」作為公司的經營理念,再展到「為人類和社會展進步做出貢獻」,體現了稻盛和夫先生追求的軌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稻盛和夫:最適合中國人的經營術(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稻盛和夫:最適合中國人的經營術(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第一章日本人的中國淵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