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第三章敬天愛人的做人哲學(6)
這家公司的不堪現象在併購后才逐漸顯露,賬面上赤字嚴重,員工不愛勞動,還提出無理要求,不滿足就到稻盛家門前示威遊行,到處張貼供給稻盛的標語,動用宣傳車到京都鬧市區攻擊京瓷,新聞媒體也有大量報道。
面對壓力,他非常堅定,派出骨幹對這家公司進行重建,對員工進行耐心引導,使這家公司從崩潰邊緣站立了起來,企業走上了正軌,後來成為京瓷通信失業大展的中堅力量。
稻盛先生講,以我過去50年的經驗,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做惡事的人短期之內會榮耀,但長期不會有成就。一個利他的人,短期之內也許不會獲益,但長期一定會得天助。
如果只為賺錢不擇手段,企業不可能走得長遠。不管是稻盛哲學,還是王陽明哲學,其實都是在講一個普適的道理,就是在做好一件事前,要先想想這件事對其他人有什麼好處,推己及人、利他利人。同樣的,想讓別人買你的產品,不能總想著自己能賺多少錢,而是要想這產品對買它的人有無益處。
對於「利他經營」,及其與「利己的經營」的區別,稻盛和夫作了一個完整的闡述:「一般所謂利己的經營,就是自己想賺錢,或者想過得風光神氣,所以去辦一個企業搞經營。
「當然這種利己的經營也並非就是壞事。人都有利己的一面,想賺錢也說不上有什麼不好。但問題在於,要想拉著大家跟你走,跟著你好好乾,僅是自己想賺錢這個目的就不夠。
「職工們就會說『是你總經理自己想賺錢,我們幹嗎要去辛辛苦苦幹呢。』所以,要想鼓足大家的士氣,引導著人們跟你走,就必須有一個更高層次的大義名分。」
這個「更高層次的大義名分」就是「利他主義」。稻盛和夫進一步解釋說:「這裡所說的利他,也並不僅是一種方便的手段,而本身就是目的,為了集團,為了讓大家都能幸福的目的。
「利他這樣一個目的,才具有普遍性,才能得到大家的共鳴。而任何利己的目的,最多只能引起一小部分人的共感,但上面加上利他,就有了普遍性,能引起大家的共鳴。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要想搞好經營,就必須是利他經營。」
這些淺顯的話語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說企業是經營者的「私有財產」,那麼企業的生產力就是「公有財產」,因此,要經營好一個企業,單純靠利己主義是不行的,還必須有奉獻精神。只有真正以利他為目的,才能形成對企業的全體員工和企業外部的消費者的感召力,只有先「利他」,才能達到長遠的「利己」。
利他是宇宙的基本準則,自利則生,利他則久。上天有好生之德,但凡你努力,都會有立起來的時候,可是要取得長期的成就,有賴於基於利他的準則。從來沒有一個人、一個企業會完全秉持利己原則而獲得長久,因為違反天道必遭天譴。
利他使人視野開闊。利他可以讓我們擺脫自私自利的束縛,給我們心底無私天地寬的開闊感,因而能現複雜事物背後的本質。
利他讓人激燃燒。人性的光輝從來沒有熄滅過,只是有時被私利和困頓所遮蓋,利他的動機能夠煥員工的激和創造力,同時,也讓經營者具有前所未有的決斷力和正義感。
利他讓人智慧綻放。宇宙具有一種生生不息的意志和力量,這是一種向善的力量。利他之心符合向善的宇宙意志,因而將會協助我們打開智慧的寶庫,讓我們享受靈光一現的驚喜。如果多數企業家能夠認識到自利利他的價值,並藉此構築利他競爭力,商界會多一些和諧,世界將會因此而更加美好。
第四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在《21世紀企業經營者的心性培養——經營12條》中,稻盛和夫把人生目的與追求放在特殊重要的地位,第一條就將事業的目的和意義明確化——確立光明正大而又意義深遠的目的。
從「運用自己的技術獲取社會的承認」到將「追求全體員工的物、心兩方面的幸福」作為公司的經營理念,再展到「為人類和社會展進步做出貢獻」,體現了稻盛和夫先生追求的軌跡,是一條「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