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芷藺花開香彌遠(1)
2012年仲夏,正是花果成熟令人陶醉的季節,我閱讀著唐代詩人高駢的《山亭夏日》的詩句:「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正體味著詩人描寫的綠樹濃陰,樓榭倒影,風起簾動,薔薇飄香之意境,正陶醉在夏日的那清涼與寧靜中,喬彥民同志送來了他的《野蘭花》文集,讓我為之作序,捧起這部沉甸甸的散著翰墨香的作品,我心中頓生愉悅之,藍田人又有新作問世了。
因諸事纏繞,我一直忙得團團轉,無暇打開扉頁,直待秋涼后我也覺自己已欠下了一筆沉重的文債,於是決定先將文集通覽一遍,再仔細琢磨,我將《野蘭花》一頁頁地翻下去,不禁對彥民同志油然而產生出敬意來。彥民同志長期在縣屬部門工作,從縣委政策研究室政策研究員平凡崗位起,直到擔任縣交通局黨委副書記、林業局黨委書記,作為紮根於玉山藍水大地上的一名中層領導幹部,按說他的工作重心應該側重於管理,側重做人的精神層面的工作,然而彥民同志卻在做好管理工作之餘援筆為文,把涉及藍田經濟產業、社會事業、意識形態方方面面的問題細細描繪,娓娓道來,每篇都浸透著作者的心血和汗水,誠然不易。我們知道作為一名作家,那是一種高尚、艱辛而清貧的職業,寫文章不能蘸著清水去寫,而是要濃墨重彩,蘸著自己的激,蘸著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滿目荊棘的荒原上,開拓出精神層面的人文符號,達到「之鑿鑿,之有物」確非易事。誰都知道寫文章,特別是業餘創作是一件苦事。但是彥民同志數十年如一日的自找苦吃,以苦為樂,並樂此不疲,佳作迭出,這無疑展示了一種精神,展現出了一種境界。這也是彥民對家鄉藍田的深厚感,以及為建設人文山水藍田、西安東部新城所具備的責任心,我想正是濃郁的愛鄉之加上強烈的責任心,使他「既隨物以婉轉,亦於心而徘徊」,使《野蘭花》這樣一本有價值的著作,能夠成書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野蘭花》囊括了作者喬彥民自參加工作以來的調研文章與科研成果,每篇皆獨立成篇,涉及到政治、經濟、人文、國計民生、黨風廉政、風土人等方方面面的事而記述之,這些篇目風格迥異,流派紛呈,展現出的是藍田改革開放以及經濟建設中的立體畫面,徜佯其中,使我們能夠完全地感受到華夏中國的一個欠達地區的縣級政權,63萬藍田人民不再是對過去、對悠久歷史和革命老區歷史功勛的一味固守,而是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主動出擊,頻頻出招,改革開放,招商引資,正在把藍田積聚了多年的展渴望,加速釋放,實現藍田迅速崛起,快速展的夢想,譜寫了玉山藍水實現跨越的新篇章。同時通過對這部作品的解讀,讓我們更好地觸摸到中華民族在歷史的轉型期,從農耕文化向現代文明轉換的蛻變期如何「化魚為龍」、「化雞成鳳」的艱難過程。
《野蘭花》文集中儘管洋洋洒洒地十多萬字,但是謀篇布局上表現了作者獨具匠心的獨到見解和敏銳的觀察力。在篇《作大作強白皮松產業》這篇文章中,作者擷取了藍田在經濟展中一朵浪花,將白皮松作為藍田縣域經濟展中的靚點,並以白皮松作為切入點,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地剖析論述。從白皮松的產銷、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展白皮松前景的思考,從經濟的層面、從生態環境的層面上給人們透視出這個珍稀樹木——白皮松,已成為縣域經濟展中有力推手,農村迅速致富奔小康的「綠色銀行」,使人們對白皮松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農業產業化是跨世紀農村工作的戰略選擇》《一石激起千層浪,土地流轉現輝煌》,還有《堅持復耕十餘年,重造良田數百畝》都是農村在深化改革中,許多人熟視無睹、視覺上已麻木不仁,而在農村中又實實在在的問題。特別是像農業產業化的問題,這是以糧為主的傳統農業,向「三高一優」現代農業轉變,建設產業鏈,推廣「公司+農戶」的經濟模式,展建設完善市場經濟,使推進農業產業化作為增加農民收入,增強縣域經濟的一項富民強縣工程。作者正是牽住了農業展中的牛鼻子,使文章增添了可讀性,十五年前公開表的《農業產業化是跨世紀農村工作的戰略選擇》這篇文章,伴隨著生產責任制的不斷深化,土地承包期的延長,土地經營權的流轉,龍頭企業對農業產業的帶動,高附加值產業的興起,無不體現出作者敏銳的洞察力和精準的判斷力,也透示出了他的睿智和煉達。而東鞏村土地流轉的調查和馮家村鄉災舊宅基地復耕況的調查,正是農村在深化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作者通過呼籲對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實施,使農村生產力揮出了更大的展潛力。農村舊庄基地和空巢老人,一直是農村在經濟展和農民生活日益提高的前提下而出現的農村新問題,作者從舊宅基地造成的土地資源浪費和違背《土地法》等問題,以理性的目光和法制的角度教育農民,使多年來制約農村平衡與展的問題得以解決,堅持復耕十餘年,重造良田數百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