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海棠紅,喀爾喀之變(1)
2010年8月,台灣著名學者龍應台出現出現在北大百年紀念講堂上,她一身樸素的白衣,兩手插在口袋,以中國夢為題,講了一個關於海棠紅的典故,1961年,台灣詩人余光中在《鄉愁四韻》的詩中,不斷提到海棠紅這個詞,「海棠紅」其實就是那個「中國夢」的形狀,也就是中華民國的地圖,正是海棠葉的形狀。
在任何一張完整的中國地圖中,都會出現完整的蒙古國。蒙古國是嵌在中國之內的。在**立之前,中國的版圖被比喻為一片秋海棠葉。之後,這片葉子缺了一角,使中國地圖看上去像是一隻公雞。中國人對蒙古特殊的感,全因「海棠葉」節引起。而蒙古人對中國人的猜疑,也起源於這片「海棠葉」。不同的是,對這片海棠葉的感受各不相同。
外蒙古,清代分為土謝圖汗、扎薩克圖汗、三音諾顏汗、車臣汗等喀爾喀四部和科布多、唐努烏梁海兩區,歸清朝駐紮在烏里雅蘇台的定邊左副將軍統轄。
1911年7月,外**立的倡者土謝圖汗部親王杭達多爾濟率團出訪俄國,得到俄國的軍事支援。辛亥革命后,杭達多爾濟等人認為時機成熟。11月30日,俄、蒙軍隊包圍了庫倫辦事大臣衙門,解除了清軍的武裝,並將庫倫辦事大臣三多及其隨從人員押送出境。12月,杭達多爾濟、車林齊密特等王公喇嘛在庫倫宣布獨立,擁立外蒙古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建立「大蒙古國」政府。12月28日,哲布尊丹巴在庫倫登基,自稱日光皇帝,年號共戴。
對於外蒙自稱的獨立,孫中山等明確宣布「蒙古族為中華民國五大民族之一」。他還派人多次勸告哲布尊丹巴活佛,取消獨立,不要投靠沙俄政府。袁世凱也於1912年4月15日命令當時的外交總長陸徵祥向俄國政府聲明:外蒙古之事非經中國承認,一概無效!
此後沙俄又於1912年11月3日脅迫哲布尊丹巴與其簽訂《俄蒙協約》,明確規定沙俄國扶植蒙古自治,幫助蒙古練兵;不準中**隊進入蒙境,不僅漢人移民;蒙古無論與何國訂約都不得違背或變更本約及附約之各條件。附約《通商章程》則給予俄國人在蒙古各地自由居住遷移、經營工商業、免稅貿易、租買土地、開設銀行、設立郵政、享有領事裁判等權益。沙俄打算先把外蒙古從中國劃出去,再使之成為自己的殖民地。
在沙俄的壓力下,袁世凱令外交總長孫寶琦,在1913年11月擬定了一份中俄聲明文件,用損害中國主權作代價,以交換俄國政府對袁世凱政府的承認。1915年,中、俄、蒙三方締結《關於外蒙古自治之三國協定》規定,外蒙古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當時中國的北洋政府委派陳毅為都護使赴外蒙,擔任最高行政長官,行使宗主權。外蒙名為自治,實際仍在沙俄控制之中。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死後,列強勢力在中國各自扶植一派軍閥,對中國進行支配。英、美扶植直系,日本扶植皖系和奉系,由此形成了軍閥混戰的局面。直系軍閥支持的黎元洪繼任大總統,皖系軍閥段祺瑞為國務總理。這一時期總統和總理不和,爆了所謂「府院之爭」,即總統府與國務院之爭。
1917年6月,安徽督軍張勳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辮子兵」,借「調停」矛盾為名進北京。並於7月1日攆走了黎元洪,把12歲的溥儀抬出來宣布復辟,結果復辟僅12天破產。張勳復辟收場后,原副總統馮國璋出任代理總統,段祺瑞仍為國務總理。
段祺瑞為了掌控國會,控制國會議員、操縱選舉,成立了「安福俱樂部」,而「俱樂部」的核心,為段祺瑞所器重的陸軍部次長徐樹錚。「安福俱樂部」,控制國家政權長達兩年之久。
1917年11月7日俄國十月革命之後直到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成立之前,俄國的名稱為蘇維埃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簡稱蘇俄。這一個時期俄國爆全面內戰,無暇繼續控制外蒙古。俄國十月革命,引起協約國干涉,各種外部勢力湧入外蒙,使其局勢一片大亂。日本欲扶持白俄將領謝苗諾夫,建立一個囊括所有蒙古地區的「大蒙古國」,要向外蒙進軍。當時的外蒙古也與西藏一樣,權力掌握在喇嘛手中。外蒙古地位最高的活佛哲布尊丹巴不願意放棄權力,喇嘛們也不願失去特權。外蒙內部高層黨派政爭激烈,因恐懼謝軍進入,要求北洋政府派兵保護。中國內部要求撤銷自治,收復外蒙的呼聲也一片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