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諸葛亮的「隆中策」(1)
每一個正確決策的產生,來自才智之士的高瞻遠矚,所決之策能符合客觀事物的展規律,能揭示問題的實質。諸葛亮「隆中策」的產生,來自他看出動亂時代的演變趨勢,並能作出與之相適應的決策,而並非天才頭腦的神機妙算。
縱觀諸葛亮一生的主要業績,無論是隆中決策、赤壁之戰,還是執政蜀國的文治武功、六齣祁山偏師北伐,其中一條貫穿全過程的線索,就是聯吳抗曹的進退戰略方針。這是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一條基本國策。諸葛亮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如何提出、建立和捍衛這一政治綱領,使之成為維繫蜀漢政權的一根不可或缺的紐帶。
良好的決策能否取得理想效果,必須具有實行的條件和機遇,更要能夠正確地貫徹執行。孫、劉聯盟抗曹,是「隆中策」的關鍵內容,也是蜀、吳兩國能與魏國三分鼎立的柱石。它的重要意義,孫、劉雙方曾有共識,在諸葛亮、魯肅等人的努力下,雙方以各自獨有的方式促成了這一聯合,並取得輝煌的成果。
其實,諸葛亮在當時來說是一個有相當背景的人物,其先祖諸葛豐曾任司隸校尉。司隸校尉位高權重,在西漢位列三公之下、九卿之上。元帝時,諸葛豐曾案劾貴幸的外戚許章;成帝時,王尊則劾奏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張譚。司隸校尉除監督朝中百官外,還負責督察三輔和京師地區,起到和刺史相同的作用,但它比刺史地位高,相當於當今的中紀委和國家安全局的一種合併。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硅當過當時的群丞,應該是一個朝中的大臣;叔叔諸葛玄當過太守,太守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
從以上關係來看,諸葛亮是一個有背景有關係的**。但就當時的況來講,單憑諸葛世家的這種關係還不足以對諸葛亮這個天才型的政治家有多大的幫助,要想實現他的「每自比管仲、樂毅」的政治抱負,必須經過其他外力,於是他娶了一個丑老婆。可能是為了美化諸葛亮,一些人說他老婆很有才,其實這種說法應該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在東漢時期或者說是封建時期,女人社會定位角色就是賢妻良母,不可能有多大的才能。諸葛亮娶丑老婆的目的就是實現他的政治抱負,因為其岳父黃承諺是當地一位很有身份和地位的人,與當時的大軍閥劉表是連襟關係,其岳母的家族蔡家也是當地的望族。
從諸葛亮娶妻來看,就是有目的的。難怪當時就有人嘲笑他說:「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但為何諸葛亮沒有去幫劉表或去做官,其中原因不外乎是高不成低不就吧。一個有鴻鵠之志的人,怎麼能為幾斗米折腰,況且他有吃有穿。
諸葛亮隱居南陽,是躬耕山野的士子,雖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但一直未有機會施展才華。所謂「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桐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明主不依」,他期待著明主的出現。難得劉備,不辭辛勞,毫無架子,三顧茅廬,求賢若渴。諸葛亮深深為之感動,終於棄隱入仕,登上政治舞台開始施展平生所學,以實現自己的宏圖遠志。
當年的隆中,山高林密,曲徑通幽,一派寧靜和平的景象。諸葛亮在這裡飲酒下棋吟詩,其也融融,其樂也陶陶。外面戰爭連綿,這裡卻是世外桃源。然而,諸葛亮在飲酒下棋之際和朋友們談起國家大事。偶爾談一談國家大事倒也無妨,可他一談起來就頭頭是道、滔滔不絕,讓人肅然起敬,美名不脛而走。最後,傳到了劉備的耳朵里,劉備正愁眉苦臉的時候聽說有這樣一個高人,自然是要來請的。諸葛亮到這個時候才後悔了,於是就避而不見,但劉備又特別有耐心,一次不成兩次,兩次不成三次。結果,這個世外高人也頂不住了。看來,中國人最難過的是「」字關,諸葛亮也不例外。
諸葛亮為何選擇劉備?當時另有幾個選擇:一個是曹操,但曹操手下能人太多,一個政客而沒有其他軍事等能力,在曹操那裡是得不到重用的;一個是袁紹,但袁紹是一個剛愎的人,且袁氏家族人太多,在那裡也揮不了權術;另一個劉表,一是劉表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在政治上沒有霸心,二是當時諸葛亮僅僅是一個小輩,從心裡可能就有些輕視。因此,選擇劉備是不得已而為之。他第一個預見天下三分,並提出促進天下三分的戰略決策,努力使預見成為現實,基本上揭示出了三國歷史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