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附錄十二時十二經選穴療疾一覽表(18)
陽交
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緣。
胸脅脹滿疼痛,面腫,驚狂,癲疾,瘈瘲,膝股痛,下肢痿痹。
陽維脈郄穴。配支溝、相應節段夾脊穴治帶狀皰疹之神經痛;配陽輔、絕骨、行間、崑崙、丘墟治兩足麻木;配環跳、秩邊、風市、伏兔、崑崙治風濕性腰腿痛—腰扭傷、坐骨神經痛、中風半身不遂之下肢癱瘓、小兒麻痹症。
外丘
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平陽交。
頸項強痛,胸脅痛,瘋犬傷毒不出,下肢痿痹,癲疾,小兒龜胸。
膽經郄穴。配腰奇、間使、豐隆、百會治癲癇;配環跳、伏兔、陽陵泉、陽交治下肢痿、痹、癱;配陵后、足三里、條口、陽陵泉治腓總神經麻痹。
光明
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緣。
目痛,夜盲,乳脹痛,膝痛,下肢痿痹,頰腫。
膽經絡穴。配肝俞、腎俞、風池、目窗、睛明、行間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內障。
陽輔
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緣稍前方。
偏頭痛,目外眥痛,缺盆中痛,腋下痛,瘰癧,胸、脅、下肢外側痛,瘧疾,半身不遂。
膽經經穴。配陵后、飛揚、金門治下肢痿痹癱之足內翻畸形。
懸鐘
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半身不遂,頸項強痛,胸腹脹滿,脅肋疼痛,膝腿痛,腳氣,腋下腫。
八會穴——髓會。配內庭治心腹脹滿;配崑崙、合谷、肩髃、曲池、足三里治中風、半身不遂;配后溪、列缺治項強、落枕。
丘墟
在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頸項痛,腋下腫,胸脅痛,下肢痿痹,外踝腫痛,瘧疾,疝氣,目赤腫痛,目生翳膜,中風偏癱。
膽經原穴。配崑崙、絕骨治踝跟足痛;配中瀆治脅痛;配大敦、陰市、照海治卒疝;配日月、期門、肝俞、膽俞、陽陵泉、腕骨治黃疸、膽道疾患。
足臨泣
在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第4趾關節)的後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頭痛,目外眥痛,目眩,乳癰,瘰癧,脅肋痛,瘧疾,中風偏癱,痹痛不仁,足跗腫痛。
膽經腧穴;八脈交會穴——通帶脈。配三陰交治痹症;配三陰交、中極治月事不利。
地五會
在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第4趾關節)的後方,第4、5趾骨之間,小趾伸肌腱的內側緣。
頭痛,目赤痛,耳鳴,耳聾,胸滿,脅痛,腋腫,乳癰,跗腫。
配耳門、足三里治耳鳴、腰痛。
俠溪
在足背外側,當第4、5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頭痛,眩暈,驚悸,耳鳴,耳聾,目外眥赤痛,頰腫,胸脅痛,膝股痛,足跗腫痛,瘧疾。
配太陽、太沖、陽白、風池、頭臨泣治眩暈、偏頭痛、耳鳴耳聾、目外眥痛。膽經滎穴。
足竅陰
在第4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偏頭痛,目眩,目赤腫痛,耳聾,耳鳴,喉痹,胸脅痛,足跗腫痛,多夢,熱病。
配太沖、太溪、內關、太陽、風池、百會治神經性頭痛、高血壓病、肋間神經痛、胸膜炎、急性傳染性結膜炎、神經性耳聾等;配陽陵泉、期門、支溝、太沖治膽道疾患;配水溝、太沖、中沖、百會、風池急救中風昏迷。
足厥陰肝經
本經開穴時間在丑時,1點至3點,氣血充盈時尋穴。補在1至2點,瀉在2至3點,常用2點。
穴名取穴方法主治提示
大敦
在足大指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疝氣,縮陰,陰中痛,月經不調,血崩,尿血,癃閉,遺尿,淋疾,癲狂,癇症,少腹痛。
肝經井穴。配內關、水溝治癲、狂、癇和中風昏仆;配膻中、天突、間使治梅核氣。
行間
在足背側,當第1、2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