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一輯◎家鄉隨筆◎(8)
又過旬日,天暖地旱。***小魯呼人築包穀坨,遍找數家無人。問一小孩,答曰全村到村后黑龍洞去了。小魯去尋,見黑壓壓一堆人跪拜焚香,低喁喁。小魯折回去看滴水石縫,快要枯竭。
兩天沒見小魯,皂娃正想尋去,在村頭見三人扛小鐵架、背小鐵盒子爬上山來。細瞅,打頭便是小魯,另兩人戴著眼鏡不識。三人在山上這裡看看,那裡量量,連續三天,最後要皂娃找來幾人在一棵楓樹下深挖,大半天,水湧出,皂娃高呼之。村民找來鋼釺、板鋤開溝引水進村。小魯端水洗臉畢倒之,皂娃不再阻攔。
二
銀米村水多田多糧多,村人皆富裕。唯炊飯用石炭,祖輩起皆
在三十裡外紅光炭窯車運肩背回。縣礦產局幹部老戴隨「社教」隊進村,村后遍山轉游數日,說山裡有炭。村人不睬。
次日老戴獨領幾個小伙到溝底打眼放炮,半月後,每人掮回一塊石炭回家,村人嘩然。后自嘲:先人們笨,後人也笨,擱著腳下黑石頭不燒,偏要到幾十裡外去背。
三
小梅自小縣城長大,到巴山深處通草坪搞「社教」,見啥都稀奇。一日路遇一樵夫,見柴擔上悠悠長著數枝紅鮮鮮山花,急要下。問是甚花,答曰映山紅,再往高走數里,遍坡全是。小梅去看,果然,折回一抱紅遍了全屋。
小梅將此勝景寫信訴與好友,好友前來遊玩,怨她有眼不識名花,這就是杜鵑花,若放在城裡,一盆值好幾十塊呢。她隨口吟道:「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還說出一大串杜鵑花品名:紅曉山、觀山錦、鬼笑、寒山紅……小梅聽了不再說啥。
半月後,山下簡易公路上開來一輛車,車門上印著省城賓館的名字,車上下來兩個人,拿著一封信問著地址要找小梅。小梅迎住隨即領上山去,半晌回村,告與村支書,說來的兩個客人要把山上的映山紅買進城裡去美化外國人住的地方。說每株給五十元錢,收入歸村上,誰挖每株再給十元,不要傷了根。
村人皆掘之,次日,車滿開走。村人揣回現鈔,嘖嘖嘴說:真神奇,進灶眼的東西倒成了寶!
(原載1992年10月21日《安康日報》)
農村社教寫意
嵐皋縣洋溪鄉天池村有一個佔地四畝多、名叫天池的自然水池。據嵐皋舊縣誌記載:「天池,本天造地設,周圍四百餘步,水從中出,大旱不涸,疊嶂層巒,四周環繞,為洋溪河勝景雲」。
關於天池,當地還廣為流傳著這樣一個古老傳說:在很久以前,池子里住著七位美麗的仙女,當地人家每當辦酒席過喜事時,只要在池子旁邊燒上幾炷香,便可借到瓢碗桌凳。用后洗凈照原數搬到池子邊再燒上香,然後人走開,仙女們便會自己把東西搬到池子里去。仙女們從來都不和人見面,有一次,一位不懷好意的懶漢,在一家還桌凳時,躲在池子旁偷看。當仙女們走出水面收揀東西時,懶漢跳出來大叫一聲,眾仙女慌慌亂亂跳入水中。從此就再也不露面了,瓢碗桌凳也借不到了。
時光悠悠,歲月迷離,這仙女們去了哪裡,誰又能說個究竟?其實,民間傳說都是人們為了表達自己的願望,附會當地的史實、風物編織出來的,未必都是真的。但天池確是一個美麗而又迷人的山泉。池水清凈,在太陽光下,把藍天白雲和池塘邊的樹木清晰地攝入水中。池塘稍高的沿岸一塊,被住在池塘邊的村民攔起田壠,種上了水稻。池塘較淺處長滿了綠色的蓮葉和潔白的蓮花,一陣微
風吹過,貼著水面的圓圓的蓮葉微微地傾向水面,等蓮葉再倔強地昂起頭來,幾滴水珠便在蓮葉上圓溜溜地打著旋滾進了水中。在池子較深處,還長著可供食用或制澱粉的菱角。也許是巧合吧,這景是那麼貼切地再現了清代名詩:「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的意境。池塘里除村民們栽上了藕和菱角外,天池村六戶村民,還聯合投資,在池裡養了魚,每年都有商品魚出售,充分揮了這一自然資源,增加了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