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二十三 講海上明月張九齡(5)
比如唐玄宗有一次想從東都洛陽前往長安,張九齡勸諫說此時正是農忙,最好等到冬天農閑再走,這樣不擾民。***李林甫很狡猾,他有不同意見,但是當著張九齡的面不說。退朝時假裝腳跛,玄宗就問你的腳怎麼了,這下撈到單獨說話機會了,李林甫趁機說我腳沒事,是有話想對您說。玄宗說你說吧。李林甫說東西二京,不過是您的東西兩宮而已,您想去哪裡幹嗎要徵求宰相意見,您就直接去好了。最多蠲免沿途百姓租稅就可以了。玄宗大喜,於是下令駕幸長安。
再有一次就是三皇子事件。在唐玄宗猶豫要不要廢掉三皇子的時候,李林甫也曾經表過自己的看法,他通過宦官轉告皇帝:廢不廢皇子那是您家事,何必問外人。這是在模仿當年李勣對武則天立後事件的回答。
還有一次,唐玄宗想拜牛仙客為宰相。張九齡以為不可。為什麼呢?因為牛仙客是邊將出身,張九齡很反感無故對外用兵,所以對於邊將的獎賞他歷來十分謹慎,如果牛仙客拜相,那麼就意味著告訴其他邊將,可以靠邊功、戰功獲取相位,張九齡覺得這會導致進一步的窮兵黷武。再加上牛仙客是吏職出身,不是從入流的品官開始做起的,這也是張九齡反對的理由之一。
唐玄宗惱了,他揭張九齡的短:你認為牛仙客出身卑微,那你呢,你有啥高貴出身啊?要知道,張九齡的嶺南出身一直是他的短板,那時嶺南被視為不開化地區,所以嶺南人被視為南蠻,所以這等於是說你出身也不咋的,不也當宰相了?
張九齡說是的,臣出身於邊疆,還不比牛仙客是中華人士,那時中華就是中原的意思。但是臣還是要堅持原則。唐玄宗無可奈何。李林甫卻對皇帝說,皇帝要用人就用,用誰都行,你別聽他的。
您注意到沒有,李林甫這幾件事充分體現出他的技巧,那就是總在強調皇帝應該乾綱獨斷,想幹啥就幹啥,張九齡他們就是外人,您不必聽他的。你看多狡猾,一方面討了玄宗的歡心,另一方面離間玄宗和張九齡的關係。這一招奏效了。咱們來分析一下唐玄宗的心理。
先,倦政導致離賢。張九齡當宰相日久,而且此人很嚴肅,總是堅持原則,這種人對國家有益,但對於皇帝來說,尤其對於已經逐漸倦怠、沉溺於感官享樂的唐玄宗來說足夠討厭。
其次,警惕相權坐大。張九齡的勢力在唐玄宗眼裡足夠大。他當了多年宰相,又有很多支持者,按今天話來講就是有很多粉絲。相權與皇權天然就有矛盾,皇帝是不喜歡強勢宰相的。在牛仙客事件中,玄宗曾經對張九齡說過這麼一番話:「事總由卿?」(《舊唐書·李林甫傳》)所有事都得聽你的嗎?這話很重了,完全展示了唐玄宗對張九齡的厭煩,而且我相信,這就是李林甫反覆灌輸的結果,他一直灌輸的就是皇帝應該不聽宰相的,應該大權獨攬,就是這麼個觀念嘛。
從這幾個事件可以看到,張九齡正在逐漸失去皇帝的信任,但是他沒有放棄與李林甫、武惠妃等人的鬥爭,他在任期間,三皇子暫時無事,可以說就是他奮戰的結果。但是很明顯,張九齡已經逐漸無法支撐了。最後他終於被擊垮了。
這個事還是和李林甫、牛仙客有關。開元二十五年(737)四月,監察御史周子諒彈劾牛仙客,說他不是個當宰相的材料,而且還引用了讖緯之書。這讓玄宗無比惱怒,因為讖緯之書常說些什麼王朝興替,改朝換代的事,皇帝不愛聽。按理說唐代的御史有特權,而無罪,說什麼話都可以,但是這次不一樣了,唐玄宗命令將周子諒按倒在殿堂之上,然後狠狠打了一頓杖子。就這還不算完,又把他流放到外地,結果周子諒走出長安沒多遠就死了。皇帝如此暴怒,除了周子諒引用讖緯之書之外,可能還有個原因,就是在牛仙客拜相這個事上皇帝已經跟張九齡等人撕破臉皮了,正惱火呢,你又插了一杠子,所以一股子邪火都沖著周子諒來了。
而李林甫則及時把握住了這個機會,他提醒唐玄宗,不要忘了周子諒當上監察御史是誰推薦的,就是張九齡啊。皇帝大怒,於是以張九齡推薦人才有誤為由,讓他負連帶責任,將張九齡貶為荊州長史。一代名相就此告別核心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