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論黨派(1)
許多人認為,君主制國家,或者由大人物決定他的行動時,其政策的要點,就是要尊重各個黨派的利益,這是一種並不明智的見解,然而恰好相反,最大的智慧就在於,善於料理一般性的事務,使人們雖然有黨派之別但仍然能夠達成一致意見,或者是對特別的人物,按照特殊的況,一一分別進行處理。***但我並不是說,對黨派的主張是可以忽略的。
地位低下的人,必然要依附於某個黨派,來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而大人物,由於本身就有力量,所以最好還是讓自己保持不偏不倚和中立。即使是初入仕途的人,還是難免要有所依附,但也應該適度,自己雖然成為一個黨派的成員,但也應該讓其他黨派滿意。這樣他也就打開了通往自己目標的道路。
地位低而力量又小的黨派,它的內聚力卻是非常牢固的,所以溫和派在對付這些少數人時,往往筋疲力盡。黨派相爭中的一方被消除的時候,存活的另一方就會自行分裂。就像盧庫魯斯和羅馬元老院中其他貴族所組成的那個黨派,曾與龐培和愷撒那一派抗爭。後來,元老院的權威被打倒了,愷撒和龐培旋即就分道揚鑣了。安東尼奧斯和屋大維的那一派別,也曾團結起來抗爭布魯圖和卡西烏一派,但當布氏和卡氏覆滅之後,安東尼奧斯和屋大維就反目成仇了。這些都是公開的對抗的事例,即使是非公開的黨派之爭也是如此。從這一點上看,當一個黨派分裂的時候,許多次要的黨員往往會躍升為頭面人物,但往往也會成為廢物而被拋棄,因為許多人的長處就是與人的鬥爭,一旦對手消滅了,自己也就沒有用了。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人一旦藉助某個黨派的力量獲得權位,馬上就會與該黨派的對立派系接觸,這些人的想法多半是:既然前一個黨派已抓到手,現在就該準備抓點新的東西了。派系鬥爭的倒戈者往往能輕而易舉地撈到好處,因為當兩派的鬥爭相持不下的時候,爭取某人倒戈就會導致天平傾向一邊,而這獲勝的一邊會對倒戈者感激不盡。在兩黨間保持中立態度的人並不是人人都主張中庸調和,實際上有人是出於替自己打算,一心只想坐收漁翁之利。
不可否認,義大利人對教皇的不偏不倚就有所懷疑,雖說他們嘴邊常掛著「眾教之父」這個字眼,但卻認為這字眼指的是想把眾人的一切都歸於自己的偉大的那種人。作為君王必須當心,不要讓自己偏向一方,不要讓自己成為某黨某派的一員,對君主制國家來說,政府中的黨派永遠都有害無益,因為黨派要求它的成員盡一種義務,而這種義務往往是高於對君王的義務的,這個黨派會把君王視為「我們中的一員」,這種況曾見於法國的天主教同盟。如果黨派之爭愈演愈烈的話,那就表明君王是軟弱無力的,而這就會極大地損害其權威及朝政。君主制國家的黨派活動應像天文學家所說的內側行星的運動那樣,它們雖說可以有適當的自轉,但其公轉運動仍然在暗中受到來自第一運動的更高運動的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