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第132章 凱旋
就在劉武在漠南草原上取得大捷,並且,開始對鮮卑人進行大規模調整、安排時。
劉武在漠南草原大捷捷報也是猶如旋風一般不斷傳入大漢境內。
北方并州、幽州兩州的百姓率先得知。
得知鮮卑人,被劉武直接打穿,幽、並兩州的百姓紛紛激動欣喜起來。
甚至很多幽、並兩州百姓,紛紛彈冠相慶,用舞獅子等方式慶祝了起來。
究其原因,兩州地處北方邊疆,東漢末年,鮮卑等游牧民族經常侵擾邊境,給幽、並等州的百姓帶來一次又一次燒殺搶掠的災難。
因此,擊敗鮮卑人保衛邊疆、抵禦外敵就成為了當時大漢邊境將領的重要任務。
劉武擊敗鮮卑人,保衛了幽、並兩州百姓的家園,使他們以後都可能免受戰亂之苦,可謂大大的提升了他們安全感,使得他們不再擔心鮮卑人的侵擾和掠奪,如何不讓他們震動與激動。
幽、並兩州的百姓歡欣鼓舞,剛剛攻入晉陽城的曹操也是收到了消息。
晉陽城,郡守府。
大廳內。
「這怎麼可能?劉武竟然在短短的時間把漠南鮮卑人給打敗了?」
滿頭華髮的曹操,不可置信聽著荀彧稟報。
曹彰、曹植兩子以及許褚、樂進、張遼、曹休、夏侯尚、曹真、張綉、馬騰等一眾人也紛紛不可置信樣子。
荀彧卻是滿眼複雜之色,對曹操拱手,道:「回司空,此事千真萬確,並且劉武把所有的鮮卑青壯男子皆向大漢境內押解,把他們皆打為奴隸身份,要為大漢修繕城池,開拓官道,開墾土地,另外選出鮮卑各部落面容姣好的女子,要在大漢男人中為她們征夫,但凡在草原上生下一個子女,便獎勵十頭羊,或是一頭牛,並劃分五十畝草場!」
荀彧把探聽到的消息,盡皆向曹操稟報說道。
只是,如此說著,荀彧心中卻滿是複雜,看向曹操目光也是變化,輕輕嘆息。
他荀彧,荀文若,出身於潁川荀氏,他在年少時便被稱為「王佐之才」,具備卓越的智慧和才能,出身名門望族,世受大漢國恩,荀彧胸懷自然也懷著復興漢室之心。
在群雄割據、天下混亂之時,他四處奔走,積極聯繫士族救國。
他先後投奔過袁紹和曹操,希望輔佐明主匡扶漢室。在投奔曹操之前,他看出袁紹的優柔寡斷、目光短淺,後來才轉向曹操,並為其出謀劃策,貢獻巨大力量。
他荀彧在曹操陣營中擔任要職,負責整治後方以及內政後勤的職務,表現出色。
他曾建議曹操效仿晉文公迎回周襄王那樣,去洛陽迎回天子,以增加曹操的信服力,這是對天子的忠心。
他始終相信,曹操是能臣,認為曹操是忠於漢朝的,因此他願意輔佐曹操,期待曹操統一天下后能興復漢室,將權力交還給大漢天子。
其實,他荀彧的忠誠也並非簡單地忠於劉協或大漢天子,而是更多地體現在對大漢天下的維護上。
他也是希望大漢能夠穩定並恢復昔日的輝煌。
只是,如今來看。
曹操並沒有很好的完成他心中能臣這個角色,倒是劉武輔立天子,坐擁半壁天下,甚至如今擊敗強大的鮮卑,把漠南草原併入大漢疆域,倒是一代天驕人傑的樣子。
主位上,曹操聽著荀彧的稟報,神色變得很是精彩,滿眼不可置信震驚看著荀彧。
似乎被荀彧說的劉武在對鮮卑上的策略感覺到了濃濃的震驚。
「這這……劉武竟然欲佔據漠南草原?」
曹操震驚道。
大廳內一眾人皆是嘩然。
把鮮卑一族的男人打為奴隸,在大漢內充當勞力,而為鮮卑女人在大漢征夫,誕下子嗣,那可不就直接佔據了漠南草原?
荀彧點頭,複雜道:「這應該就是那楚王劉武的目的,他的胃口很大,手段也很凌厲。」
「這……」
曹操震驚過後,很快面色便難看了起來。
不錯,曹操很是震驚劉武竟然真的能夠擊敗鮮卑人,只是,冷靜下來,曹操卻是感覺這對他怕是真的不妙。
為什麼?因為劉武拿下了漠南草原,便可以在漠南草原上養騎兵了,到時候,二十萬騎兵,三十萬騎兵,如此龐大騎兵兵力向南橫掃,他拿什麼抵擋?便是瞬間,曹操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了。
「劉武,真是操的心腹大患啊,看來其在邀請我一起進攻并州時,便打著攻佔漠南的主意了。」
曹操頗為激動,感覺到了自己被利用了。
對於此,大廳內一眾人都頗為震怒。
荀彧並沒有說話,他只是感覺到了一股前途末路。
他已經開始反思,追隨曹操是不是正確的選擇了。
………
徐州。
隨著劉武率領十餘萬騎兵擊敗鮮卑一族,全據漠南草原的消息傳回,也讓徐州上下震驚一片。
彭侯府。
大廳內。
孫紹坐在主位上,面色有些難看。
此時的孫紹,年歲漸長,也愈加英武了起來。
只是,北方傳回的消息,讓其有些惶恐。
太史慈、魯肅、朱治、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等一眾文臣武將聚集。
「楚王在草原一戰擊敗鮮卑,全據漠南草原,怕是整個漠南都將成為楚王騎兵練兵之地,楚王的權勢愈加大了,我們該怎麼辦?」
孫紹的話有些焦躁,其實並不僅僅孫紹,一眾文武皆面色不太好看。
劉武愈強,他們便愈加的處境艱難。
「主公,當與曹操加緊聯繫,怕是不能拖延,當早與楚王開戰。不然,待劉武消化了草原之後,數十萬騎兵南下,我等皆如螳臂當車。」
魯肅對孫紹拱手,卻是建議與劉武儘早開戰。
孫紹聽著魯肅的這話,卻也點了點頭,道:
「既然如此,子敬,便由你親自前往一趟洛陽吧。」
……
幽州,就在劉武剛剛從草原回來,便接到了周瑜的好消息。
自周瑜統軍出無終(今天津薊縣),東攻烏桓。然而,時逢雨澇,道路阻塞,烏桓軍為了防備周瑜大軍扼守要道,周瑜大軍受阻。
只是,烏桓大軍並不知道,劉武給周瑜的建議,便不是走大路,周瑜毫不猶豫採用劉武給的出兵路線,走偏僻小道以攻其不備的建議,乃回師,詐稱待來年再進軍,以迷惑烏桓軍。
周瑜以田疇、鮮於輔為嚮導,上徐無山(今河北遵化東),數萬大軍出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一帶),於崇山峻岭中疾行數百里。
周瑜大軍終於辛苦穿過山脈,與烏桓軍在白狼山(今凌源東南)遭遇。雙方立時展開激戰,與歷史上曹軍抵達白狼山後,曹操兵力少,陷入困局,憑藉張遼出色發揮,敏銳地洞察到烏桓軍陣的弱點,并力勸曹操趁敵陣不整急速出戰,並張遼臨陣斬殺了以「驍武」著稱的烏桓單于蹋頓不同。
周瑜早已經探查出烏桓軍以及周圍地勢,身後大軍源源不斷支援而來,對準備不及的烏桓軍進行突襲圍殺。
一場浩大的戰爭在白狼山爆發。
周瑜麾下的兵器鎧甲,皆不是烏桓軍能比的,再加上周瑜軍突襲。
烏桓軍大敗。
蹋頓及烏桓部落首領皆被俘虜抓獲,其餘烏桓降者20餘萬口。
幽州,代郡,郡守府。
周瑜對城門前親自迎接的劉武,拱手,鄭重道:
「大王,瑜幸不辱命,烏桓人口,三十餘萬,全部等待大王處置。」
劉武看著英姿勃發的周瑜,很是滿意。
穿梭於崇山峻岭,雖然有他的建議,但是擊敗烏桓,仍舊不容易,周瑜顯然做的很是不錯。
「不錯,沒有給孤王丟人。對於烏桓一族的處置,便與鮮卑一族一樣吧,所有的烏桓青壯男子皆押入楚國,打為奴隸,為楚國修繕城池,開拓官道,開墾土地,若辛勤勞動,立下功勞,或可給予脫離奴籍,選出烏桓各部落面容姣好的女子,在大漢男人中為他們征夫,但凡在生下一個子女,便獎勵十頭羊,或是一頭牛,並給予土地、草場。」
劉武笑著對周瑜說道。
這是劉武認為,最為比較快速佔據這游牧地盤之地的方法。
並且,能夠加快融合漢人與游牧民族的基因融合,就算放在後世,那都是大功德的事情。
「諾!」
「行了,如今北方捷報頻傳,但是南方局勢卻不穩固,孤要回襄陽了,不過,北方初定,還不安穩,孤欲為汝向陛下請封大漢車騎將軍,讓汝代孤王鎮守北方,汝可有信心?」
劉武對周瑜問道。
讓周瑜留守北方,是經過劉武深思熟慮后決定的,北方初定,不僅鮮卑人、烏桓人怕是不會老實,就連曹操、孫紹等人怕也會有小動作。
他需要回襄陽主持大局,北方必然要留下一個大將。
周瑜聽著劉武竟然要為自己請封車騎大將軍官職,鎮守北方,頓時激動,對劉武鄭重道:
「瑜謝大王,瑜定為大王守好北方!」
接下來,劉武又給周瑜交代了一番如何對待漠南草原以及烏桓的態度。
劉武開始南下。
……
襄陽城外。
隨著劉武將軍的凱旋歸來消息傳開,襄陽城內的世家大族和百姓們紛紛湧上街頭,夾道歡迎劉武這個劉武的凱旋。
街道兩旁,彩旗飄揚,鼓樂齊鳴,整個襄陽城沉浸在一片喜慶的氛圍之中。
襄陽城外,擠滿了熱鬧人群,就連天子劉協都攜一眾文武官員親自對劉武迎接。
實在是,這次劉武立下的功績,太過大了。
一戰擊敗鮮卑,直接佔據浩瀚的漠南草原。
就算是放在漢武帝時期,如此功績都是驚天動地的。
何況放在如今漢室頹廢之際。
可以說,劉武此次立下的功績,就連劉協想挑什麼毛病都沒有機會,甚至,出城迎接,都要小跑著走。
在迎接的人群中,襄陽眾世家大族的族老紛紛議論著劉武的功績:「楚王真是英勇無比啊!他竟能在漠南草原上征服那些兇猛的鮮卑人,真是為我們大漢爭了光!」
「是啊,楚王不僅武藝高強,而且智勇雙全。他這次凱旋而歸,威望更盛,倒是我們世家也更加好了!」
襄陽城的百姓們也都是頗為激動,臉上洋溢著自豪和喜悅:「楚王真是我們襄陽的驕傲!他不僅為我們帶來了寬鬆的政策,竟然還為我們大漢百姓報仇了,當初這鮮卑人可是屢屢侵襲我大漢邊郡,聽說這次,鮮卑人男的全部打為奴隸了,真痛快啊!」
「聽說楚王在戰場上英勇無畏,身先士卒,所以才屢戰屢勝,大王都如此英勇,怎麼會不打勝仗?」
在激烈的議論聲中,劉武騎著高頭大馬,身披鎧甲,率領披堅執銳的大軍出現在了所有人的視野中。
嘩!看到劉武身影,所有人皆是沸騰了起來。
「父王,父王!」
劉武來到天子近前,剛與天子劉協寒暄一番,已然愈加高、壯的大兒子劉牧、二子劉威紛紛上前,幫助劉武牽著韁繩。
「牧兒,威兒,一年未見,都像小大人了。」
劉武看著兒子劉牧、劉威笑道。
「走,回家吧。」
出征一年時間,劉武對於自己的一眾嬌妻美妾也是想的厲害。
「嗯。」
劉武在兩個兒子牽著韁繩,跟在天子龍輦在圍觀百姓歡呼聲中回了楚王府。
劉武一進門,甘夫人、糜夫人、大喬、甄宓、孫尚香等一眾嬌妻美妾鶯鶯燕燕頓時把劉武給包圍在了中間。
這捏捏,那摸摸,生恐劉武受傷。
當天晚上,大被同眠,其中享受自然令人享受。
……
數天後。
楚王府。
議事大殿。
劉武坐在王座上。
諸葛亮、關羽、張飛、龐統、蔡帽、黃祖、糜竺、蒯越、蒯良等一眾人聚齊一堂。
諸葛亮先是向劉武稟報甘寧率領海軍艦船,已經出發數月時間,還沒有回來的消息。
「大王,甘寧他們出發已經數月的時間了,還沒有消息傳回來,怕不是會有什麼危險吧?」
諸葛亮對劉武有些擔憂問道。
大海無邊無際,甚至,他們對大海深處一無所知。若非劉武說的信誓旦旦,他們皆是沒有想過遠渡重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