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非洲(1)
8月,繼迪耶普突襲取得成功后,對於盟軍來說,形勢有了好轉。在太平洋戰區,美國海軍陸戰隊在瓜達康納爾島登陸,第一波進攻就佔領了日軍的幾個機場。在蘇德戰區,德軍進攻斯大林格勒時陷入泥潭,奪取高加索地區的攻勢大大減緩。
北非,7月份,在英軍第8集團軍的嚴密封鎖下,隆美爾向尼羅河方向突圍失敗。當時蒙哥馬利將軍剛出任英軍統帥,日常軍資補給很充足,而隆美爾軍需匱乏,要想突圍成功,他必須儘快重整旗鼓。他計劃在8月末組織一次進攻,並向上級要求提供補給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雖然非洲的物資很充裕,但托布魯克港持續遭到盟軍的空襲,隆美爾無法儘快將物資運到前線。雖然這些物資能夠運送到黎波里和本哈斯港,但要送往前線,大部分珍貴的燃料都將在途中被消耗掉。南線德軍總司令阿爾伯特·凱瑟琳承諾會給隆美爾足夠的補給,並和義大利皇家海軍共同制訂了作戰計劃。但是計劃信息被英軍ultra報機關捕獲,補給船大部分被盟軍擊沉。沒有燃料,隆美爾不得不做出取消進攻的決定,向尼羅河突進的美夢也成了泡影,這讓他的頂頭上司,尤其是墨索里尼和希特勒頗為不滿。他飛往羅馬為自己的決定進行辯護,一邊命令阿拉曼的駐軍構建防禦工事,囤積軍需物資。另一方面,蒙哥馬利在養精蓄銳的同時制訂了一系列軍事訓練計劃。
7月,馬歇爾命令英美聯軍開始緊鑼密鼓地制訂進攻北非的計劃,史稱「火炬行動」,該行動主要在卡薩布蘭卡、奧蘭和阿爾及爾地區展開。英國皇家海軍上將,前地中海艦隊司令坎寧安原本主張在突尼西亞以東登陸,但由於馬爾他島尚在軸心國的控制下,這樣太過冒險。喬治·巴頓將軍將率35000美軍士兵在卡薩布蘭卡登陸,防止西班牙駐軍封鎖直布羅陀海峽;l.r.弗雷登德爾少將的第2兵團39000人奪取奧蘭;最後由一支33000人組成的英美混編師團佔領阿爾及爾。盟軍預先設想維希法國不會進行像樣的抵抗,甚至直接繳械投降。登陸計劃將在11月初進行,登陸成功后,盟軍將全線向東推進。
在阿拉曼地區,軸心國正為盟軍隨時可能到來的雙線進攻做準備。東部前線久經沙場的老兵,騎兵上將格奧爾格·施圖姆代替隆美爾指揮新組建的德意裝甲軍團。隆美爾回羅馬和柏林期間,希特勒將他提拔為陸軍元帥。雖然表面上得到上級的讚賞,但因為他的「不進攻」決策,他的實際指揮權已經被剝奪,被迫休假養病。
不過施圖姆這位鐵血指揮官知道如何有效地進行陣地防守。儘管他沒有足夠的資本進行大規模的進攻,但足夠(8天的補給)他將4個裝甲師(德軍第15和第21裝甲師,意軍利托里奧和阿利亞特裝甲師)機動部署到戰略要地,隨時待命。他的步兵團和趕來支援的德軍第164師,雷姆克傘兵旅以及義大利閃電傘兵師在防線上布下了近500000個地雷。施圖姆和隆美爾都認為,英軍若要進攻,必定會從南面突擊,繞過德軍防線,向海岸挺進。8月的最後一個星期,蒙哥馬利已經整裝待。他的第8集團軍兵強馬壯,無論在兵員、坦克還是槍支上都比德軍多出一倍,並且英國皇家空軍和美國空軍已經取得該地區的制空權。蒙哥馬利將該行動稱為「飛毛腿行動」,這是一場根本不需要任何技巧的戰爭。他的主攻方向是北方,第30軍的3個步兵師將在密集的炮火掩護下滲透到敵方前線和雷區,截斷德軍防線,幫助第10軍的第1和第10裝甲師向敵軍後方突進,同時在南面動佯動,並假意向南線輸送大量補給,擾亂德軍視聽。
1942年10月23日,英國的大炮開火了,揭開了萊特福特行動的序幕。炮火如風暴一般摧毀了軸心國的前線戰場,破壞了大炮布置和通訊。儘管步兵襲擊比較緩慢,可最終都取得了勝利。然而,此時,裝甲師卻陷入了困境,如此德軍便可從最初的震驚中回過神來,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