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卡薩布蘭卡(1)
由於天氣原因,突尼西亞行動暫緩,羅斯福和丘吉爾決定再次會面,就世界戰爭局勢商談下一步行動。他們在安法酒店碰面,那裡距卡薩布蘭卡僅5公里,專門承接各種會議。近6個月來盟軍內部士氣高漲,會議顯得輕鬆而愉快。盟軍已經在非洲站穩了腳跟,軸心國僅佔有黎波里及內陸地區。德軍第6集團軍被蘇軍圍困在斯大林格勒,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太平洋戰場上,日軍挺進摩爾斯比港的計劃受挫,在嘗試重新奪回瓜達康納爾島的戰役中元氣大傷,奠定了敗局。
盟軍的這些樂觀、厭倦緒以及內部的分割嚴重影響了他們接下來的行動。丘吉爾一直很擔心美國會將主要兵力從歐洲轉移,投入到太平洋戰場。最明顯的跡象是,美國在1942年作出的評估顯示,1943年全年,英軍只需要提供500000美軍的住宿,而非「波萊羅計劃」(1942年4月同盟國為進攻法國所作的準備工作)之前所說的1000000。
英軍代人布魯克將他們在歐洲的計劃擺上桌面——逼近德國南部邊界,將義大利踢出局,拉土耳其加入同盟國。在清理了突尼西亞之後,他們有很多目標可以選擇——西西里、撒丁島、科西嘉島、希臘或者位於亞得里亞海的多德卡尼斯群島。空軍元帥波特爾指出,德軍也可以通過地中海將兵力擴散出去。
馬歇爾將軍依據美國在歐洲戰場的重要地位,提出不同的計劃:完成突尼西亞行動,轉而防衛地中海,養精蓄銳,之後穿越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其他任何計劃都會將資源分散,並延緩渡海作戰的時間。強渡英吉利海峽是取得勝利的關鍵。
針對1943年進軍法國的計劃,英軍深思熟慮后提出了反對意見:德軍u型潛艇的威脅,登陸艇不足,英格蘭的盟軍兵員缺乏,駐法德軍兵力充沛,並且有一條鐵路線方便德軍迅速支援。毫不客氣地說,布魯克和英軍其他軍官太貶低盟軍,又誇大了守備法國的40個德軍師團的戰鬥力——當時法國的防禦工事都是重修的,質量難以保證,根本無法抵禦盟軍的炮火。說到底,英軍根本上是在擔心:美軍沒那個魄力直取法國,和德軍決戰!
約瑟夫·金上將轉移了話題,直接詢問布魯克,他覺得下一步應該怎麼辦。
「撒丁島或者西西里島。」布魯克毫不猶豫地回答,「以西西里為跳板,拿下義大利。或者攻下撒丁島,奪取義大利和法國南部也就變得可能。」
「馬爾他呢?」金問,「撒丁島不適合作為跳板,而且不先拿下馬爾他,根本不可能進攻西西里。」
接下來馬歇爾明確指出,要想奪取西西里以及整個義大利,盟軍必須先攻下馬爾他島。有了馬爾他,在法國的其他行動都將順理成章。「這是一石多鳥。」他直截了當地說,「延遲開闢第二戰場不會對蘇聯或者其他盟軍有什麼幫助。沒有奪取馬爾他之前,盟軍在地中海就不需要那麼多美**隊。在1943年之前如果沒有渡海作戰的計劃,歐洲戰場就不再需要更多的美軍,美**隊將被轉移到太平洋戰場。」
布魯克沒有立即做出回應,馬爾他既是軍事問題,又是政治問題。義大利人遵守諾往馬爾他島輸送食物,但同時他們將馬爾他的三座主要機場用作義大利皇家空軍的基地,那裡駐紮著兩個師。最終的決定權在丘吉爾。
馬爾他問題讓丘吉爾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迫於蘇聯的壓力,在整個決策過程中,開闢第二戰場始終是頭號主題。丘吉爾急需一次大規模的行動,他的參謀基本已經說服他,1943年內在法國進行大規模行動是不現實的,所以他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地中海。不過在這個問題上,他的參謀卻始終不一。
馬爾他人經受了更多的戰爭洗禮,大部分是因為接受了丘吉爾和皇家海軍的命令。事實上英國大部分的政府機關在戰爭一開始就將馬爾他丟到了腦後,但是這個地中海上的小島最終扮演了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角色,它決定了大不列顛的命運,並獲得了喬治十字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