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生存的痛苦與虛無(5)
獲得的),在經過了很長一段時期的安寧之後,又遭到了無法明的毀壞。***混濁出現了——造成這一結果的,是一種道德意義上才能被理解的厄運,儘管在自然物理界,這種事也有著與之精確對應的類比事例和形態:在史前世界,星雲帶就莫名其妙地出現,而太陽也誕生在此時。所以,因為道德上的失誤,自然物理方面的況也越來越惡劣,直至造成了目前這一可悲的境地。這是多麼奇妙的思想!在希臘人看來,是一種深不可測的必然性引起了這一世界和神祗的出現——這種解釋還算說的過去,因為它暫時還能讓我們感到滿意。而下面這樣一種認識就讓人實在難以忍受了:只是出於高興和願意,耶和華上帝才創造了這個充滿痛苦與不幸的世界,而且「看著一切所創造的都很美好」!1
在可能出現的世界中,沒有比現存的這個世界更好的了——即便萊布尼茨這一觀點和其示範證明是正確的,我們仍不能接受他為神強詞辯護的《論神的善良與仁慈》。顯然,造物主的確不僅僅只創造了這個世界,而且可能性本身也被一同創造了出來。因而他本該安排好一切,竭盡所能創造出一個更好的世界。
萊布尼茨是系統的樂觀主義奠基人,他對哲學所作的貢獻無可厚非,然而,由上帝預先安排好事物的和諧秩序——這樣的形著實令我無法想象。針對萊布尼茨所提出的明顯是詭辯的論據——用來證明這個世界是所有可能中最好的,我們完全可以嚴正地提出相反的論據,以證明這個世界是可能之中最糟的一個。這是因為,「可能」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天馬行空地隨意想象,而是確實能夠存在繼而延續的事物。這會兒,世界的安排剛好夠維持它的存在;如若安排稍差一
1由於本書作者所處時代及生活歷史背景的限制,其部分觀點具有相當的局限性,不為當代學者所認同,此處為真實全面展現作者思想,未作刪節。以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下同。
點兒,那麼這個世界就無法存在了。因而絕對不可能有一個更糟的世界——這樣一個更糟的世界根本沒辦法存在。所以,現在這個世界就是所有可能當中最糟的。即便沒有出現行星相互碰撞的況,只要有某個行星軌跡出現了混亂而沒有逐步被其他混亂所平衡,那這個世界不用多久就會完蛋。因而天文學家們就得明確了解這一況究竟取決於哪種偶然的機會。經過漫長而艱難的計算,他們所得出的結論就是這個星球還能夠繼續維持。儘管牛頓秉持相反意見,然而我們都希望天文學家沒有失誤。如此一來,就不用擔心這一行星系會像其他星系一樣,已實現了的機械持續運動某時最終會停止下來。此外,在這一星球堅固的外殼下,集結著強大的自然力量。一旦有某個偶然機會提供給這些自然力足夠的活動空間,它們必然會摧毀這星球的外殼,附著在這上面的生命也會毀於一旦。在這地球上,相同形至少已生了三次,而且有更加頻繁生的可能。里斯本和海地生的大地震,龐貝城的被吞噬,這些只是對這種可能性小小的如同兒戲般的暗示。大氣層有些微的變化(這種變化甚至無法通過化學得到證明)就引了霍亂、黃熱病、黑死病等,數以百萬計的人口被奪去了生命,而一個更大的變化則將可能導致毀滅性的後果。氣候稍稍變暖,就會令所有河流和泉水變得乾涸。動物們沒有足夠的器官和能量來保證它們在全力以赴的況下就可以獲得自己以及後代所需的食物,因而動物如果失去某一肢體或喪失運用這一肢體的能力,那通常的結果只能是滅亡。哪怕是擁有悟性和理智這一強大工具的人類,十有**仍在與匱乏作持續的鬥爭,幾經艱辛困苦才得以勉強不使自己毀滅。所以,無論是從維持整個種屬還是個體的方面而,條件都是苛刻的、缺乏的。因而個體生命,即是一場為生存而展開的無休止的鬥爭,每向前邁出一步,都面臨著毀滅的威脅,而這種威脅又屢屢得逞,以致繁殖後代的種子數量才會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因為只有如此,單一個體的滅亡才不至直接導致種屬的消失,而種屬才是大自然最關注的。因而這世界的糟糕程度即達到了可能中的極致。一度生活在這一星球上的各種動物所遺留的化石(用來證明我們的說法),使我們得以從以前世界的記錄中了解到:以前那種世界不可能再延續下去,所以,以前的世界就是比可能中的最糟的世界還要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