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畲族概況(2)
清代以來,由於許多人不了解畲民的民族成分,還有以「苗族」「瑤族」「瑤僮」「畲傜」和「苗民」等稱呼畲族的。如民國年間的福建地方政府文件中,就以「苗族」稱連江、壽寧、周寧、長泰、寧化、南平、閩侯、羅源、柘榮、光澤等地的盤、藍、雷、鍾四姓畲族,但寧德第一二區、福鼎、福安、順昌等地的盤、藍、雷、鍾四姓群眾則被稱為「畲族」。甚至在1956年畲族被確認為一個單一民族后,南平、長泰、寧化等縣的政府公文中,仍將當地畲族稱為「苗族」。1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史書對畲族族稱的記載是相當混亂的,稱呼也因時因地而異。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實行民族平等團結政策,畲民根據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關於處理帶有歧視或侮辱少數民族的稱謂、地名、碑碣、匾聯的指示》,要求確定族稱。1953年8月,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派出以施聯朱為組長的畲族民族識別調查研究小組,到浙江景寧及福建羅源、漳平等地做了為期3個月的畲民識別調查。通過縝密的民族識別,1956年12月,國務院正式確認畲族為一個單一的少數民族,並確定將「畲族」作為這個民族的正式族稱。
二、族源
根據畲族族譜及民間相傳,畲族始祖是盤瓠。盤瓠與高辛帝的三公主結為夫妻后,生下三兒一女:長子盤自能,次子藍光輝,三子雷巨佑,四女招婿鍾志深,「盤、藍、雷、鍾」後來成為畲族四大姓。畲族的祥地被認為在廣東潮州市鳳凰山,其他各省的畲族都是由鳳凰山遷徙而去,鳳凰山成了畲族崇拜祖先的聖地。粵、閩、浙、皖、贛等省畲族中有著「廣東路上有祖墳」的傳說,其始祖原居住深山,以狩獵為生,后不幸被山羊所傷,死於叢林中,葬在廣東潮州鳳凰山上。
在學術界,關於畲族來源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歸納起來,大致主要有「武陵蠻」說、「東夷」說、「河南夷」說、「越人」後裔說、「南蠻」說、「閩人」後裔說等幾種不同說法。
一是「武陵蠻」說。這種觀點以施聯朱為代表,主張畲、瑤同源於漢晉時代長沙的「武陵蠻」(又稱「五溪蠻」)。他們注意到畲族和大部分瑤族都家喻戶曉地流傳有盤瓠傳說,傳說的內容與漢晉時代分佈在長江中下游的「武陵蠻」所流傳的盤瓠傳說大同小異,據此認為畲、瑤兩族與「武陵蠻」有密切的淵源關係。瑤族中自稱為「勉」的「盤瓠瑤」(或稱「盤瑤」「板瑤」「頂板瑤」「過山瑤」)與自稱為「門」的「山子瑤」,人口約佔瑤族總人口的一半以上,也崇信盤瓠傳說。
持畲族源於「武陵蠻」觀點的學者人數較多,可佐證的材料比較豐富。他們提出畲族、瑤族同源於武陵蠻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史籍的記載。史籍多稱瑤族和畲族本是「五溪蠻」盤瓠之後,畲、瑤兩族不僅有相同的反映原始圖騰崇拜的盤瓠傳說,而且有許多相同的習俗,在史籍上也往往是畲、瑤並稱,甚至說畲族就是瑤族。直到清代,畲、瑤還是混用,往往稱畲族為「瑤人」。畲族族譜記載亦有自稱為「瑤戶」「瑤人子孫」等。現在分佈在廣東海豐、惠陽、增城、博羅的畲族仍稱自己為「粵瑤」,在海豐、惠陽的漢人稱他們為「畲民」,但在增城卻被漢人稱為「山瑤」。
第二,兩族都具有相同的姓氏。傳說畲族有盤、藍、雷、鍾四大姓,但實際上除廣東增城縣有幾十個盤姓畲族外,其他地區未見盤姓。福建霞浦縣畲族族譜中有一段對盤姓兄弟失散的解釋:相傳唐光啟二年(886年),盤、藍、雷、鍾、李等姓畲族360餘丁口,從閩王王審知由海道來閩,至連江馬鼻道登岸后,徙居羅源大壩頭。盤王碧一船被風漂流,不知去向,故盤姓在畲族中失傳。畲族傳說中的大哥盤姓留在廣東,但在瑤族中盤姓卻很多,也有藍、雷等姓氏。
第三,兩族至今仍都保存一種漢文文書。漢文文書在瑤人中稱《過山榜》,在畲人中稱《開山公據》,兩者內容大同小異,都同樣記載著具有原始圖騰崇拜性質的盤瓠傳說,此外還記述封建皇帝賜給他們券牒,准許他們租種山地,不納糧租,不服徭役等特權,但不得到平原上耕種,不得與漢人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