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三節漢族向西南的遷徙和發展(27)

43.第三節漢族向西南的遷徙和發展(27)

1汪寧生:《雲南考古》,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71~72頁。***

2魯剛:《從呈貢天子廟戰國古墓葬及其出土文物看滇地區的古代社會》,載雲南民族學院四十周年校慶《學術論文集》,雲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

3魯剛:《從呈貢天子廟戰國古墓葬及其出土文物看滇地區的古代社會》,載雲南民族學院四十周年校慶《學術論文集》,雲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

4魯剛:《從呈貢天子廟戰國古墓葬及其出土文物看滇地區的古代社會》,載雲南民族學院四十周年校慶《學術論文集》,雲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

5魯剛:《從呈貢天子廟戰國古墓葬及其出土文物看滇地區的古代社會》,載雲南民族學院四十周年校慶《學術論文集》,雲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

6汪寧生:《雲南考古》,70頁。

7張增祺:《古代雲南騎馬民族及其相關問題》,載雲南省博物館編《雲南青銅文化論集》,雲南人民出版社,年。

1汪寧生:《雲南考古》,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39頁。

2汪寧生:《雲南考古》,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39頁。

3昆明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呈貢天子廟滇墓》,載《考古學報》,1985年第4期。

4汪寧生:《雲南考古》,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67頁。

5《史記·貨殖列傳》:「南御滇僰、僰僮」。

1《漢書·地理志》「:南賈滇僰僮」。《史記·西南夷列傳》「:巴蜀民或竊出,取其笮馬、僰僮、氂牛,以此巴蜀殷富。」見《漢書·地理志》「僰道縣」注及《水經·江水注》「僰道縣」條。

1侯紹庄等:《貴州民族關係史》,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91年,56頁。

2晉·常琚:《華陽國志·南中志》「永昌郡」條。

1王叔武:《雲南古佚書鈔》,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4頁。

2晉·常琚:《華陽國志·南中志》永昌郡條「有閩濮、鳩僚、越、倮濮、身毒之民。」

3《方國瑜文集》,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63頁。

1《華國志·蜀志》。

2《華國志·蜀志》。

1《史記·秦本紀》。

2《華陽國志·蜀志》。

3詳見馬曜先生主編:《雲南各族古代史略》,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77年,26頁。

4詳見《華陽國志·巴志》。

5《史記·西南夷列傳》。

6《史記·西南夷列傳》。

1《史記·索隱·述贊》。

2《華陽國志·蜀志》。

1《史記·貨殖列傳》。

2《華陽國志·蜀志》。

3據《漢書·地理志》載,西漢時成都縣編戶達「七萬六千二百五十六」。僅次於「八萬八百」余戶的都長安縣而位居全國第二。

4《史記·秦本紀》及《呂不韋列傳》。

5《史記·秦本紀》及《呂不韋列傳》《三國志·蜀志·呂凱傳》注引晉人孫盛《蜀世譜》。

6《史記·貨殖列傳》。

1《華陽國志·巴志》。

2《漢書·揚雄傳》。

3《漢書·高祖本紀》及《食貨志》。

4《漢書·高祖本紀》及《功臣表》。

5《漢書·循吏傳·文翁》,另見《華陽國志·蜀志》「:翁乃立學,選吏子弟就學。……始,文翁立文學精舍、講堂,作石室,一曰玉室,在(成都)城南。」

6《華陽國志·蜀志》。

1《華陽國志·蜀志》。

2《華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

3《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4《三國志·蜀志·馬超傳》注引《典略》。

5葛劍雄主編:《中國移民史》第二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274~275頁。

6《華陽國志·李壽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漢族通史 第2卷(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漢族通史 第2卷(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3.第三節漢族向西南的遷徙和發展(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