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合夥寫論文
第6章合夥寫論文
打發了那幾位化學系的同學,劉振雲佩服的說道:「紅民,現在你不用謙虛了吧?化學系都有你的書迷了。」
鄒世芳在一旁說道:「他那是在假客氣,你還當真了。」
「你別這麼說,紅民年紀小……」
劉振雲還沒說完,就看到劉紅民一臉壞笑的看著自己,接下來的話頓時說不出來了。
「你小子真是壞透了,虧得我剛剛幫你說話。」
劉紅民舉起酒杯,在劉振雲的杯子上碰了一下,「開玩笑了,來,喝一口。」
鄒世芳也壞笑了拿著酒杯湊了過來,「振雲,你以後可得小心點,這傢伙壞著呢!」
「你也不是什麼好人。」
劉振雲沒好氣的瞪了鄒世芳一眼,這兩個傢伙沒有一個好人。
玩笑了一會兒,劉振雲好奇的問道:「紅民,最近你好像沒什麼事啊?怎麼不寫小說?」
劉紅民:「不知道你們聽沒有聽過雲夢睡虎地秦墓?」
兩人搖頭,「那是什麼?」
這年頭,人們對於考古的了解並不是很多,更何況這兩位還是文藝青年。
劉紅民早就想到會是這樣,於是就簡短的說道:「75年,陳振宇教授在雲夢睡虎地發現了一個秦代墓群,從裡面發現了大量的竹簡。經過修復之後,陳教授發現這些竹簡上竟然是一個叫做喜的秦朝官吏手抄的工作文書。其中有大量的秦律、公文、日書,對於我們了解秦代的社會環境非常有幫助。」
兩人面面相覷,他們沒想到頭一次聽說的墓葬竟然有如此重大的意義。
「可是,這些不應該是考古專業的人做的嗎?」
「挖掘墓葬的確歸考古,但是竹簡的內容,卻要我們這些學歷史的研究。」劉紅民說道:「我們這學期學習的是先秦以及秦漢歷史,這些秦簡的內容屬於是顛覆性的。所以,我們教授通過私人關係搞到了已經記錄下來的秦簡內容,讓我們以此為課題進行研究。」
鄒世芳聽得直咧嘴,「不是,你們才大一,現在就開始要做學問了?」
「有什麼問題嗎?」劉紅民不解的看著他。
鄒世芳搖頭,「沒問題,只是感覺你們學歷史,好像比我們哲學系更有意義。」
劉振雲在一旁也說道:「比中文系也一樣有意義。」
「不能這麼論,專業不同,我們未來的工作方向也不同。我們主要研究的是史書,然後才是考古文獻。說起來,研究這些出土文獻,其實是老葛他們的主要工作。」
老葛,就是葛朝光,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古典文獻專業這個專業很怪,4年才招收一批學生,因為只有19人,他們除了上專業課之外,其他的課程都是和其他專業一起。學歷史就和歷史系一起上課,學文學就可文學專業一起上課,學哲學就和哲學系一起上課。
所以,不管是劉紅民,還是鄒世芳、劉振雲,都認識葛朝光。
和他們比起來,葛朝光才是真正的學者型人才,專註於本專業的學習,並不想成為作家。
「這一次研究,我就是和老葛一組。」劉紅民說道:「我們預估了一下,想要完成這次的課題,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劉振雲理解的點了點頭,一個月後就快要期末考試了,劉紅民還要備考,自然是沒有時間寫少包的第二部了。
「紅民,等明年開學,你可要把少包第二部的稿子給我看看。」
「行!」劉紅民爽快的答應了下來,《名揚天下》發表之後,少包就已經打上了他的標籤,也就不需要害怕稿子泄露了。更何況,劉振雲也不是那樣的人,他只是想要學習一下劉紅民的寫作方式。
劉紅民結賬之後,就和兩人告別,去找了葛朝光。
「老葛,還在忙呢?」
劉紅民將打包帶回來的菜放在了桌子上,「先吃飯,歇一歇腦子,要勞逸結合。」
葛朝光本來還行推辭的,但是看到劉紅民帶回來的是砂鍋白肉,立即口水留了下來。因為物資匱乏,這年頭的人們都喜歡吃肥肉,可以補油水。砂鍋白肉是京城名菜,以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為聞名。
劉紅民幫他拿了碗筷,葛朝光也不客氣的吃了起來。
「紅民,還是你們這些會寫小說的厲害,有稿費拿,不缺錢花。」
葛朝光羨慕的說道,他也想隔三差五吃頓好的。很可惜,他在寫小說上沒有什麼天賦,所以只能看著眼饞劉紅民拿到了那麼多的稿費了。
「也就是不缺錢而已,但是想要頓頓吃肉,根本不夠。」
劉紅民一邊說著,一邊看著葛朝光整理出來的資料。
「你可真敢想,竟然想要頓頓吃肉。」葛朝光無語的說道:「就算你有錢都辦不到,上哪去弄那麼多的肉票去?」
劉紅民笑著說道:「只要你的錢夠多,肉票還不簡單?」
葛朝光被嚇了一跳,「那得多少錢?」
錢的確可以買來肉票,但是肉票的價格都快趕上肉本身的價格了。也就是說,買肉票的話,相當於花了兩倍的肉錢。但是劉紅民說的也沒有問題,如果他有一千塊、一萬塊的話,還真可能捨得買肉票,然後天天吃肉。
就在葛朝光遐想的時候,劉紅民將他整理出來的資料粗略的看了一遍。
「老葛,資料弄得差不多了啊!」
葛朝光回過神來,「還剩點,一會兒應該就能弄完。」
劉紅民點頭,「那行,等你弄完了我直接帶走。明天我開始動筆,你繼續按照計劃,尋找一些關於秦朝的古籍,看看能不能找到新的內容。」
「行!」
葛朝光很快就將砂鍋白肉吃的乾乾淨淨,然後就投入了工作之中。又花了兩三個小時,終於將劉紅民買的主流歷史書籍上關於大澤鄉起義方面的記載都找了出來。
劉紅民拿上書籍和葛朝光寫出來的資料單,返回了宿舍。兩人準備的如此周全,是他們想要藉助這次的機會,寫一篇論文,劉紅民是一作,葛朝光是二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