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節多姿多彩的毛南山鄉(1)
毛南族主要分佈在桂西北山區,他們的主要居住地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地處雲貴高原東南麓,東北部與融水苗族自治縣接壤,西北部與貴州省的荔波、從江縣毗鄰,西南部與宜州市、金城江區相接,北部隔打狗河與南丹縣相望。
毛南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1956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毛南族被正式確認為單個民族,時稱「毛難族」。據1982年統計,全國毛南族總人口為38125人,其中居住在環江境內的有31609人,佔全國毛南族總人口的82。9%。
20世紀80年代,根據國家有關確定民族成分政策的規定,又有不少人恢復了毛南族的民族成分。據1986年年底統計,毛南族總人口有64362人,其中57362人聚居於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上南、下南以及川山、洛陽、水源、思恩、大安等鄉鎮。
1986年6月,應環江縣政府及毛南族群眾要求,經國務院批准,將「毛難族」改為「毛南族」。
毛南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的環江、南丹、金城江區、都安、宜州等縣(自治縣、市)都有分佈。據2005年年底統計,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毛南族共計58679人,佔全縣總人口的20%。
毛南族的主要聚居地——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俗稱毛南山鄉,位於廣西西北部,雲貴高原東南邊緣的斜坡地帶。四周山嶺綿延,中部丘陵較多,略成盆地。地跨東經107°51′~108°43′,北緯24°44′~25°33′。總面積4572。31平方千米。毛南山鄉山清水秀,大小環江及打狗河三江併流,貫穿全境。而三江之間,毛南山鄉、壯鄉、苗寨點綴其間,多元文化互動共生。江河兩岸,或青山聳立,或田疇萬頃,在滔滔江水的映襯之下,景色如畫。著名的木論喀斯特原始森林保護區就在打狗河的源頭;蜿蜒曲折的大小環江,在九萬大山原始森林的重重滋潤下,滾滾南流,浩浩蕩蕩地注入龍江,一路風光旖旎,美不勝收。
毛南族的祥地——「三南」地區(即上南、中南、下南),位於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西北部,其東北部有九萬大山,西北部有鳳凰山,中間屹立著茅難山,與金城江區、南丹縣、貴州荔波縣及本縣的水源、川山、洛陽鎮比鄰。地勢為東北部低,西南部高,海拔在250~1043米,境內石山挺拔橫亘,群峰林立,如刀切般,坡度多為40°~80°,山間寬度一般為300~1000米,熔岩遍布,景色奇異。
這片林立的群峰就是著名的茅難山,也叫毛南山。毛南族世世代代居住在茅難山之中。毛南人以其地形之高低分成上毛南、中毛南和下毛南。她是毛南族聚居的中心地帶,也是毛南族文化的祥地。
茅難山綿延十數里,岜音山、聖母山、石壯山、鳳騰山、七女山、螺螄山等毛南名山於其中錯落矗立,有的似雲中仙女,亭亭玉立;有的如鳳凰振翼,凌空欲飛;有的如卧獅昂,威風凜凜……其山多深幽之境,其峰富神話傳說。位於下南鄉政府後面的岜音山,雄奇險峻,高聳入雲,是茅難山脈的第一高峰。登臨送目,三南地區的最大平原——南川平原可一覽無餘。青山四合之下,阡陌縱橫,村寨相連,田園風光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而著名的《三娘與土地》的故事就生在岜音山腳下不遠之處。
和岜音山遙遙相對的是有名的聖母山。山巔上有一塊高大的石柱,狀如身背孩子、正健步而行的婦女,其形象逼真,似有血有肉,毛南人稱它為「聖母石」。令人驚嘆的是,在「聖母石」對面不遠的另一座山頭上,又有一塊巨石突起,形如一位懷抱孩子的丈夫,好像正在凝眸遙望,切盼妻子的歸來,毛南人稱它為「聖公石」。於是,這座山也就有了一個聖母石的傳說(聖母石故事可參見第二章)。這個美麗的傳說經過千百年,至今仍牢記在毛南人的心中。
在三南地區的西北部,就是著名的木論喀斯特原始森林保護區。這片曾令聯合國有關專家和官員驚嘆的世界級自然遺產,奇峰林立,古木參天,曾被宣布滅絕的植物單性木蘭現身其中,長得枝繁葉茂,且成片分佈;山間遍布溶洞,亦多有新物種現……打狗河在這片森林的保護之下,在群山之中,曲折而流,如玉帶飄舞。所有這些,使得這裡既有不可替代的科考價值,又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木論喀斯特原始森林是上蒼賜給毛南山鄉的禮物,更是毛南人民奉獻給世人的「稀世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