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三節當代有影響的文化人物(3)
九、覃立新
覃立新,1935年生,男,環江縣下南鄉玉環村古侯屯人。1960年於廣西師範畢業后留校任教,副教授,主講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要著作有《毛南族史志概要》《毛南詩文拾遺》。退休后仍然孜孜不倦,致力於毛南族歷史與文學的研究。廣西師大副校長藍常周作詩讚揚他老有所為的精神。
十、譚厚望
譚厚望,1930年生,女,環江縣下南鄉中南村三圩人。1948年在柳慶師範加入愛國民主青年會,1949年9月1日加入中國**。曾任地下文通聯絡站站長,都宜沂游擊隊第四聯隊宣傳幹事。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征糧、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土改複查工作隊隊長、區工委委員,梧州市工人醫院、第二工人醫院副院長、講師團講師、馬列主義理論教員、教研室主任。粉碎「四人幫」后,任河池地區電影公司經理、區黨委組織部宣教幹部處副處長、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1993年7月離職休養。著有《狂風暴雨人生路》一書。有《自勉》《寄語友人》《戀林》等數詩歌在刊物上表。系自治區人大第七屆常委委員,民族委員會委員。
十一、譚自安
譚自安,1968年生,男,環江縣下南鄉波川村下談屯人,毛南族知名青年作家。種過田,挖過礦,做過建築工,當過小學老師和文化館文學輔導員,現為政協機關的公務員。20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曾先後在《民族文學》《廣西文學》《芳草》《時代文學》《綠洲》《特區文學》等大型文學刊物表過多篇小說、散文;出版有長篇小說《奪命》《倩女仇》《yy三國》《說晉天下》《秦朝那些事兒》以及中短篇小說合集《尋找阿紅》;散文《山韻》入選《建國六十周年少數民族作品選·散文卷》。獲得過屆廣西文學金嗓子文學獎、第三屆廣西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花山杯」獎。2010年1月,魯迅文學院曾為其舉行過《尋找阿紅》作品研討會。1996年6月被國家民委、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全國民族地區傑出青年」榮譽稱號。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第十二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學員。除了致力於文學創作活動外,譚自安還熱衷於對毛南族文化的整理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納庭」「福祿壽米」「幸福吉祥鳥」的開就是由他主要策劃並推出的,同時參與了「千人牛宴」的創意策劃並實施。曾失傳多年的分龍節儀式,也是經過他多年的挖掘整理,得到全面恢復。
十二、譚征夫
譚征夫,1956年生,男,環江縣上南鄉人,**貴州省委黨校經濟管理專業畢業,毛南族作家。貴陽車輛機務段黨委宣傳幹事。表《師傅和他的兒子》《誰都想過得更好》《大山戀歌》《遙遠的大山》等數篇小說。先後獲貴州省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屆新長征職工文藝創作二等獎和三等獎,全國企業報新聞類三等獎。系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
十三、莫景春
莫景春,1969年生,男,環江縣川山鎮人,碩士,中學高級教師,現在任教於河池市高中。多年來專攻散文寫作,2004年至2010年有《曬月亮》《一個被牛牽出的民族》《一根稻草的心事》《半牆院落一個家》《一個中秋節都沒有的歲月》《夏日聽蟬》等70多篇散文先後在《鴨綠江》《民族文學》《四川文學》《遼寧青年》《延河》等省級國家級報刊表。2009年10月榮獲《民族文學》「祖國頌」徵文二等獎。他的散文《曬月亮》,作為民族文學的代表,選入了作為建國六十周年獻禮的由中國作協編輯出版的《建國六十周年少數民族作品選·散文卷》。近年來還先後榮獲「鄉村散文大賽」三等獎,《南國早報》「書大賽」最美書獎,《中國文化報》徵文三等獎等,共計十多項獎。2009年6月應邀參加中國作協《民族文學》舉辦的「少數民族作家班」。系廣西作家協會、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