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第七節民間造型藝術(9)

62.第七節民間造型藝術(9)

畫卷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蠻王禮佛圖」,描繪了大理國王段智興威嚴的儀仗和隨行人員,是研究大理國社會歷史、典章制度的珍貴實物資料。***第二部分「法界源流圖」,描繪了釋迦牟尼佛和佛、菩薩、梵天等像,面貌各不相同,體現了「天龍八部」的特徵。第三部分「十六國大眾圖」,繪應真八部、天竺(印度)十六國王,是白族和國內少數民族及我國與東南亞、南亞、西亞各國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畫卷原藏大理國宮廷,忽必烈破大理后,畫卷遺失。清代藏於清宮廷。清高宗乾隆曾鑒賞過此畫,並在畫寫了題跋,說:「顧畫中諸像,相好莊嚴,傅色塗金,並極精彩。楮質復淳古堅緻,與金栗箋相埒。舊畫流傳若此,信可寶貴,不得以蠻徼描工所為而忽之。」並將其分為《法界源流圖》和《蠻王禮佛圖》兩部分。民國期間,該畫藏故宮博物院。溥儀出宮時,把《法界源流圖》帶往長春,1945年流散於民間,現藏吉林省博物館。《蠻王禮佛圖》則被蔣介石帶至台灣,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

張勝溫的《梵像卷》,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件瑰寶。其規模之宏偉,塑造形象之眾多,在世界繪畫史上也是罕見的鴻篇巨製。該卷中所描繪的形象非常繁多,既有佛界諸宗派的神祇和人物形象,也有各種動植物和各種佛具法器,均描繪精細,不僅比例準確,而且神態生動。在藝術上,筆法嚴謹,濃纖有致,施色塗金恰到好處,無論在構圖、素描、造型、用線、著色等方面,都處處體現了中原的風格、敦煌的筆法、印度梵畫的影響,表現出畫家的番茄才華和該畫作的高度藝術成就。從表現技法上看,非常著意用心,人物的形神特質千變萬化,有的文雅恬靜,凝神靜思,有的躁動誇張,具有威懾力量。「釋迦牟尼會佛圖」中的釋迦佛,長眉修目,慈祥莊嚴,使人一見傾心。數量眾多的觀音像,同中有異,各具特點。文殊菩薩像莊嚴大方,線條流暢,色澤典雅和諧,妙相圓滑。畫卷中的白犬、馬、象等動物,不用色彩輔助,全用白描勾勒,一揮而就,線條流暢,神形兼備。畫家畫點蒼山和玉帶雲,僅用妙筆一揮灑,就把蒼勁綿亘的十九峰和淙淙流淌的十八溪,以及裊娜蜿蜒的玉帶雲,畫得巍峨壯麗,莽莽蒼蒼,詩意盎然。雖然「描工」張勝溫的生平事迹不見於史載,但他的這件輝煌作品足以使他在美術史乃至佛教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李霖燦說,張勝溫是一位才華卓越的大藝術家,《張勝溫畫卷》是「曠世天才的神品」,「是故宮博物院所藏名畫中的鎮院之寶,亦是世界佛教圖像畫中的瑰寶」。這個評價是十分中肯的。

元代,大理鳳儀遍知寺的壁畫,被元時郭松年評為當代傑作,他說「其殿像壁繪,於今罕見」。明代有代表性的壁畫作品如大理聖元寺《三靈廟壁畫》、劍川沙溪寺登街《興教寺壁畫》等。《興教寺壁畫》繪有《太子遊園苑圖》《降魔釋迦圖》《西方阿彌陀佛》等圖。佛像構圖別緻,神態各異。取傳統散點透視法,大膽用筆施墨,衣如出水,帶若當風,為明代繪畫藝術珍品。

清代白族畫家人才濟濟。如大理縣書畫家有張以仁、袁惟寅、張昂、馬國慶、師範;鄧川縣畫家有胡紹緩;劍川縣畫家有李珽、谷際岐、張再瑾、張宇、陳學鴻、陳新化、歐陽現、羅緯、蕭品清、董澄等人。其中蕭品清的水墨梅蘭,董澄的神佛道貌,馬國慶的水墨山水,張再瑾的花鳥人物,陳新化的核桃篆刻,都很有名氣。清代有代表性的白族繪畫如巍寶山長春洞的《群仙會宴圖》等,彩筆流暢,線條精細,施色描金,人物神采奕奕,形象生動,充分表現出白族藝術家們的藝術造詣。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當代白族畫家,也以其獨特的民族特色,取得了可觀的藝術成就,如楊德舉的山水花鳥畫,陳榮的圖案臨摹畫,都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過畫展。女畫家高錫映擅長中國畫,楊郁生擅長版畫。著名的白族版畫家張友相,在大理大石庵韋陀殿內以《白國因由》為題材創作的版畫,共25塊,圖案勻稱,色彩和諧、筆法工巧,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2.第七節民間造型藝術(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