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國和英國的第一次直接碰撞(5)

8.中國和英國的第一次直接碰撞(5)

而在這邊恰恰是一個對商業不在乎的王朝。***中國在此時基本不徵收商稅,只對一些商品收過路關稅。而且把對外貿易的活動區域限制在廣州這樣一個非常小的地方,採用我們所講的十三行制度進行管理,也就是公行制度。這種公行就是一種貿易商行,其實當時不止十三家。在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其實在中國沿海四個地方設了貿易口岸,分屬江南省(主要轄今天的江蘇、上海和安徽)、浙江省、福建省和廣東省四地,但實際上做起來的主要是寧波和廣州。到了1738年後,寧波這個口岸也逐漸被廢掉,只剩下廣州一口。乾隆二十二年,即1757年,清朝政府宣布確立廣州一口貿易政策,同時下令關閉寧波等港口,限令外商僅能在廣州一口貿易。

這種制度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其實在北宋的時候就有這種制度,即市舶司制度。政府需要對進出口貿易進行管理,但是官員又不想管、懶得管,於是把所有的事都委託給商人辦理,最後,進出口貿易的具體手續都由商人處理,外商也由商人接待,官員只負責監督。在公行制度下,招待、管理外國商人的相關事宜都是由公行來管,商人設置夷館安排外國商人居住,貿易結算以及徵收關稅等事務也都是由商人打點。當時全國只有廣州一口有海關,這個海關隸屬於朝廷的內務府,所以關稅收入屬於皇室的私家收入,而這些收入主要用來購買西方的鐘錶一一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鐘錶館里的藏品大多是從這裡買進來的。但皇家其實也要不了太多這些玩意兒,購買一部分對他們來說已經足夠了,因此皇室也不鼓勵貿易。當時所有的對外貿易只是為了滿足皇室對西方各種奇技淫巧、各種小玩意的需要,他們就這麼一點追求。但是英國人卻把商業當成了他們立國的命脈。因此,中英貿易從一開始就顯得麻煩,兩邊滿擰。這種況在今天應該是很難想象的。

在那個時候,主管海關的中國官員沒什麼需要具體操辦的事務,他們對於進出口貿易毫不在意,只要商人按時交錢就行了。商人若是在交錢時打了折扣也不要緊,因為官員隨時可以用各種借口對他們進行勒索。所以公行的商人有的很富,有的很窮——會打點上官的、機遇好的就會暴富,有的三兩下子就被弄破產了。他們這些官商所定的一些規矩也挺好玩的。通事、外國水手和商人等都是由他們來管理,其實大部分時間他們也是稀里糊塗,所以我們常常會看見一些很奇怪的記載,他們制定了很多規矩,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比如說不能把夷婦帶來,也就是說洋人可以來,但不能帶老婆,也不能招娼。因為禁止攜帶夷婦,所以當時廣州一帶已經展起專門以洋人為客戶的娼妓業,我們當時管這些專做外國人生意的妓女叫「鹹水妹」。可是這是禁不了的呀,於是行商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官員現有洋人買春,一般會對洋人進行懲罰,但這種懲罰也就是裝裝樣子。而通事,也就是翻譯,在交通中西時的作用也不可低估,當與官員打交道時,這些通事常常胡亂翻譯,比如官員會罵洋人「你他媽的混蛋,不像話」,而通事就會告訴洋人這是中國官員在向他問好,在問候他的家人。反正是胡說八道。最後懲罰的時候,說是要打,但也不是真打。所以說名義上官府對進出口貿易是在監督,出現問題時也會對當事人進行責罰,但這些舉動都是演戲、裝樣子。這種戲碼一直演到鴉片戰爭前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說中國近代史 (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重說中國近代史 (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中國和英國的第一次直接碰撞(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