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美食
開心小時候是文革剛結束,人們的生活條件普遍較差。
人們一天三頓吃的是應季蔬菜,沒有大棚菜,經常吃的是白菜、蘿蔔、土豆、青菜。
每家一缸腌蘿蔔,把蘿蔔用大粒鹽腌的比鹽還咸。
腌制完成之後,介紹兩種吃法:首先,將腌制好的蘿蔔切成細長的絲,然後放在陽光下暴晒至乾燥。食用時,先用溫水浸泡一下,以去除多餘的鹽分。如果不這樣做,味道會過咸。接著,將泡好的蘿蔔絲瀝干水分,加入適量的棉花籽油和蔥花翻炒。這樣製作出來的腌蘿蔔絲既香氣撲鼻,又富有嚼勁,搭配餅子和玉米稀粥一起享用,簡直是美味至極!
其次,可以將腌蘿蔔切成厚實的圓片,放入碗中,再將其放置於大鍋中蒸熟,直至變得柔軟。取出后,加入一些棉花籽油拌勻,一家人四口人可以品嘗到一碗可口的腌蘿蔔片。這種做法不僅簡單易行,而且口感獨特,讓人回味無窮。
當然還可以把鮮蘿蔔切成絲,用鹽殺出水分,再稍微曬一下,之後拿出消過毒的器具,摻和著醬油、大蒜、生薑和辣椒來腌制。這種蘿蔔絲方便攜帶,是出遠門的必備小菜。
每到入冬前後,開心家都要預備下大量的大白菜,儲存少了的話吃不到明年青菜上市,到時還得推著小車去買別人家吃不了剩餘的。好些人家會把白菜埋在地里,吃點挖點,到開春白菜還是好好的。這個方法很簡單,但也有些講究。首先需要在自家地里挖一條深溝。一般來說,深度大約一米左右,寬度則半米左右,長度取決於你準備儲存多少棵白菜。接著將整棵白菜豎直地放入坑內,一棵棵緊緊地擠壓在一起。然後在白菜上方鋪設一層薄薄的玉米秸稈,最後在秸稈上方覆蓋一層土壤。注意,這層土壤不能太厚,以免影響白菜的呼吸和生長。當需要食用時,可以從一頭開始挖掘,這樣可以保證其他白菜的新鮮度。這種方法不僅能讓白菜保存得更久,而且還能保持其口感和營養價值。
開心的爸爸是一個勤勞樸實的農民,他擅長種植各種蔬菜,尤其是白菜。由於家裡條件有限,買不起化肥,他就想出了一個獨特的方法來滋養土地和白菜——使用豬圈裡的大糞湯。
每天清晨,開心的爸爸都會來到豬圈,將漚好的大糞湯一勺勺地舀出來,然後小心翼翼地倒進桶里。接著,他會挑著擔子,把這些珍貴的肥料運到白菜地里。
到了白菜地,他先把糞湯倒入水桶中,再加入適量的清水,攪拌均勻后,開始認真地給每一棵白菜澆水施肥。這種特殊的「農家肥」不僅能提供充足的養分,還能改善土壤質地,讓白菜茁壯成長。
聽說,用這樣的方式澆灌出來的白菜,長得特別大且結實。甚至有傳言說,如果小孩站在上面,白菜也不會倒下。雖然這只是個傳說,但足以證明白菜的質量之高。可惜的是,開心並沒有親眼見證過這個神奇的場景。
儘管生活艱苦,但是開心一家始終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他們用心經營著自己的小家庭,靠著辛勤的勞動,過著簡單而幸福的日子。
開心9歲時,第一次吃到芝麻醬,具體來說是芝麻醬豆角面。他一口氣連干三大碗,撐得扶著牆找了個空屋子坐在地上待了一下午,真是太好吃了!路過的蓋房子的工人瞅著他直樂。開心才不搭理他們,自顧自的享受著肚子的膨脹和芝麻醬的余香。
家裡條件差,吃不上芝麻醬,開心卻吃過麻哩醬——榨完香油剩下的渣子做的。麻哩醬加點鹽潑上滾燙的棉花籽油也挺香的,但比起芝麻醬,天壤之別!
有一年,開心爸爸在地里種了巴掌大的一塊芝麻。到了秋天,那塊小小的土地上竟然長出了一小片茂密的芝麻林。經過一個夏天的陽光雨露滋潤,芝麻林長得鬱鬱蔥蔥,每棵芝麻都結滿了鼓鼓囊囊的芝麻夾。
等到芝麻成熟時,開心爸爸小心翼翼地收割下這些帶著白色種子的芝麻秸稈,並將它們帶回家中晾曬。等到芝麻夾完全乾燥后,開心爸爸開始準備打芝麻的工作。他找來一塊乾淨的塑料布,鋪在地上,然後將芝麻秸稈倒立過來,用手輕輕拍打,讓芝麻從芝麻夾中掉落下來。
接下來,開心也加入了這場有趣的活動。他拿起一把小掃帚,輕輕地掃去落在塑料布上的芝麻夾,再細心地打開那些還沒有完全裂開的芝麻夾,仔細地摳出裡面殘留的芝麻粒。這個過程需要耐心和細心,但開心卻樂此不疲,因為她知道這都是為了得到一碗純凈的芝麻。
等所有的芝麻都被收集起來后,開心又拿起一個篩子,將芝麻倒入其中,輕輕地搖晃,讓裡面的葉子、梗和沙石等雜質漏出去。經過多次篩選,終於得到了一碗乾乾淨淨的芝麻粒。這些芝麻散發著淡淡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
開心看著自己努力勞動換來的成果,心中充滿了成就感。她想象著這些芝麻會變成美味的芝麻油或者香甜的芝麻醬,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到了晚上,開心媽媽瞅著芝麻小心翼翼地給開心說:「小兒,咱晚上吃辣椒炒芝麻吧!」開心聽了這話心裡有些不情願,但一想到那香噴噴的味道,又忍不住咽了下口水,猶豫片刻后,勉強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很快,一盤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辣椒炒芝麻端上了桌。開心迫不及待地夾了一筷子放入嘴中,頓時,一股辛辣與香甜交織的奇妙滋味在舌尖蔓延開來,令人回味無窮。然而,由於這道菜過於乾燥,每一口都需要配上一些稀白粥來滋潤喉嚨。儘管如此,開心依然吃得津津有味,對這種獨特的口味讚不絕口。
早春時節,榆錢也是開心的心頭好。當榆錢還處於花苞狀態時,開心便會興緻勃勃地採摘下來品嘗。事實上,榆錢骨朵本身並不好吃,但對於已經飢腸轆轆的開心來說,卻是一種難得的食物,可以暫時填一填他的肚子。
開心雖然嘗過榆錢餅子,卻對蔥根餅子有著深刻的記憶。將新鮮的蔥根洗凈后剁碎,然後加入到棒子麵中攪拌均勻,最後蒸熟而成。這樣製作出來的餅子散發著濃郁的大蔥氣息,讓人垂涎欲滴。你要問它香不香?你說呢?是蔥根不是蔥葉蔥白,此處省略一萬字。
開心還吃過一次摻著南瓜籽粉的包子呢!他先把從地里摘回來的南瓜切開,把南瓜籽掏出來,洗凈、晒乾,然後再在小鐵鍋里炒黃、炒香,接著就可以把它們搗碎、搗爛了。這時候需要用到一個工具——細羅。這個東西就像篩子一樣,可以把已經搗成碎末的南瓜籽過一遍,讓它們變得更細膩。這樣做出來的南瓜籽粉,就是一種特別的調料啦!最後,把這種特殊的「十三香」加入到包子餡里,蒸熟后的包子聞起來非常香,但味道還是比不上真正的十三香哦!
那時候的零食種類相對較少,但每一種都充滿了純真年代的回憶。花生、瓜子和水果硬糖成為孩子們最常接觸的美味,而汽水、冰棍和山楂糕則給炎熱的夏日帶來一絲清涼。開心對花生不太感興趣,卻獨愛瓜子。小賣部的老闆別出心裁地用紙板製作成一個個口大底小的小盒子,將不同價格的瓜子分別裝入其中:一盒瓜子可以是一毛錢、兩毛錢或者五毛錢。這種簡單而直接的銷售方式讓人感到親切,彷彿回到了那個純真無邪的歲月。
瓜子的口味也比較單一,只有原味和五香兩種選擇。然而,這並沒有影響到開心對它們的喜愛。她尤其鍾情於五香味道的瓜子,每次品嘗時都能感受到濃郁的香氣在口中散開。如果有幸遇到五香西瓜籽,開心更是興奮不已,還未動口,口水便已忍不住從嘴角流出。
改革開放初期,農村生活條件艱苦,物資匱乏,但也有一些人開始嘗試做小生意來改善生活。那時候,村裡有個加工水果硬糖的作坊,非常受歡迎。
作坊老闆先將香精和白糖混合在一起,加入適量水,慢慢熬製成濃稠的糖稀。然後,他會用一台特製的機器將糖稀擠壓成一條長長的糖帶,並切成均勻的小塊。這些糖塊被放在一個大盆子里,旁邊還有一大袋澱粉。
每當有新一批糖塊出來時,作坊老闆就會大聲吆喝:「誰要包糖?」聽到這話,一群小孩立刻圍了上來。他們都是附近的孩子,平時沒有什麼零花錢,只能通過幫忙包糖來賺些小錢。
作坊老闆會給每個小孩發一張乾淨的油紙,讓他們把糖塊一個個地包起來。孩子們小心翼翼地拿起糖塊,輕輕放進油紙里,然後兩手捏住兩邊,反向一擰,擰成麻花狀。每個孩子都很認真,因為包一斤糖能得到一分錢的報酬。手頭快的,一天能掙兩三塊錢。雖然不多,但對那個年代的孩子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當然,也有些調皮的孩子會趁機偷吃幾塊糖。但那時候的人都比較老實,大家只是偷偷嘗嘗鮮,絕不會把糖揣進兜裡帶回家。
說到糖,開心最喜歡的還是各種口味的軟糖。那種軟軟的、甜甜的感覺,讓人回味無窮。然而,當時家裡並不富裕,他只有在過年時才有機會買一些軟糖吃。每次去商店挑選糖果時,他總是挑得眼花繚亂,不知道該選哪種好。最終,他總會選擇自己最愛的葡萄味軟糖,還會買一些其他口味的軟糖,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分享。
一瓶汽水只要五毛錢,但對於那個年代的孩子們來說卻是非常奢侈的享受。汽水剛入口時,就會感受到無數的氣泡在口腔中破裂開來,帶來一種獨特的刺激感。這種麻麻的感覺讓人忍不住想要繼續品嘗下去。當汽水被咽下肚時,還能感覺到一股股氣體不斷地從胃裡往上涌,讓人感到十分暢快。
開心經常會守在雞窩旁邊,滿心歡喜地等待著母雞下蛋。因為他知道,每一枚雞蛋都代表著一瓶美味的汽水。麥收季節結束后,開心和他的小夥伴們會挎著籃子、提著袋子來到田野間,仔細地尋找那些遺落的麥穗。他們將撿到的麥穗用手脫粒后,再送到村裡的小賣部去換取汽水喝。
一根冰棍只要五分錢,但那時候的冰棍可不是現在的老冰棍哦。它是用糖精兌水冷凍而成的,所以化得特別快。一般來說,大人們會用木板做一個長方體的箱子,然後緊緊地貼著木板釘一層小棉被,再在裡面鋪一層塑料布,最後在一個角落處開一個小孔,穿進去一節細細的塑料管。這樣一來,一個簡單的冰櫃就完成啦!如果開心和他的小夥伴們運氣好,遇到了好心的賣冰棍的人,還可以通過冰櫃外面的細塑料管免費喝到一些融化的冰棍水呢。那味道真是又涼又甜,他們一邊喝著,一邊笑著,簡直就是無上的美味啊!
開心最愛吃夾著糖稀的小煎餅。他家南邊一個大院的爺爺家有個小煎餅秤,時常做煎餅吃。先把玉米面和成不稠不稀狀,用勺子舀一勺倒進餅秤里,把餅秤一夾,放在小火爐上兩面烤一烤。一會兒,兩面金黃的煎餅就噴出了香味。接著,用玉米穗桿攪一些糖稀抹在一片煎餅上,兩塊煎餅疊在一起上下左右摩擦一會兒,使糖稀均勻塗滿煎餅,就可以吃了。開心一邊吃,一邊像豬一樣哼哼著,眼睛都眯成了一道縫。吃了人家的煎餅,開心一輩子記著人家的好。人家有什麼事情需要他幫忙,他二話不說,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