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位美國友人眼中的中國抗戰--原美軍赴延安觀察組成員彼德金上校訪問記(1)

1.一位美國友人眼中的中國抗戰--原美軍赴延安觀察組成員彼德金上校訪問記(1)

今年8月15日,是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5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偉大節日到來前夕,我們採訪了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原美軍觀察組成員彼德金上校。

這是坐落在美國西雅圖市郊外的一棟老年公寓。周圍花木扶疏,一片青翠。我們到達的時候,彼德金夫人已在門口等候。當得知客人來自遙遠的中國時,公寓里的老人們都投來驚異、友善的目光。

91歲高齡的彼德金先生走上前來熱地同我們握手。雖然他腿腳已不那麼靈便,但卻精神矍鑠,雙手有力,仍不失一位軍人的風度。

談話自然從先生來華參加中國抗戰開始。

先生告訴我們,1943年,美軍準備選派10名少校到中國充任步兵教官,以訓練裝備了美式槍械的中**隊指揮官,他作為其中一員來到中國。1944年6月,日軍動了一次作戰行動后,訓練中心被迫關閉,他先後前往昆明和重慶。在重慶,他的老上司鮑瑞德上校請他加入了美軍觀察組(當時稱「迪克西」使團),前往延安。先生說,從此他的一生都與這件事結下了不解之緣。

1944年,太平洋戰場生重大轉機。美軍取得節節勝利,正進逼西南太平洋,此時美軍最高統帥部擬定了在中國山東等地沿海登陸,以切斷日軍羽翼,孤立日本本土的戰略計劃。從這一戰略構想出,美軍統帥部急需了解由中國**領導的敵後根據地的況,取得與**中央的聯繫。事實上,美方早已注意到**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敵後戰場牽制日軍的重要作用。也逐漸了解到中國**是一支真正抗日的力量。但是由於蔣介石的阻撓,向延安派出聯絡人員的計劃一直未能實現。此次因為戰機重大,加上美國副總統華萊士親自代表羅斯福總統向蔣施加了壓力,以鮑瑞德為團長的觀察組才最終得以前往延安。

觀察組由18名美**人和外交官員組成,分為兩批前往延安,彼德金先生是1944年8月7日起飛赴延安的觀察組第二批人員之一。

美軍觀察組到達延安后,受到**領導人**、朱德、周恩來、彭德懷等人及邊區軍民的熱歡迎,邊區群眾用當時最好的食宿條件來款待美國客人。**等**領導人分別與觀察組成員作了長時間的交談,介紹了八路軍、新四軍對日作戰的實況,中國**對國際國內形勢的看法及政治主張,**甚至談到了戰後同世界進步力量合作、建設中國的設想。許多學者甚至認為,美軍觀察組到延安,是中國**開創自己外交活動的淵源。

彼德金先生告訴我們,當時美軍觀察組共有四項任務:監測整個華北地區氣象變化;與**軍隊總部取得聯繫;獲得前方作戰的報;為美空軍對日軍後方進行轟炸提供幫助。先生說,他當時負責與八路軍總部的聯絡和協調各組的工作。

在美軍觀察組的18名成員中,彼德金先生的經歷算是具有相當傳奇色彩的了。他不僅在此期間返回重慶,組織過一次向延安的工作補給運輸,而且還於1944年10月至翌年1月率領組內4名軍官和一名官員及電報員深入華北敵後根據地,縱跨山西、河北兩省,行程2000多公里。

談到這次深入敵後,彼德金先生顯得更加興緻勃勃。他說,他們一行渡過黃河后,先來到120師師部。在這裡他結識了呂正操將軍。呂將軍向他詳細介紹了八路軍的作戰況。而恰在此時,有一股600人的日軍企圖偷襲120師師部駐地,呂正操將軍已作好戰鬥的準備。但敵人不知什麼原因改變了行動方向。結果給他們留下了一次「有驚無險」的戰鬥經歷。

彼德金先生一行於1944年11月11日到達河北阜平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受到副司令員程子華和參謀長康延傑的熱接待。在阜平及附近地區停留期間,彼德金一行訪問了部隊、機關、學校、醫院和藥廠。彼德金本人還為90多名幹部作了一次題為「步兵團武器裝備及組織」的講演,受到人們的歡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穿行:域外訪史與社會主義尋蹤(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穿行:域外訪史與社會主義尋蹤(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一位美國友人眼中的中國抗戰--原美軍赴延安觀察組成員彼德金上校訪問記(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