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登州城破(三)
第9章登州城破(三)
巡撫衙門東邊街角,登州知名酒肆太平樓雅間也在開席,孫元化高朋滿座,風流盡顯,登州知府吳維成、參議宋光蘭分列左右作陪。知縣秦世英坐於下首頻頻舉杯敬酒。
「學生與余巡撫真的是心有靈犀,國朝多難,民生維艱,一切要以大局為重。吾觀仲明實乃明事理之人也,定能忠於國事。況且孔有德有大將之才,吾已讓耿仲明以敘舊為始,派人給孔有德送信了,循循善誘同時再催促一下,相信不日就有準信傳來。」孫元化自信滿滿。
余大成介面道:徐閣老高徒果然名不虛傳啊,余之前在京城就多聞閣下精通西理,大炮鳥銃火藥製造無所不精,有化腐朽於神奇的能耐。世人愚昧以為小道,以余觀止,均為軍國利器,可壯天下耳。
不曾想閣下還有如此謀略,真乃文武全才,前途不可限量。余之觀點相似,是冤家宜解不宜結,能招撫就招撫,叛軍都是軍中驍將,百戰餘生之輩,能重新引為國用實乃吾輩職責所在。唯有閣下能夠體諒,並付諸實施。可余某卻被好事之人冠以『白蓮督院』,足實可恨啊。
參議宋光蘭趕緊介面:您二位這是英雄所見略同,為了這個共識遠見,請諸位舉杯,飲勝!
飲勝聲共奏。
「可惜您的同鄉可不這麼想」
余大成和張可大均為南直隸江寧人。
余大成會意:「哼,一個丘八,管他作甚。不過他倒有一句話說的有道理,遼賊不可信,耿仲明、孔有德之輩皆如此,先前的毛文龍也是一樣。眼下招撫也是權宜之計。袁督師眼界超絕,看的很透,快刀斬亂麻,斬斷亂根,保我大明河山。可惜……哎,太冤了。」
作為袁崇煥的超級崇拜者和知音,余大成不知不覺眼睛已經通紅。全然不顧,當初正是作為兵部職司郎中的他,到獄中探望袁崇煥並出了餿主意,才讓崇禎皇帝對袁崇煥殺意滿滿。
聖旨還沒有一個臣子的一封普通書信管用?不殺你殺誰?余大成不覺得,他只是覺得自己曾經為袁督師積極奔走營救,只是沒有成功而已。
余大成難免對聖上有所腹誹,但是這在封建時代是不能明著來的。
孫元化當然不好附和,畢竟袁崇煥逆案為崇禎皇帝欽定,誰敢亂說。
倒是年紀較輕的知縣秦世英道:眼下沒有旁人,私下議論倒也未嘗不可。畢竟千里勤王,袁元素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更何況還有寧遠前功。可惜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袁元素也曾為魏閹立生祠,非君子所為也。
出生於江南文人世家的秦世英曾在東林書院習讀,愛憎分明。
余大成心有不滿,恨聲道:刀架脖頸,當初不得不為耳。本官明日還要趕回萊州,防止叛賊西竄,就不叨擾了,諸位,告辭。
說罷,起身離席。
余大成不喜歡任何人誣衊袁崇煥。
「好一個白蓮督院」不知道誰嘟囔一句,席面氣氛反而活躍起來。
是夜,眾人買醉,至三更方休。
另一邊張可大總兵府內宅。
一幫親戚也正在吃喝。內八角外圓形桌子,向門正座坐著張可大,陳新薄坐在左手首座,張可道坐在右手首座,陳良謨和張可度分左左右下席作陪。
陳新薄是張可大髮妻陳氏的族中堂弟,陳良謨是陳氏的同父異母的親弟,只是雙方年齡差距十餘歲。陳新薄則與張可道年齡相仿。
張可道是張可大的堂弟,可大年長其三歲,張可度是張可大的一母同胞的三弟(另有二弟張可仕和四弟張可久,此時正在南直江寧家中就學)。
陳新薄多聞善談,多講一些奇聞異見笑話;張可道明睿寡言,偶爾插上一句;陳良謨年輕活潑,最佳捧哏;張可度謙虛木訥,負責倒酒布菜;張可大堅毅果敢,極少出言,但是滿面春風,好久沒有這麼舒心過了。
張可大系萬曆七年己卯出生,時年已五十三歲了。張可大的父親張如蘭就是一員儒將,能文能武。琴棋書畫無所不精,盜搶棍棒無所不曉。
張如蘭在軍中病逝后,年輕的張可大做起了家中的頂樑柱,襲父錦衣衛世職出身,以錦衣衛之職轉入軍中為官。從瓜州治盜,到身為高肇參將參與平黎之戰,到舟山建功、饋贈百姓「張公閘」,到山東平定聞香教亂,到北京勤王,到東江平賊……
經過三十餘年的拼殺,大小百餘戰,身受十餘創,才成為一鎮掛印總兵官。前些天朝廷將他升職為南京右都督,是為正一品大員,提督南直隸池河、浦口兩軍。
本來已經準備上任了,但是突然遇到叛軍攻城,被孫元化奏請留下輔助防守。只是後面兩人的意見分歧越來越大,關係才變得離疏起來。
張可大治軍嚴格,恩威並施,待百姓親如家人。時人道戚少保之後,最為受民愛戴之武將。
開始氣氛一片活躍,眾人都喝了一些酒,可是談到實事,張可大不禁雙眉緊鎖。
陳新薄行走江湖日久,素來江湖義氣深重,此時入口七八杯酒,臉已紅撲撲的,張口問到:「有句話憋了很久了,不知觀甫兄當初為何一定要殺那許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張可大,字觀甫。
張可道想攔可是已經攔不住了。張可大眼神落寞。
陳新薄繼續說道:「李成作為聞香教餘孽,欺男霸女,享受供奉卻壞事做盡,受傷被俘,為了給朝廷交差,殺就殺了,沒啥可說的。可是那許湯,雖然身在聞香教中,但是身為神醫,向來是不論是否為教中之人,都是一律平等相待,治病救人,活人無數,功德無量。投誠后又幫助官軍招撫數千百姓,實屬立功,你為何不向朝廷奏明此中隱情?」
張可大眼神迷離,眼前彷彿又浮現出三年前,那個眉眼含笑,猶如仙人一般的神醫許湯,含笑赴死的場景。張可大有多處箭傷,一到陰雨天就會很疼,許湯妙手,針灸出手三兩下就可以減輕很大痛楚。可是許湯不知道是如何得罪參將吳安邦的,吳安邦以一千餘聞香教老幼婦孺的生命為要挾,索要許湯。加上朝廷旨意到達,張可大無奈,只能當著吳安邦和朝廷使者的面,親手送走了曾經有過短暫友誼的好友。
許湯笑著引頸受戮,是他親手用利劍砍掉了許湯的人頭。
而為了警示聞香教餘孽,在眾多警衣衛的注視下,當時行刑時,剛滿十二歲的許湯獨生女許嫣和母親李氏正站在人群中間,為了自保,滿臉塗的都是鍋灰,但是眼淚卻如斷線的珍珠,不停掉落,許嫣緊咬嘴唇,握緊雙拳,指甲都嵌入肉里,雙手變得鮮血琳琳……李氏痛苦地拉著許嫣的衣角,搖著頭示意不要輕舉妄動。
雖然張可大挽救了一千餘百姓的生命,雖然他自己出資遣散了這一千老弱婦孺,可是確實是他親手送走了許湯,賴不掉的。真是有苦難言,並不是大家都了解內情的。
三年來,遠方的親友都不理解,他也不能過多解釋。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張可大喃喃的進入夢鄉。
眾人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