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事後諸葛亮,遇事不先手

第255章 事後諸葛亮,遇事不先手

午後的大周皇宮。

元熙帝召集六部、監察院、都督府等各方要員,商議大事。

朝會分為大朝和常朝。

大朝時,五品以上的官員在正殿舉行,更像是一種形式。

萬一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吵吵嚷嚷得如同菜市場一般。

常朝,才是帝王和一些重臣處置政務。

而後交由帝王決斷的真正場合,這才是正經的朝會。

王睿入宮議事,前腳剛邁進宮殿,便引得一些人竊竊私語。

一位頭髮灰白的官員感慨道:「少年有為啊,我等與之相比,實在是顯得頹廢。」

一位年輕官員接著話茬:「可不是嗎?殺伐果斷,在刀口上舔血,這可不是朝廷中的幾位大人能輕易做到的。」

王睿是正兒八經的科舉出身,選擇武官之路。

加上在擂鼓一事上聲名鵲起。

在文官和武官中都贏得了一些好感。

盤踞多年的臨江幫就此滅亡,如同被一陣風刮過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沒有醞釀出動亂,簡直堪稱奇迹。

北靜王水溶,年僅二十六歲,面如冠玉,氣質儒雅,身著銀白色蟒袍。

他性情謙和,眉如星眸,對著理國公柳彪之孫柳權淡然問道:「世兄,你看那位王睿如何啊?」

柳權接近四十歲,擔任前軍都督同知,一副武官形象,鬍子邋遢。

他不屑地說道:「沒什麼能耐,見風使舵之徒。」

水溶愣了愣,老氣橫秋地應道:「我看還是有幾分本事的,年紀輕輕,便能輕而易舉地擺平臨江幫。」

「王爺,他領了皇差,調動錦衣府和五城兵馬司等一干人,換做是誰,做不了的話,那才是吃白飯呢。」

說這句話的是修國公侯明之孫侯越,他與戶部侍郎侯海是隔了幾代的同族關係。侯越擔任的是后軍都督同知。

南安郡王衛凌皓冷哼一聲:「事已至此,風涼話再多,也改不了事實。」

此言一出,幾人的心中都複雜起來。

不管他們承認與否,王睿確實很得元熙帝的器重。

忽然,戴權那尖銳的聲音響起:「陛下駕到。」

方才還在各自聊天的文臣武將們立刻列隊站好,恭敬地恭候著,不敢再多言一句。

禮部官員左顧右盼,查看有沒有哪個不長眼睛的人衣著不得體。

眾人向坐在主位上的元熙帝行了大禮。

「眾愛卿起身。」

王睿的官階是四品,和京兆府鐵錚形成一條直線。

朝會開場提及的是邊關戰事,眾人敘說著北境戰況。

言官和御史們慷慨激昂,義憤填膺,痛心疾首,責怪起薊縣將領洛毅吃白飯。

擅長烘托朝會氣氛,這等拿手好戲,是他們的本事。

王睿目光幽幽地看著那些文官起鬨,再看內閣首輔趙靖國這匹老狐狸。

啥動靜都沒有。

真是沉得住氣啊。

「臣兵部尚書崔護,兩軍交戰,擅自懲戒前線將領,大快人心的怕是金人才對。」

崔護站出來朗聲說道。

「崔護。」王睿面色變幻,猜測到崔護的意圖。

薊縣是金人繞過山海關一帶天塹防線后首當其衝要攻打的地方,崔護不是不想整治洛毅,只是覺得時機未到而已。

刑部尚書方謙道:「陛下,臣附議。」

元熙帝道:「准奏。」

吵鬧過後,事情落在押運漕糧北上京城上。

戶部侍郎侯海出列,恭敬地說道:「陛下,微臣要上奏。」

「何事啊?」

侯海道:「陛下,漕運總督呂韜發函至戶部,稱漕糧北運的運力不足,請求籌船協助,並希望延期一月。臣覺得此事倉促,需要陛下裁決。」

漕糧運至京城本有期限,若失期,不是說要連坐、死罪難逃,容易導致耗損。

一旦出現虧空,需有人負責。

戶部當然不會自告奮勇地承擔這個責任,呂韜作為漕運總督,責無旁貸。

元熙帝聞后,面色一頓。

以帝王心術,他隱約猜到了侯海的用意。

被元熙帝直視著,侯海心中畏懼。

他沒有直接彈劾王睿,而是以漕糧為切入點,目的是拋磚引玉,看看朝中的反應。

監察院御史方允直道:「陛下,體恤邊關省份,減少就地征糧。入春以來,金人頻繁起事,邊關向朝廷調糧,京城附近的糧倉一半用出,耽誤了南方的糧食北上,就會惹出諸多是非。」

「朕記得,漕衛不是有十萬人嗎?算上民夫,百萬之眾也不為過。將呂韜的發函給朕看。」元熙帝平道。

侯海道:「陛下,公函微臣已帶來。漕運衙門亂象叢生,漕糧衛中逃亡者眾多,自前幾年便已如此。」

這句話明顯是在甩鍋,避開是呂韜造成的局面。

呂韜左右不過履職不到五年。

戴權接過公函,呈遞給元熙帝。

元熙帝翻看著公函,「漕糧衛現在才十多萬人,大船小船加起來也不過九千多艘,而且大部分都破破爛爛的。五成的轉運任務都是楚王找商會幫忙的呢,這樣一來,朝廷能省下七十二萬兩銀子啦,朕是不是得好好表揚一下呀?」

那孽子到戶部之後,呂韜才領著漕運總督這個肥差。

朝堂上頓時安靜下來。

沉默片刻,元熙帝的丈人趙靖國出來奏道:「陛下,老臣記得昔年江南漕糧不暢,京城每到開春前,糧食物價飛漲。自陛下任命呂韜后,京城一改物資緊湊局面。」

話說到這裡,是讓元熙帝權衡兩種境況。

到底是誰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又不直接表明支持誰,這老狐狸的手段依舊高明。

元熙帝道:「可他呂韜到任幾年,恰恰是臨江幫鬧得最凶的時候,難道他不知道嗎?」

「陛下,漕糧衛的局面是在呂韜到任之前就存在,臨江幫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難以甄選。」

程知儒暗罵老匹夫,你的外甥折了罪,你這是給他報仇吧,打的還是一石二鳥之計。

呂韜當初就是他在內閣會議上推薦的,趙靖國這是在為他開罪。

王睿嗅到了等會衝擊自己的味道,漕糧北上受阻,定然是想要將全部責任歸咎於他。

有一說一,呂韜到任后漕運確實省心了。

不過外包出去,風險並沒有逃脫。

朝會再次聽到熟悉的聲音。侯海道:「陛下,漕運總督杜季同請求籌船協助並延期一事,商會麾下船行,包括掌柜、水手等,因王睿抓捕臨江幫眾人而被牽連,協助漕糧押運的人手恐怕不足啊。」

好呀,果然將火燒到了王睿身上。

朝中大臣議論紛紛。

「怎麼連商人都捉進去了,不是擒拿大頭目即可嗎?」大理寺少卿何勇開口道。

其他言官紛紛點頭,將目光轉向王睿。

「王睿,此事你如何解釋?」

王睿拱手道:「陛下,臣抓捕臨江幫眾人,乃是因為臨江幫產業之中存在諸多從賊等不法情況,必須加以甄別。羈束相關人員,也是為了不使法外遺奸,確保大周法度得以貫徹。且臣已抽調刑吏,對無辜者提前進行訊問,一旦確定其無辜,便會陸續將其放歸。」

如此說法,將侯海的說辭扭轉。

假如裡面藏有作姦犯科之人,是你負責嗎?

刑部給事中孫科進言,「陛下,微臣覺得王大人言之有理,臨江幫聲勢浩蕩,假如不甄選惡人之徒,任由放縱,一時躲得過去,日後難保東山再起。王大人此舉顯示大周法令之嚴肅,又彰顯大周之仁義。」

十全九美,難上加難。

人家王睿連根拔起臨江幫,實屬難得,什麼事情都求個完美。

有能耐別事後諸葛亮,遇事不先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紅樓:李紈,余乃謙謙君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紅樓:李紈,余乃謙謙君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255章 事後諸葛亮,遇事不先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