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海外評論選(3)

3.海外評論選(3)

因此,在今天的某些日本人眼中,在南京進行大屠殺是有理由的:需要用一記迅速而具有毀滅性的打擊,使中國的都掌握到日本人手中,所以,大屠殺可以用同戰爭有關的戰略目標來進行辯解。***根據這種說法,罪行的問題就成了偶然性的和感性的問題了。許多美國的政治家、學者和報界人士用同樣的方法將美國在中國、朝鮮和越南的戰爭罪行合理化(或加以忽視)。然而,這並非本書作者從歷史角度或用類推法提出問題的本意所在。

在本書的最後,作者把筆鋒轉移到了戰後的年代。在第15章《歷史的審判》中,注意的焦點轉到了1946年1月由麥克阿瑟將軍建立的遠東軍事法庭。在這一時期,美國人和蔣介石政權都已經在他們的**戰爭中利用日本人。作者認為,由於政治原因,美國和蔣介石政權都不想過重地懲罰日本人。因而中國法官及其助手們在審判中不得不自己去收集南京慘案的證據。由於他們的努力,在4月份,這場侵略和屠殺事件的領導人松井石根才被帶上了法庭並被判有罪,於1948年12月被處決。

在結束語《不要忘記》中,作者描寫了南京的紀念碑公園、牆飾和博物館。在南京市裡,對這些事件記憶猶新。但是,對於作者以及許許多多的中國人,南京大屠殺還沒有在歷史上取得它應有的地位。誠然,對多數西方讀者來說(對日本人也如此),整整15年的中國戰爭(1931—1945)只不過是美日戰爭(194l一1945)和用原子彈的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小小的、模糊不清的背景而已。這種對亞洲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不公正的處理方法,是一種廣泛存在的意識形態現象。

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他們的戰爭而不是我們的戰爭。中國人對這場戰爭所定的名字叫做八年抗日戰爭(1937—1945)。也許這就是徐志耕沒有提到美國在對日戰爭中所造成的可怕的傷亡的原故吧。或者,這種省略也許是由於本書完全集中於這場大屠殺以及對罪犯的懲罰吧。無論如何,這是一本具有巨大道德力量和歷史價值的書,它對亞洲問題的研究者、對歷史上生不久的大規模毀滅的研究者,以及對那些決心記住完整歷史的人們,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原載1996年美國《美中評論》錢存學譯)

2。南京大屠殺

歐陽生日本十一月又生了一宗破壞中日友好的事件:位於長崎縣西彼杵郡香燒町的「日中不再戰」碑,被日本右翼份子用紅漆塗抹玷污,而今年六、七月,京都的「周總理紀念詩碑」和名古屋象徵日中友好的石碑亦先後被人塗抹玷污。這些事件說明了在日本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對當年日本侵略中國、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毫無懺悔之心,對中日友好懷有敵意。早幾年,他們便修改歷史教科書,為其侵略罪行翻案,竟把「侵入」改為「進入」,把「南京大屠殺」說成是為了「解除敵人的抵抗」等等。

重溫一下歷史,是很有必要的。

最近,在本港出版的《南京大屠殺》一書,有助於我們了解五十年前日本侵略軍在南京製造的一場舉世震驚的大悲劇——在這個悲劇中有三十萬中國人被殺害。

這本書的作者徐志耕不辭勞苦,走訪了近百位當年身受苦難、至今仍活著的倖存者,並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檔案資料,掌握了大量的素材(包括倖存者和目擊者的訴說,以及虐殺者和戰犯的自供),以沉痛的筆觸,第一次全面、真實、形象、深刻地描繪了「南京大屠殺」的始末。

書中揭露了日軍在攻陷南京后四十多天屠殺中的種種血腥罪行:他們把放下了武器的大批中**人驅到一處,開機槍瘋狂掃射。僅第六師團谷壽夫部下的大尉中隊長田中軍吉,便用他的「助廣」軍刀,像砍樹和割草般斬殺了三百個中國難民。同田中軍吉一樣被日軍稱為「勇士」的兩個少尉,更創造了令人指的「殺人比賽」。一個日本兵在日記中寫道:「近來閑得無聊時,就拿殺中國人來取樂。把支那人抓來,或活埋,或推入火中……」。據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不完全的統計,在四十多天里,日本兵在南京強姦婦女達兩萬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京大屠殺(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南京大屠殺(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海外評論選(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