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章 我懷疑他是專攻「軍轉理論」的學者(1)
23
李世俊1962年入伍,現年四十三歲。***1979年從對越自衛還擊戰場下來時是某師通信營架線連連長。
身高1。8米,略顯瘦削。闊額長臉,稜角分明。嗓音洪亮,想必在大操場上面對幾百人講話不用麥克風。他那不緊不慢的「雲南普通話」里洋溢著自信,時而仰臉大笑,感染力很強。
總經理頭天下午剛從深圳飛回昆明,當晚與一位外商有生意談判。而今天上午同我一見面便說:
「我轉業七年來,第一條體會就是:轉業幹部要充滿自信。」他居然像專門研究我和我的任務似的,一開口就切中主題。
「不少軍隊幹部下來時都遇到一個尖銳的矛盾:進入新的領域,一切都是陌生的,別人的眼光也帶有偏見,不信任,不歡迎。事實確是如此,但這只是個短暫的過程,一般只有半年左右。半年、一年以後,就會有相當一批轉業幹部受到重視。這時,他們的自信心開始恢復了。——這是普遍現象。
「那麼軍隊轉業幹部樹立自信心的條件是什麼呢?最有利的條件就在管理方面。管理,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結合在一起時,為了完成他們中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單獨完成的工作所開展的活動。它存在於人類一切共同活動中,對一切行業都是通用的。不論是部隊還是地方,你擔任領導,你就是在搞管理。而管理的核心是管人。在這方面軍隊幹部的素質往往更強,甚至可以說是軍隊幹部的專長。
「第二個有利條件在於,經濟工作實際上也是一場戰爭。在國內,企業之間有競爭,在國際上,更是一場你死我活的較量。我國由於長期實行計劃經濟,廠長、經理們經營戰略意識和競爭意識薄弱。現在,隨著經濟格局的變化,我國企業界正在把管理的重心由考慮內部和諧轉向外部競爭。這個問題,對地方幹部同樣是新課題,軍隊幹部相對說來還佔優勢,因為較量和對抗是軍人的本行。
「第三個條件: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必須具備一往無前、堅韌不拔的精神,而軍隊歷來培養的就是這種素質。
「再從實踐上來看,相當一批成功的企業家是軍人出身。外國好些大公司的董事長都當過兵,國內也是如此。最近深圳有人做過一個統計:深圳成功的企業家之中,百分之六十是軍人出身,百分之三十是科技幹部,只有百分之十是其它成分。這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僅僅指50年代,戰爭結束了,大批幹部放下槍杆子搞經濟,那是自然轉化,很好理解。不,他指的是80年代的企業家,是地方幹部強調知識化、專業化的時候,居然有百分之六十的企業家出自軍人。這不是很說明問題嗎?
「因此,我想我們軍隊轉業幹部大可不必自卑,而應該充滿自信地下來。當然,要了解我們的優勢在何處。了解這一點,你在服役期間,就應該成為一個合格的軍人,學好軍隊的管理。不管你是搞軍事的,還是搞政工的,你在部隊是強的,下到地方后一般來說也是強的……」
他的道理是如此樸素和曉暢。他像捅破一層窗紙那樣輕而易舉地推倒了把我們隔在此岸的高牆。我懷疑他是專攻「軍轉理論」的學者,雖然世界上還沒有哪座大學和研究所設有這個專業。十多年前他設想寫一本將孫子兵法用於經濟管理的書,那時他就說過:「我這本書肯定暢銷,因為每年都有一批軍人轉業到經濟戰線上來。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的幹部都是軍隊轉業幹部。」
十年後的1984年10月,他的著作《孫子兵法與企業管理》果然出版了,書的扉頁上寫著:
獻給:今天的軍官和士兵,明天的企業管理者……
好像他是專為迎接兵員大裁減、幹部大轉業的這一天而奉獻了這本書似的。實際上,他在十幾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中無意留下的軌跡,恰好成為軍隊轉入和平建軍時期某種必然性的實證,成為大批軍隊幹部「轉型」的路標。他雖然只是一個新興企業的經理,卻代表著策應我軍大裁減的一個方面軍,一個「第二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