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天降靈童
巍巍金陵城,煌煌帝王州。金陵城,東南形勝之地,虎踞龍盤,自三國東吳大帝開基立業以來,一直就是南方的行政中心,人文鼎盛,金陵城東南處有一山,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有點說遠了,曰茅山,茅山原來不叫茅山,後來有個姓茅的道家在此修行得道飛升,後來他兩個弟弟也到此修行皆飛升而去,此山遂改名三茅山,也稱茅山,後來多有道家名士高人在茅山隱居修行,一時間茅山成為道家的仙山福地,後世上清陶真君在此開宗立派,稱茅山宗,又稱茅山派。陶真君醫道兼修,行醫佈道,名揚天下。
唐開元年間,天下太平,句容縣有個大王莊,有家富戶的,老太爺叫王耀祖,這一天他的第五個兒子媳婦生兒子,生了一天一夜都生不下來,難產,眼看就要一屍兩命了,一家人都急得不行。老太爺村頭的土地廟祈福,許下承諾,若是母子平安,必送孩子去茅山侍奉真君。說來奇怪,老太爺說完,周天星辰就閃亮一下,一道星光投入產房,嬰兒就順利出生了,因為是白天,陽光普照,星光不顯,普通人感覺不到異常,只當是正常分娩。只有老太爺感覺驚疑,可是也不敢聲張。
原來天上的神君轉世,地上必有神跡,可是神君轉世之後,六識封閉,真靈不顯,法力不在,此時正是虛弱之時,一但被對手察覺,必然要出手干預,勢必會徒增麻煩,橫增變數。可是也不能一點痕迹不留,無聲無息。無聲無息,接引之人無法尋找,無人提攜,時間一長,錯過修行時間,就只能重新轉世。這個男孩就是天上神君轉世下凡,星光異動,必有蹊蹺,茅山宗近在咫尺,門中大能心有靈犀,掐指一算,便知道有神君轉世,應在大王莊,與茅山宗有緣,只是時機未到。
卻說老太爺,回到家,看見新出生的孫子,很是高興,大擺三天宴席,無災無病的長大到7-8歲,一開始老太爺還擔心有僧道過來,度化他的小金孫,看得緊,也不讓出門。後來多年不曾有僧道出現,也就放心下來,如今到了進學的年齡,就請了一個老秀才在開蒙進學,取了個學名-王延宗。老秀才教了兩年,王延宗聰明機變,過目不忘,一學就會,已經將老秀才的本事學了個遍,老秀才感覺力不從心,再教就是誤人子弟了,就向老太爺辭行。老太爺一再挽留,奈何老秀才去意已決,只能多給束修。
老秀才離開后,幾個月,王延宗突然一病不起,家裡一連請醫問葯好幾個月,不見好轉,反而病情更加嚴重,一家人都慌了神,王母每天都暗自流淚,王老太爺也是長吁短嘆。這一天村口來了個道士,仙風道骨,長長的鬍鬚,手拿一把拂塵,口念無量天尊。老道到了村裡一打聽,就直奔王延宗家裡來,聲稱能醫治王延宗,王老太爺一聽有人能醫治,連忙命人去請,轉念一想,還是親自去請,顯得更有誠意。老漢到了門口,看見一個鶴髮童顏,仙風道骨的老道士,知道是個世外高人,連忙上去見禮,請老道士進客廳,老道也不搭話,只是一手把拂塵一搖,一手拈蘭花指拂過長長鬍須,喊了一聲無量天尊,就昂首闊步的進了大門,雙方主賓坐定,老漢喊下人上好茶,老道說:「不忙著喝茶,先瞧病,把過脈后,喊了一聲無量天尊」,早有下人端上水盆,老道凈了手之後,老道坐在桌子邊,下人們早就準備好了筆墨紙硯,老道提起筆,龍飛鳳舞的寫下一個方子,字跡潦草,筆走龍蛇,就像鬼划符一樣,外人根本看不懂,也不敢問,只能拿去藥房抓藥,原來以前醫生防止人學了一方就給人胡亂開藥,醫生和藥房都是約定俗成的醫學界狂草,不入此門中認根本看不懂,也學不會,吩咐一天喝一次。說來也是奇怪,老道來了之後,三副葯下去,病就好了,又是活蹦亂跳的。
王延宗病好后,老道說,此方只能治標不治本。若要治本,需要上茅山宗修行才行,原來老道士是茅山宗的太上長老,當代宗主的師叔。當年就是老道察覺神君下凡,今天正好緣分已到。老漢想起十年前的誓言,沒想到今天成真了,只得同意王延宗上茅山宗修行,就這樣王延宗拜師老道,辭別家人,上了茅山宗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