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愛情文學與性文學(2)
作者不僅在蘇冠蘭面前構置了兩個性格不同的「姐姐」,而且還設置了一個撥亂其間、搞陰謀詭計的「小人」——查路德神甫,一個帝國主義特務,也為葉玉菡設置了一個學繪畫的年輕追求者朱爾同,還有黨的地下工作者關山巍「穿插」其中。小說中,蘇冠蘭寫信給丁潔瓊:「瓊姐,我親愛的瓊姐!在這封信的末尾,請允許我寫一句冒昧的、然而也是真摯的話吧:當不久后我們重會的那一剎那,我一定要緊緊擁抱你!那時啊,你一定會用溫柔的手為我拭凈奪眶而出的淚花,用愛為我彌補心靈上的創傷,用歡笑為我染黑開始變得灰白的鬢……」
蘇葉兩人的關係以「兩次握手」悲劇性的結束。這部寫愛的小說,也許會讓現在的人們感到過分誇張,但正是這一點打動了「文革」時代千百讀者的心。
對地下文學來講,愛主題的表述從來沒有休止過。對愛倫理的開掘,也並不是從《愛,是不能忘記的》(張潔著)所開始的。「文革」時代的地下文學,在思想深度和藝術審美諸多方面並不比「文革」后新時期文學遜色。在愛題材上,既有讓讀者沉醉其中的作品,也不乏冷靜得令人戰慄的小說。
中篇小說《波動》講述了北京下鄉知青楊訊與肖凌的愛。
「她從書包里掏出藍皮筆記本。『帶上吧,答應我,等車開了再看。』
我默默地接過本子,緊緊抓住,好像怕被風吹走似的。」
——《波動》
這是一種心心相印的「友愛」,彷彿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妹。這是大多數知青曾體驗過的那種群體之愛,是對於對方——另一個知青的珍視。
突然,哐的一聲,列車緩緩移動了。她的下巴哆嗦了一下,猛地背過身去。
「肖凌——」
她轉回身,臉色蒼白,神獃滯。她舉起手臂,袖子滑落了。這纖細的手臂,浮在人群的上面,浮在遠去的城市上面。
——《波動》
「她舉起手臂,袖子滑落了……」,這裡已升華為詩。當我們合上《波動》,那隻纖細的女知青的手臂還像旗幟一樣揮動在蒼茫的天際上……這後面有著千百萬知青群體的背景,衣衫襤褸,面目黝黑,大睜著雙目……
當楊訊責備肖凌隱瞞了曾同別人生有一個兩歲的女孩時,肖凌說:「誠實?像我們學生時代所理解的誠實早就不存在了。你怎麼能要求一個愛你的拆去自己傷口上的繃帶呢?而另一種誠實需要的是沉默,默默地愛。默默地死!」
肖凌的真實思想是怕失去楊訊。當楊訊第二天即將調回北京,可能像頭一個拋棄了她的幹部子弟一樣,一去不回,肖凌仍然緊緊擁抱了他,嘴唇上沾滿了他咸澀的淚水,「一種母愛的感油然而生」。她所想的不是自己,而是「我應該幫助他(楊訊),保護他」。這種像母親一般的仁慈之心,是從苦難、貧困和磨折中產生出來的,這是一種為當時知青並不陌生的感。
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會賦予那個時期的男女愛以獨特的方式、特有的社會生活內容。人與人之間的仁愛、慈悲以及相互珍重的感,是當年知青群體之中所曾產生過的最可貴、最高尚的品質。肖凌與楊訊的愛也滲透了這種相互間的「仁慈」,作者的確把握了這一時代知青愛的典型特徵。
在城市知青的愛生活中,愛的表達方式更為細膩、婉轉。「文革」運動的狂暴襲擊總有間隙,在短暫的寧靜中,在一個個無風的小角落便會滋生出愛的小花。一些愛短詩,記述了這種曲折、微妙的心態,某個靜默、意味深長的瞬間。
贈(1975。11。11舒婷)
我為你扼腕可惜
在那些月光流動的舷邊
在那些細雨霏霏的路上
你拱著肩,袖著手
怕冷似得
深藏著你的思想
你沒有覺察到
我在你身邊的步子
放得多麼慢
如果你是火
我願是炭
想這樣安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