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紅衛兵文藝浪潮的興起(4)

4.紅衛兵文藝浪潮的興起(4)

先,介紹一下1967-1968年間都紅衛兵派系之間的況。***在全面內戰爆和局勢動蕩的1967年夏季,在北京各大專院校紅衛兵勢力開始重新組合,形成跨校際體系——天派與地派。天派——北京大學「新北大公社」、北京航空學院「紅旗戰鬥隊」。地派——地質學院「東方紅公社」、師範大學「井岡山公社」、清華大學「井岡山公社」。天地兩派矛盾尖銳。

在中學,各紅衛兵組織已分裂、組合成三大派:「四三派」、「四四派」、「老紅衛兵派」。

「老紅衛兵派」由「文革」初1966年6月最先組建紅衛兵的一批紅衛兵組織構成,成員家庭出身多為幹部和紅五類,以**為核心。「文革」運動迅速波及老幹部,在1966年11月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家庭已成為運動的直接對象,其中部分人便組織成立跨校際的組織「都紅衛兵聯合行動委員會」(簡稱「聯動」),喊出「踢開中央文革鬧革命」的口號!到處貼出標語「揪出三司後台,槍斃三司後台!」——矛頭直指**、陳伯達等人,打響公開抵抗「文革」運動的第一槍。**等人下令搗毀聯動據點,逮捕其領導人員,關押在國家公安部。由於老紅衛兵派在「文革」初宣揚「血統論」,執行極左路線,打、砸、搶和迫害大量平民,已喪失人心,所以「鎮壓」一至,立即受到整個社會的孤立、反對。

「聯動」進行了頑強的抗爭。聯動成員當時辦有刊物《準備!》。紅色封皮,上書「準備」兩個大字,下方空白無字。準備什麼?只有一個大大的驚嘆號!彷彿有一隻無形的炸彈懸在空中,隨時會落下。

被關在公安部的「聯動」在關押中堅持「獄中地下活動」,設立秘密通道進行相互聯繫。有人還編了歌謠:「想起當年送沙果,**阿姨真愛我。可憐今天送果人,戴起手銬把牢坐。」

1967年4月22日,周恩來、陳伯達、**在人民大會堂接見都紅衛兵代表。會上,周恩來召見了關押在公安部的「聯動」頭頭,向他們宣布**指示。周總理語重心長地批評了他們,同時指示「聯動」可以在民族文化宮掛牌子公開活動。「聯動」頭頭們當場失聲痛哭,會後,即將他們釋放。至此,「聯動」便告瓦解,老紅衛兵作為一種政治力量退出歷史舞台。

此後,在中學占統治地位的紅衛兵組織主要就是「四三派」、「四四派」。

「四三派」以**4月3日講話命名,**在這次講話中,批評1966年最早的中學紅衛兵組織執行了一條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講話受到「文革」初被運動排斥、受到衝擊的一些中學生的歡迎。「四三派」的組織成員不少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屬於「文革」中的激進派。4月4日,北京軍區政委李鍾琪在工人體育場的大會上(**在場),又肯定絕大多數紅衛兵組織是好的。以此觀點,組織集合了一批中學生,名曰「四四派」。「四三派」與「四四派」在中學內形成尖銳對立。

兩派在校園內展開激烈論戰,大字報戰,廣播戰。相互攻擊,運用魯迅雜文筆法,嬉笑怒罵。在有些學校演變為相互謾罵。如北京二中「四四派」大字報的下款署名——「543488部隊」,諧音——「吾是三司爸爸」。「三司」,即都大專院校紅衛兵第三司令部,以清華大學井岡山為主體,是中學「四三派」的支持者、後台。

老紅衛兵在道義上支持「四四派」,但其成員大多已飽經政治滄桑,對「文革」若有所悟又無可奈何。許多人成為「逍遙派」,置身於「文革」運動之外。有少數人開始抽煙、喝酒、「拍婆子」(交女朋友)、倒賣綠軍裝……唱「黃歌」(《外國民歌200》)。在此況下,一些老紅衛兵試圖有所振作,有所作為,便把主要精力投入相對脫離運動的文藝運動。

紅衛兵文藝運動的興起是伴隨著大大小小的小報活躍起來的。1967年春夏之間,在全國範圍內各大專學院、中學的紅衛兵組織紛紛出版報紙。當時,中學生只要幾個人湊在一起,把手錶賣了湊幾百元,就能出一張報紙。如:刊載《出身論》的北京《中學「文革」報》(「四三派」報紙)一次印刷30000份,一搶而光。《出身論》(作者遇羅克)又引來「四四派」小報載文與之辯論,也銷路不錯。老紅衛兵派則辦有《萊茵報》、《新湘江評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1966――1976的地下文學(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1966――1976的地下文學(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紅衛兵文藝浪潮的興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