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74年江青集團對地下文學的圍剿(3)
所謂通信問題,其內容,從現在看已夠謹慎,但從當時羅織罪名來看,就可以講有問題。***因為辦案人員心中先有一個結論,去「套」你的況,怎麼「套」怎麼是問題。就憑著信上這些牢騷話,趙一凡、徐曉等人被打成「現行反革命」。
徐曉被捕時正在北師大上學,是個工農兵學員,入獄后即被開除學籍。後來,她逐步在獄中適應,變得鎮定如常。入監時,她一天到晚想,會判自己多少年,5年還是10年,怎麼不牽連家庭;然後想,怎麼盡量不向家裡父母要錢,減少家中負擔,如何節省消費:一年用一塊肥皂、兩個月用一卷手紙……
徐曉回憶獄中生活講:「憑良心,沒什麼特別不好。」在獄中,當時女監的隊長們對政治犯比較客氣,吃食比插隊知青都強。囚糧是「皇糧」,每月13。50元,窩窩頭是正經棒子麵,不摻紅薯面,金黃金黃,早上還有北京辣菜。因為還沒判刑,2-3人住一間牢房。開始老提審,審訊人員來回「套」你的話,讓人心緊張,煩躁不安。後來就不提審了,整日關在牢里,這時又總盼著提審,因為「提審」說明「案件」有進展。自己就想著:哪怕判了我,也比這麼長期關著,不死不活的要強,判了也可與家人一個月見一次面。
當時,徐曉關在半步橋監獄的「王八樓」(牢房有一圓心,四面是放射狀,形似王八)。趙一凡關在「k字樓」(k字形樓。k字為國際通用監獄符號,戰爭中飛機不能轟炸監獄),那裡也關了不少政治犯。徐曉知道趙一凡在「k字樓」,但兩人卻無法見面。
對他們所犯下的「罪行」:搞文藝沙龍、創作、收集、流傳反動小說、詩詞;搞反動串聯惡毒攻擊中央長、攻擊「批林批孔」;組織「第四國際」反革命集團,裡通外國顛覆無產階級專政……僅僅憑其中一條即可以判他們死罪,或是幾十年刑期。
1974年正是**集團有組織有預謀地進行文藝圍剿,大規模反「右傾」的一年。他們勢必要拿這一案件作為突破,掃蕩隱伏的敵對勢力。嚴酷的命運要降臨在趙一凡、徐曉和鄭紅丹等人的頭上。
???
張揚與《第二次握手》
當時的文字冤案,是湖南傳出的手抄本長篇小說《歸來》(《第二次握手》),該書是當時北京普遍收繳的六部手抄本之一。
1974年10月14日姚文元下令圍剿《第二次握手》,搜捕作者。因為此書廣泛流傳,被姚文元認為「流毒」全國,造成「嚴重後果」,應予嚴懲。小說作者張揚入監,審訊人員宣布其罪名是「利用小說反黨」。《第二次握手》一書,之所以成為「反黨小說」,其根本原因是對周恩來的歌頌。在此之前,歌頌賀龍的《洪湖赤衛隊》(歌劇)、歌頌彭德懷的《保衛延安》(長篇小說)、電影《怒潮》都受到了徹底批判。但這些作品倘沒有像《第二次握手》那樣,即具體而微,又崇仰備至地對周恩來加以頌揚,樹碑立傳。周恩來是**集團篡黨奪權、推行極左路線難以逾越的障礙。《第二次握手》將周恩來這一偉人形象,生動地嵌入了歷史畫幅,反映出廣大國人對他的愛戴,並掀起擁戴周恩來的感潛流。這一切一定都刺痛了**集團,使其產生了難以說的惱恨。所以,他們是絕不肯放過此書作者的。
張揚(1944。5。19-)原籍河南長葛,在湖南長大。1963年初春寫下《第二次握手》,以後十幾年中多次重寫。1970年書稿在全國廣泛傳抄,受到「四人幫」的圍剿,是「文革」期間手抄文學的代表作。1975年1月張揚被捕入獄,1979年1月在黨中央和胡耀邦直接干預下平反出獄。
《第二次握手》故事講述:青年男女蘇冠蘭與丁潔瓊在海灣的一次風暴救助中相識、相愛。由於家庭反對、社會戰亂和小人挑撥其間,兩個人被迫離散。二十多年後,丁潔瓊作為著名核物理學家不顧帝國主義阻撓,返回祖國效力。她卻現化學家蘇冠蘭已經與其干姐葉玉菡結婚,當丁潔瓊悲傷地要離開北京時,周總理趕到機場做說服工作,丁潔瓊決定留下來同大家一起工作。五年後,中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