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百日閣老(三)
「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勛。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楊廷和的聲音不大依舊抑揚頓挫,可是文華殿前殿端坐的弘治帝和太子都沒有心思聽,而是不時打量站在侍讀詞臣一側的鄭直。按理講,對方昨日已經入內閣,完全沒有必要再來上早課,偏偏他就來了。
弘治帝想到當初對方在中會試后的舉動,就懂了鄭直今日為何如此,心下頗感欣慰。講實話,讓對方入閣,並非他的意思。沒錯是皇后的意思,原因自然是為了分化內閣和外朝的壓力。
皇后原本是弘治帝為了對抗太皇太后和太后在內宮的勢力扶植的,可如今也隱隱開始不安分了。這讓弘治帝很不滿意,因此對於皇后的提議,他選擇了袖手旁觀。既沒有贊同,也沒有阻止,而是用了傳旨斜升的方式應承下來。畢竟這一步邁的太大了,弘治帝怕因為這件事,毀了鄭直這麼一條忠犬。對方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不是為二張那兩個廢物犧牲。
此舉的效果如何,暫時不得而知,可鄭直顯然誤會了,將入閣當成了弘治帝的意思,以至於今個兒剛剛入閣就把內閣典籍送進了錦衣衛獄。這也算是開創了大明先例,內閣輔臣圖賴下屬,不但打了人還把人送進了皇帝的監獄。弘治帝倒不認為鄭直是禍水東移,而是判斷鄭直是習慣使然,畢竟對方還是錦衣衛指揮使。
而內閣的反應,依舊讓弘治帝摸不到頭腦,對方似乎無視了鄭直,依舊咬著定國公案不放,大有不搞死張家誓不罷休。這雖然出乎弘治帝預料,卻同樣是一個加劇後宮鬥爭,坐山觀虎鬥的機會。沒錯,內宮從來不是一片祥和,否則先帝和萬貴妃在換太子的關鍵時候,為何死的不明不白?
只是因為弘治帝從小不受先帝待見,確立身份后又一直養在太皇太後宮內,造成他直到繼位后,在內外朝都沒有可靠的人。再加上弘治帝相當於是內宮和外朝擁戴登基的,故而對於前事選擇了無視而已。否則那個天天在他眼前轉悠的太醫院院判劉文泰早就死一萬回了。
好在內外朝彼此心懷鬼胎,各自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經過這麼多年的布局,弘治帝已經慢慢佔據主動。
自從太皇太後周氏薨逝之後,他隔三差五去清寧宮問安的舉動,果然加劇了太后王氏和皇后張氏為了爭奪太皇太後周氏留下的權力空缺,本就緊張的關係更加惡化。而弘治帝作為內宮唯一的男人,自然也就成了她們爭奪的對象。而最近兵部尚書劉大廈因為吏部尚書馬文升企圖趕走他的同鄉兼副手兵部左侍郎熊綉,也比以往更加主動靠攏弘治帝了。
只是如今弘治帝對於要不要此時就與內閣公開爭奪兵權,有些猶豫了。畢竟他原本要用二十年來完成這件事的,咋不到兩年就要成了?太快了,皇祖父和父皇的故事告訴他,操之過急要不得。
這麼多年弘治帝都等了,他不在乎一朝一夕。鄭直這把刀太鋒利了,正好為弘治帝繼續探路。
太子資源太少,自然對於早晨近在咫尺的事還不曉得,卻同樣對鄭直多了幾分興趣。作為從小接受弘治帝親自教導,有志振興祖業的太子,他也渴望獲得外朝的支持。原本定國公是他準備籠絡勛貴而有意親近的,如今全都作罷。而鄭直也就成了太子又一個目標。
一旦有了這個想法,太子驚奇的發現,好處多多。畢竟鄭直不是一個人,而是代表一群人。他的叔父同樣出身狀元,在翰林院養望;他的兄長這次依靠大功至少是一方總鎮;他又和那個皇后是親戚,也算自個的親戚;而鄭直身後還有一大批對如今的內閣,六部不滿的中低層官員。
想到這,太子不由皺皺眉頭。那個曹家真的是掃把星,幸虧沒有來得及動手,他就已經收手了,否則險些誤了大事。也幸虧鄭直沒有娶到對方,否則就會讓他損失一股相當可觀的實力。
講到底,太子身在皇家,富有四海。美女?天下從來不缺美女,如今太子都已經忘了曹二姐的模樣。跟天下,江山相比,再美的女人也不值一提。
「先生們請用茶。」伴隨著李榮的聲音,早課結束。
待弘治帝和太子退走之後,鄭直轉過身,並沒有耍耍威風的意思,旁若無人的向外走去,他還要參加早朝。而原本對他不屑一顧的眾人這一次都沒有吭聲,也沒有人去搶風頭。
楊廷和掃了眼鄭直的背影,跟隨一眾侍讀官,向外走去。八個月,滿打滿算,對方也不過才做了八個月的詞臣就就已經入閣了。果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八百年。
「打了人?」太子剛剛送走弘治帝去早朝,就從伴讀谷大用那裡聽到了一個讓他瞠目結舌的消息,鄭直在皇城打人了「啥時候?」
「就今個兒,應該是來聽早課之前。」谷大用不過當新鮮事講給太子,瞅著對方有興趣,立刻添油加醋的講了起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白石聽的有些無語,那個蠢貨,打工而已啊,要不要這麼賣力?要知道皇帝可是經常換的,內閣卻依舊還是那些王八蛋們輪流坐莊。何苦來著,讓他們狗咬狗,從中漁利不好嗎?
太子靜靜聽谷大用講完之後道「老谷,行啊,打探消息是把好手。」
谷大用一聽,比吃了蜜還要甜,趕忙道「這是奴婢應該做的,當不得小爺誇獎。」
太子大笑,端起一盤果子塞給對方「再去打聽一下,劉先生他們如今在做啥。」
谷大用立刻應了一聲,笑嘻嘻的走了。
太子示意,劉瑾立刻走出去,關上了書房的門「曹家那咋樣了?」
「已經報名應選了,等著內官監和禮部去核實帶人。」白石恭敬的回了一句。
「還應啥選?那個十五姐嫁人後,俺都沒有讓人再找過她們。」太子一聽不滿的抱怨一句「咋回事?」
「似乎是之前鄭家十五姐的鼓動有了效果,然後曹寧動心了。」白石為了下一次做買賣有個好的開始,做了一些改動。
「該死。」太子一聽惱了「他女兒的腌臢事如今鬧得天下人都曉得了,還入宮?咋想的?」原本太子只是為了引出後邊的話,不曾想曹家竟然財迷心竅。這讓太子一下子惱了,他又不是沒有女人了,咋會要這種賤人「他那個兒子就同意?」
「曹三郎不曉得為啥,最近半年狂嫖濫賭,如今身子骨已經垮了,月初已經卧床不起。」白石小心稟報。
太子也感覺失態了,卻不想又聽到了讓他意外的消息。據他所知,那位曹三郎可是很本分的一個漢子,他之前通過白石了解了對方的底細,對此人大加讚賞「為何?」
「不曉得。」白石問「奴婢這就讓人查……」
「不用。」太子本能想到了鄭直,可是立刻否決,對方咋會曉得他曾經被曹二娘那個賤人迷惑。拋開這一點,太子又咋會在意這些旁枝末節「想法子讓曹二娘落選。」
「按照規矩,應選秀女必須父母雙全身體康健。」白石不動聲色提了一句「若是曹寧夫婦有個啥病,需要長期卧床,自然就沒有法子了。」
太子皺皺眉頭「只曹寧就成了。」他也不想牽連無辜,其實若是曹寧知進退,也根本不用如此。
白石應了一聲。
「你去見見鄭直。」有了這事,太子索性也不裝了「問問他願不願意做俺的師傅。」
白石應了一聲,卻有些無語,小爺,您口味這麼奇特嗎?合著之前是打算搶師母?
「等等。」太子卻又改了主意。他突然記起弘治帝總是叮囑他的,謀定而後動。在書案前來回踱步起來,不多時道「先不要提俺請他做師傅,就……拉拉關係,你們不是在虞台嶺關係挺好嗎?」
「奴婢在虞台嶺時不曾見到過鄭閣老。」白石卻提前打預防針「奴婢是和鄭閣老的兄長,游擊將軍鄭虎相識。當時獻策之後,就被他們送上了山。」
太子一聽,有些失望「那老白你去和他拉拉關係,先不要提旁的,打探一下他入閣后,對朝廷日後有啥想法。」
白石無可奈何應下,太子這心眼有些貽笑大方了。不過對方畢竟才虛歲十五,又一直被好好先生們教育,被紙上談兵的弘治帝言傳身教,能夠有這種意識已經遠超旁人。
此時遠處傳來鼓聲,早朝結束了。
今個兒頭一次以內閣輔臣身份上朝的鄭直全程不發一言。沒法子,早朝日引五、七事,輪不到以翰林院身份參加早朝的他們發言。待謝遷代表內閣到御前承旨之後,群臣就開始亂糟糟的為了定國公的案子又請求弘治帝徹查。弘治帝依舊一言不發,選擇退朝。
鄭直不動聲色的掃了眼周圍百官,尤其是定國公朱暉等人,突然記起,徐光祚是他姐夫。此刻再回想剛剛朝堂全過程,似乎有了不同感受,這怕不是特意給他準備的下馬威吧?
不過鄭直也不是沒有發現。本朝朝儀,凡早朝畢,各衙門依次奏事,待弘治帝親決或引大臣面議。最後內閣輔臣,職當承旨,趨御前裁決。然以衙門五品,隔在大寮之後,進退俱屬未便。始命每遇午朝,則翰林院先奏事,遂為成規。
只是自從弘治十一年後,弘治帝再未舉行過午朝。再聯想之前的通政司每日引五、七事的規矩,也就是講,自此以後,弘治帝再未讓內閣在朝會上開過口。劉健等人每次早朝只負責承旨而已,與內閣聯絡的則是司禮監。
雖然講中外大小臣工上封事,外有通政司,內則會極門。俱有號簿,惟內閣獨得進密揭,蓋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可整整七年不讓內閣在朝堂開口,咋講也不是親賢遠小的表現。鄭直之前啥都不懂想的不深,此刻才發現,弘治帝和內閣的矛盾並不是小孩子打架互相打臉那麼簡單,而是應該有解不開的仇怨。
隨同張元楨回到文淵閣,守門的士卒遠遠的就認出了他們,趕忙行禮。鄭直點點頭,算是回應,走了進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張元楨雖然被稱為『閣老』,卻並未入閣,他的工房在西直房。進門后與鄭直互相行禮后,直接拐向西邊去了。剛剛回來的路上,二人始終沒有開口。鄭直是不知從何說起,張元楨是怕言多必失。目下的局面,鄭直很有可能不光是和內閣斗,而是被弘治帝推著和大明所有官員斗。前路不明的情況下,張元楨只能先自保。
耳聽得東直房那邊傳來叮叮噹噹的敲擊聲,鄭直索性徑直來到藏書閣,隨便選了一本書看起來。
謝遷的反應果然如同他預料的一般,無視,無奈。這是鄭直跟陳九川學的,以小博大,他的理由光明正大,在大明士大夫眼裡,胥吏雜職不是人。用江侃的話講就是『說你對你就對不對也對,說你錯你就錯沒錯也錯。』當然旁人要臉,做的含蓄內斂,鄭直不要臉,做的張揚跋扈一點而已。
作為被弘治帝安插進來的釘子,他自然要做攪屎棍。不過必須曉得風往哪吹,不然該順時針攪,還是逆時針攪?這可大意不得,一個不對,可就是一身騷。偏偏從始至終,弘治帝也沒有任何提示,而劉健等人也沒有為他提供試探所有人的機會。
如此就到了中午下值的時候,此刻鄭直才曉得這裡的膳食需要自備亦或者出去吃。他堂堂閣老,出去下館子?傳出去似乎不妥。於是鄭直就踐行了半年前的戲言,搶了張文憲的飯「哦?為何不發了?」
張文憲一邊啃著烤餑餑一邊道「聽人講今年南方大旱,好多地方都收不上來稅。」
京師冬月侵晨向北步入,朔風剺面,不啻霜刀。蹣跚顛躓,數里而遙,比至已半僵矣,例用貂皮暖耳。每遇冱寒,主上普賜內外臣工,次日俱戴以廷謝。前幾日傳出消息,劉健打算上本停辦,理由是國庫空虛。
鄭直將最後一口餑餑塞進肚裡,狼吞虎咽吃完了張文憲帶過來的菜「莫要聽人謠傳,朝廷咋會沒銀子。」講完起身無視直房裡躲在角落吃飯的一干書辦,向外走去。
內閣打算學楊廷和,晾著他,也不想想今夕何夕。他沒工夫耗下去,你們如今不就是想先解決了定國公的案子,再來收拾俺嗎?偏不讓你們如意,偏要給你們找事。反正銀子是朝廷的,又不是他的。慷他人之慨,鄭直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