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李承乾擇日省親
「我等參見陛下、太子殿下!」三位世家代表立即見禮。
「諸位家主免禮!」
「謝陛下!」
李世民掃視太極殿廣場馬車,與上次進入皇宮的馬車的不同。這兩多輛馬車上面只覆蓋著空麻袋,並沒有填充雜草。
「李家主,商隊人員及馬車盡數返回大唐了?途中可有意外或人員傷亡?」
李世民淺淺關心詢問道。
「勞陛下惦記,商隊隨行人員和馬車無一損傷,此行頗為順利!」隴西李氏恭敬答道。
李世民滿意點點頭,「如此甚好!」
「稟陛下,商隊共計七百五十輛馬車。這是二百一十三輛馬車。」李善懷此意為提醒李世民,按照約定比例分黃金。
李世民會意,豪爽道:「嗯,如同上次那般,不必過秤。你們提走對應數量馬車便是!」
李善懷恭敬一禮,道:「陛下容稟,此次馬車所載黃金與前次不同,這些馬車上裝有一百斤至五百斤不等數黃金,因此懇請陛下派人過秤。」
「哦?也好。」李世民聞言,看了一眼王德發。
老王手一揮,立即有一群早有準備的內侍和侍衛,立即上前。
「先將黃金分揀出來,而後統一過秤。」老王輕車熟路指揮著。
在等待稱黃金之睱,李善懷上前一禮,「敢問陛下,今日蘇侯可曾來到皇宮?」
李善懷有些疑惑,午時之前就派人送信去莊園了,這會兒竟然沒見到蘇塵。
李世民搖了搖頭,「他今日並未入宮,你們可有送信於他?」
「回陛下,我等午時之前已派前往莊園送信。」
李世民點點頭沒多想,道:「興許他有事耽擱了。」
半個多小時后,侍衛將馬車上的黃金已全部清理好,整齊擺放在地上,只等稱重。
四人一組,共十組開始稱黃金。
「325斤!」
「512斤!」
「265斤!」
「125斤!」
果然如李善懷說的那般,每輛馬車上所載黃金重量相差很大。
又兩刻鐘過後,稱出黃金共計:斤。
平均每輛馬車運載260多斤的黃金。
「陛下,黃金數量已得出,請過目!」老王將稱重的記錄交給李世民。
李世民隨意掃了一眼,將記錄交給李善懷,道:「李家主,你們將所得黃金提走吧!」
「謝陛下!」
李善懷接過稱重記錄,與其他兩位家主默默計算著三成是多少黃金。
計算了差不多半盞(約7分鐘)茶時間,終於算了出來。「陛下,我等應得黃金一萬六千八百六十斤。」
李世民點了點頭,「嗯,無差!」抬手向稱重的侍衛吩咐道:「從中稱出斤。」
「謝陛下!」李善懷再次一禮。
不多時,侍衛從一大堆黃金中稱出一萬六千八百六十斤。
「陛下,若無他事我等先行告退!」
世家帶來的人將屬於他們的黃金裝車后,李善懷向李世民告辭。
「好,諸位慢走!」
李世民按捺著心中激動之情,淡然開口相送。
「老王,此處便交給你了,知曉如何安排?」李世民平靜的對王德發吩咐道。
「陛下放心,老奴曉得!兩成作稅上交財政。」老王心領神會。
.李世民點點頭,「高明,回麗政殿邊走邊說。」
「好的父皇!」李承乾一臉諂媚討好,搓著雙手跟在李世民身後。
……
兩人回到麗政殿時,長孫皇后和蘇妍用餐結束,正在客廳閑聊著。
「觀音婢,你猜世家又送來多少黃金?」
李世民回到殿內,迫不及待向長孫皇后顯擺。
「呵呵!」長孫皇后笑了笑沒有回答。
「除去世家應得,足足三萬九千斤啊!」李世民誇張的伸出四根手指。
長孫皇後點了點頭,盯著李世民看了一會兒。
「放心,兩成交稅,餘下一半是那小子的。」李世民知道長孫皇后眼神所指,「高明,等會再擬欠條一張。」
「好的父皇!」
長孫皇后搖了搖頭,笑道:「陛下,此次東宮留下三萬兩黃金可好?」
這些黃金不屬於國庫所有,因此長孫皇后不算是干政,之前所有內帑收入也都是長孫皇后掌管。
李世民瞄了一眼李承乾,又看向蘇妍,點了點頭道:「好!」
李承乾大喜,三萬兩黃金那就是四十八萬貫。
不少了,算是巨款!
「兒臣多謝父皇、母后!」李承乾立即謝恩。
「陛下,臣妾打算讓高明過些時日,陪同蘇妍回武功省親,陛下以為如何?」
商量完黃金的事情,長孫皇後向李世民提出請求。
李世民聞言稍有愣神,這會才意識到,由於以前疏忽了李承乾。加上登基后窮得叮鐺響,一直不曾召見過太子妃雙親入宮。
李世民略帶歉意看向蘇妍,道:「是朕疏忽了!」而後怒瞪李承乾,「混賬,為何從未聽你提起此事!」
「嗯?」
「呃,父皇恕罪,是兒臣大意了。」李承乾立即起身背鍋。
李世民點點頭,很滿意李承乾的表現,「這次便算了,明日安排好東宮所屬事務后,與太子妃前往武功縣蘇府省親。」
「另外,傳朕口諭:秘書監秘書丞蘇亶,恪盡職守,賞黃金百兩!」
這是李世民賞賜最大的一次,以往賞千金是指銅錢一千枚,這次是真的黃金。
蘇妍迅速起身和李承乾並列,欠身一禮,道:「謝父皇!」
「不必多禮!」李世民抬手虛托。
「蘇妍,我們一旁說話。」長孫皇後起身叫上蘇妍走到另一邊去閑聊。
「好的母后!」蘇妍向李世民欠身一禮。
「明日你和高明前往武功縣,莫忘了帶兩個炭火鍋去。讓高明去御膳房調一熟練御廚隨行,注意調料保密只在蘇府自家人享用便無礙。」
「對了,還有毛衣也準備些帶回去……」
長孫皇后細心交待一些事情。
蘇妍整個人都有些懵圈,雖然以往長孫皇后對她也是極好,但今日似乎太過尋常。
「多謝母后,兒媳記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