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國古代陶瓷(2)
第二類是栗黃色加彩亮釉陶器。***在陝西寶雞縣鬥雞台地方得到,產生時代約在西漢末王莽稱帝前後,器物有各式各樣,特徵是釉澤深黃而光亮,還著上粉綠釉彩帶子式裝飾,色調比例配合得非常新穎,在造型風格上也大有進步。一切從實用出,可是十分美觀。兩種釉色的原理,恰指示了後來唐代三彩陶器和明清琉璃陶一個極正確的展方向。
第三類是茶黃色釉陶器,起始現於淮河流域,形式多和戰國時代青銅器中的罌、罍差不多。其釉色、胎質,上可以承商代釉陶,好像是它極近親屬,下可以接長江南北三國以來青釉陶器,做成青瓷的先驅。
第四種極重要的現,是一件淺綠釉色陶器,也可以說是早期青瓷器。是河南信陽縣擂鼓台東漢永元十年(公元98年)墳墓中挖出來的。這件陶器花紋、形式、釉色都和漢代薄銅器一樣。胎質硬度已完全如瓷器,目下我們說漢代青瓷器,就常用它作代表。這些青綠釉陶啟示了我們對中國陶瓷展的新認識。兩千年前陶釉的顏色,特別展了青綠釉,實由於有計劃取法銅器而來。可能有三種不同原因,才促進技術上的成功:一、從西漢以來節葬的主張到東漢社會曾起了相當作用;二、社會經濟展,鑄錢用銅需要量漸多,一般殉葬器物受限制,因而明用釉陶代替銅器;三、釉陶當時是一種時髦東西,隨社會經濟高度展而來。
從上面現的四種釉陶器看來,我們可以肯定,陶器上釉至遲到西漢末年,就已經成為一種正常的生產。先是釉料中的赭黃和翠綠在技術上能正確控制,隨後才是仿銅綠釉得到成功。但就出土遺物比較,早期綠釉陶器的生產價值,可能比同時期的銅器還高些。因為製作上的精美,是一般出土漢代銅器不如的。陶器形態也起始有了很多新變化,一切從實用出。例如現代西南鄉村中還使用的褐釉陶器,在信陽出土一千八百年前陶器中,就已經現過。現代泡酸菜用的覆水罈子,寶雞縣出土二千年前帶彩陶器中,並且有了好多種不同式樣。
這些劃時代的新型陶器,除實用外還十分結實美觀,這也正是中國陶瓷傳統的優點。這時節還有一種和陶釉有密切聯繫的工藝生產,即玻璃器的製作,同樣有較多方面的展開。小件彩琉璃珠裝飾品,在西北新疆沙漠廢墟、朝鮮漢人墳墓和長沙東漢墓等都陸續有現,其中做得格外精美的,是一種小喇叭花形明藍色的耳璫和粉紫色長方柱形器物。仿玉色做成的料璧,即《漢書》中說的「璧琉璃」,也常和其他文物在漢墓中出現。又如當時最時髦的玉具劍,劍柄劍鞘用四五種玉,也有用玉色琉璃做的。至於各色玻璃碗,史傳中雖提起過,實物現的時代,卻似乎稍晚些。
但是由漢代綠釉陶器到宋代的官、鈞、定、汝窯四種著名世界的青白瓷器,中間卻有約八百年一段長時間,陶瓷展的形,我們不明白。它的進展過程,在文獻上雖有些記載,實物知識可極貧乏。因此,賞鑒家敘述中國瓷器展史時,由於知識限制,多把宋瓷當成一個分界點,以前種種只是簡簡單單糊糊塗塗交代過去。一千七百年前的晉代人,文件中雖提起過中國南方出產的東甌、白坩和縹青瓷,可無人能知道白坩和縹青瓷的正確釉色、品質和式樣。中國人喝茶的習慣,南方人起始於晉代,東甌、白坩即用於喝茶。南北普遍喝茶成為風氣是中唐以後,當時有個喝茶內行的陸羽,著了一部《茶經》提起過唐代各地茶具名瓷,雖說起越州青瓷如玉,邢州白瓷如雪,同受天下人重視;四川大邑白瓷,又因杜甫詩介紹而著名;到唐末五代,江浙還出產過一種秘色瓷,和北方傳說的柴世宗皇帝造的雨過天青柴窯瓷,遙遙相對,都是著名作品,可是,這些瓷器的真實具體況,知道的人是不多的。經過歷史上幾回大變故,如宋與遼金的戰事和元代一百年的暴力統治,因此明代以來的記載,就更加不具體。著名世界的收藏所如故宮博物院對於舊瓷定名,也因之無一定標準。問題的逐漸得到解決,是由一系列的新現,幫助啟了我們,才慢慢搞清楚的。
(原載:《新觀察》,195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