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陪葬寶物:歷代帝王陵墓中的鎮墓文物(11)

11.陪葬寶物:歷代帝王陵墓中的鎮墓文物(11)

然而有學者根據「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銘文碑,懷疑此墓的真正主人是不是曹操。這些學者認為曹操生前被漢獻帝封為魏公和魏王,這是所謂的挾天子以令天下。而他至死前都沒立帝,也從未稱過魏武公或魏武王。曹操的魏武王稱號,其實是曹操之子曹丕篡奪漢家天下,登位做了魏文帝后,才將其父追封為帝的時候的追謚。所以,後人們在這個時候才稱呼曹操為魏武帝或者魏武王。如果此墓真是曹操的墓穴的話,是不可能銘刻魏武王的。否則,就和常識互相矛盾了。

除此之外,碑上的「常所用」也讓人覺得十分彆扭。如果說按照古文的說法,在這裡刻「所用」也就可以了。偏偏要加個常字,在文文里「常」字又通「嘗」字,就是曾經的意思。眾所周知,曹操不僅是軍事家,還是一個大文豪。他的那篇《觀滄海》氣勢恢宏,多以短句為主。又豈會用「常所用」這麼累贅的字眼。所以「常所用」的話是不符合曹操大文豪的性格的。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這個石碑真正要表達的可能是這個意思:「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那就是說,這是魏武和王常這兩個殺虎英雄的大戟。

除此之外,曹操在遺囑中要求其墓「無藏金玉珍寶」、「金珥珠玉銅鐵之物,一不得送」,那麼在這個墓中出土的250件器物中,為什麼會有金、銀、銅、鐵等金屬物件,甚至瑪瑙、玉石等珠寶?關於墓中一男二女三個頭蓋骨,曹操去世后只有夫人卞氏與他合葬,墓中肯定不會有三人合葬,另一個女性頭蓋骨是誰應有合理解釋;且卞氏去世時是七十歲,與現的兩個女性頭蓋骨檢測年齡不符。

所以,綜上所述,無論是哪種況去推敲,僅憑這一石碑和出土位置就斷定此墓為曹操的墓穴,都是不嚴肅的。而「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銘文碑也成了爭議的焦點。

貴陵卧良駒:唐太宗昭陵六駿石雕

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之後與文德皇后合葬在陝西省禮泉縣的昭陵。昭陵是我國帝王陵園中面積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有陪葬墓180餘座,除了這些陪葬墓之外,昭陵中還陳列著聞名於世的「昭陵六駿」石刻。「昭陵六駿」是李世民在開創大唐帝業時所乘過的六匹駿馬。貞觀十年,唐太宗為了紀念這些曾經與自己並肩戰鬥、生死與共的戰馬,詔令當時的著名畫家閻立本繪製圖樣,由工藝美術家閻立德設計並組織雕刻了「昭陵六駿」石雕。這六匹駿馬被雕刻成巨大的青石屏,陳列在昭陵之中。按照「中國古代以右為上,左為下」的傳統禮儀依次排列,昭陵祭壇西側(即右側)為上,位便是丘行恭為之拔箭的「颯露紫」,「拳毛」位居第二,下面是「白蹄烏」;祭壇東側(即左側)依次是「特勒驃」、「青騅」和「什伐赤」。

「昭陵六駿」採用高浮雕表現手法雕刻而成,以簡潔的線條,準確的造型,生動傳神地表現出戰馬的體態,性格和戰陣中身冒箭矢、馳騁疆場的景。人馬側面像鑿入巨石達15厘米之深。因年代久遠,平坦背景上是否還有圖案已無法辨認了。石雕四周由凸起高邊圍護。護邊表面和石雕側面上的祥雲花枝紋仍依稀可辨。「昭陵六駿」中的每幅畫面都告訴著人們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

「颯露紫」是石刻六駿中唯一一匹兼刻人物圖像的戰馬,它的體形比較髙大,據史籍記載,它可能是一匹「汗血寶馬」。這幅石刻上除了駿馬,還有一個人,是李世民的得力幹將丘行恭,他正在為颯露紫拔箭。馬的前腿挺直,身體微微后傾。丘行恭左腳微微抬起,左手扶住馬的前胸,右手為其拔箭……石刻著重刻畫了即將著力拔箭那一剎那的景,通過人與馬的動作與神態傳達出兩者之間相依為命的特殊感,也突出了駿馬堅毅冷靜、臨危不懼的精神。「颯露紫」在李世民平定東都、擊敗王世充一戰中英勇犧牲;太宗給颯露紫的贊語是:「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愚三川,威凌八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迷蹤帝陵(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迷蹤帝陵(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陪葬寶物:歷代帝王陵墓中的鎮墓文物(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