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陪葬寶物:歷代帝王陵墓中的鎮墓文物(16)
珠光寶氣:定東陵慈禧口含夜明珠
慈禧太后(公元1835~1908年),葉赫那拉氏,滿洲正黃旗人,安徽寧池廣太道惠征之女。她執晚清政權50年,世人對其褒貶不一,死後葬於清東陵。東陵地處河北薊縣、遵化一帶,總地名馬蘭峪,山傑地靈,有帝陵、后妃陵14處。這些陵寢不僅外殿修飾極其華貴,地宮內寶藏也不計其數。皇陵修築得十分堅固。外有5尺厚牆,內有3道玉石或鐵質包金門,墓門后還有巨大石球頂住,非人力所能夠開啟。但建築得萬無一失的東陵卻被孫殿英炸開。
1928年6月下旬,孫殿英(公元1889~1947年)擁兵河北薊縣。他串通慣匪馬福田等人,以軍事演習為名封鎖了馬蘭峪東陵,率其工兵營炸開慈禧太后墳墓,從金槨內棺盜竊了大量稀世珍寶。慈禧生前酷愛珍珠、瑪瑙、寶石、玉器、金銀器皿,死後棺內陪葬的珍寶價值白銀高達億兩。慈禧棺內底部鋪金絲織寶珠錦褥,厚7寸,下面綴大小珍珠一萬多粒,紅光寶石85塊,白玉200多塊,錦褥上有一層綉滿荷花的絲褥,上鋪五分重的珍珠2400粒。慈禧屍體上蓋一條織金的陀尼經被,明黃緞底,捻金織成,織有漢字陀羅尼經文25,000千字,綴有800多粒珍珠。頭上的鳳冠由無數珍珠寶石嵌成,其中僅一顆珍珠就價值白銀約1000萬至2000萬兩。
據於善浦《孫殿英東陵盜寶記》載:「慈德陵建築豪華,超越了清代所有帝后的陵寢,尤其棺中隨葬的珠寶更為珍貴。」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死後,太監李蓮英參加助殮,曾將隨葬珍寶一一入冊。又說:「盜匪們先收走慈禧屍體周圍的大件寶器——翡翠西瓜、蟈蟈白菜、玉石蓮花、珊瑚樹等等,再把壓在慈禧屍下的珠寶一一取盡,隨後把慈禧屍體抬上棺蓋,抓下龍袍,撕毀內衣脫下鞋襪,將周身珠寶搜索精光。慈禧的牙也被撬開,把含在口中的稀世明珠取走。」引用孫殿英的話說:「她(慈禧)口裡含著一顆夜明珠,分開是兩塊,合攏就是一個圓球,分開透明無光,合攏時透出一道綠色寒光,夜間百步之內可照見頭。聽說這寶貝可使屍體不化,難怪慈禧的棺材劈開后,老佛爺像睡覺一樣,只是見了風,臉才黑,衣服也有些上不得手了。」
孫殿英仍不滿足,又率其工兵營掘開乾隆皇帝的墳墓。他親自進墓點視寶物,裝了四五十箱,加封蓋好后拉回軍營。後來他回憶說:「乾隆之墓堂皇極了,棺材內乾隆屍體已化,只留下頭辮子。陪葬寶物不少,其中最寶貴的是頸上的一串朝珠,一百零八顆中最大的兩顆是硃紅色,還有一柄九龍寶劍,劍鞘面上嵌了九條龍,劍柄上嵌滿了寶珠……」
孫殿英掘墓盜寶被馬蘭峪滿族人現后,滿清皇族遺老以及居住在天津日租界(張園)的溥儀等人上告到蔣介石那裡,要求嚴懲。社會各界也紛紛聲討。此事一時轟動全國。孫殿英覺得事態嚴重。為逃脫罪責,他到處活動行賄:托戴笠將所盜物品中最為寶貴的九龍寶劍送給了蔣介石;將慈禧口中含的那顆寶珠送給了宋美齡;將「金玉西瓜」送給了宋子文。國民政府表面也聲「要查辦」,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孫殿英逍遙法外,未受任何懲處。此後慈禧的這顆世間罕見的夜明珠就不知所終了。
慈禧太后隨葬夜明珠的故事已經家喻戶曉。它究竟是怎樣一件珍寶?據記載,慈禧太后含於嘴中隨葬的夜明珠,是一塊近似球體形態、秤重為清代四兩二錢七分、相當於現在787。28克拉的金剛石原石。其估價在1908年時值1080萬兩白銀,相當於現時8。1億元人民幣。
而這顆夜明珠的來源,很可能是失蹤已久的「莫卧兒大帝金剛石」,「莫卧兒大帝金剛石」最早出現在印度南部。1657年印度莫卧兒王朝征服兩小國,統一印度南部,該寶石因而流入莫卧爾王朝宮中。然而,翌年莫卧兒王朝生政變,寶石在混亂中神秘失蹤。雖然法國旅行家兼寶石學家塔瓦尼阿描述1665年在莫卧兒王宮中見過一顆具有280克拉和玫瑰琢型的優質凈水金剛石,認為那就是「莫卧兒大帝金剛石」,其實那只是前者的替換品。真正的「莫卧兒大帝金剛石」在阿富汗牡蘭尼王朝8次入侵印度其間被搶掠到阿富汗。清代乾隆朝於1760年鎮壓準噶爾叛亂,威震南疆。阿富汗亦向清臣服,於1760年與1762年兩度派使團向清廷朝貢。「莫卧兒大帝金剛石」便作為貢禮流入了清廷,一直傳到慈禧這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