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先生的心靈會永不磨滅(1)

5.先生的心靈會永不磨滅(1)

——感悼著名作家魏巍

今日突然有一種惆悵若失的感傷。少年時期的一些綿曖而溫馨的記憶,隨著著名作家魏巍的去世,頃刻之間被扯撏下來,撕裂著、隱痛著帶走了。魏巍的作品對我這一代人而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是他寫得《我的老師》激勵著我們成長,是他寫得《誰是最可愛的人》讓我奮圖強。

我說魏巍先生本質上是一位樸實的民本主義者一點也不為過。在魏巍先生眼裡最重要的、最高的、最值得抒寫的還是那些普通老百姓,普通的底層人,這也是魏巍先生畢生所奉行的文學信念。他用自己的生命寫出來的作品,影響了幾代中國人。殷謙相信它們所包含的力量和價值,那些穢褻的、粗俗的、低劣的市場文學和那些當下被媒體熱炒的「狗屁文學」永遠也無法企及。就拿《誰是最可愛的人》和《我的老師》這兩部作品來看,雖然魏巍先生偶爾也選擇直白的評價性敘述方式以表現自己的政治態度,但他作品給讀者留下震撼的卻是他所繼承和展的傳統小說的白描經驗,他完全能夠寥寥幾筆將人物的心理寫得真切和傳神。

在敘寫這些人物的時候,魏巍先生重點表現的是人物因為愛而表現出來的利他精神、樂觀態度和堅韌意志,以及人物內心的愛意和善念,這是任何一個社會都迫切需要的人文懷和寫作態度。倘若一個時代想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作品,文學想要健康展,就必須像魏巍先生一樣把對生活、對人類的愛意和善念當做寫作的精神基礎。在膾炙人口的散文《我的老師》中,孩子的天真和純潔,使我們能從微小的事里感受到生活中無比的歡樂;善良的人之間如此相愛,使得他們從彼此的關愛體貼中體驗到了那麼多的歡樂與幸福,那些從心靈到心靈的幸福的感覺:「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並沒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在課外的時候,她教我們跳舞,我現在還記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景。在假日里,她把我們帶到她的家裡和女朋友的家裡。在她的女朋友的園子里,她還讓我們觀察蜜蜂;也是在那時候,我認識了蜂王,並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每逢放假的時候,我們就更不願離開她。我還記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看她收拾這樣那樣東西的景。蔡老師!我不知道您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裡,對你是多麼的依戀!」……這篇令人喜愛的回憶性散文是如何獲得詩性意味的呢?它來自於作家對生活最簡單、最樸素的態度,它來自於兒童的單純得近乎透明的內心世界。作家以及讀者都能從這些小到微不足道的事里,感受到無限的滿足和巨大的歡樂。

文如其人,作家的作品在我們這個時代或許已被視為一種與作家本人無關的「文化商品」,但是無論如何也避不來一個事實,那就是作品本身就是作家心靈的鏡像,無論從任何作品中都能清晰地看到作者內心的本質,作家的好或者壞都如烙印一樣嵌刻在字裡行間。我反對中國一些批評家倡導「對文不對人」的立場或觀點,在這個已經被市場經濟左右的文學界,大多數人作家都出賣了靈魂,不再為自己負責,不再為社會負責,不再為良心負責,金錢使他們忘記了自己還是一位作家。所以殷謙倡導的立場就是批評一部作品同樣也在批評著寫這部作品的作家——不但對文而且還要對人,好作家才能寫出好作品,壞作家只能寫出壞作品,我誓死也要將這種個人的「立場」變成自己的批評原則。從一個作家邪惡敗壞的心靈里,絕對不可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文學作品,只能產生虛假的經典和蒼白的話語幻象。文學之境界決定於人格之境界,決定於作家的心靈的善良和純潔,在殷謙看來,魏巍先生的心靈境界,對得起他所熱愛的事業。

因為一個作家的心地善良、淳樸,才贏得了讀者的愛戴;因為一個作家如同愛自己的親人一樣深愛著自己的讀者,才贏得了讀者的擁護。在魏巍的作品里,殷謙就能深刻而強烈地感受到他心靈的美好與溫熱。魏,乃高大,巍,是雄偉;人如其名是也,魏巍有一顆高大、雄偉、赤誠的心。雖然溫而敏感,仰或脆弱而隱忍似乎是魏巍的精神氣質,但是魏巍確是一個充滿憐憫心和同心的人。一寸赤心的他賦予愛以近乎宗教的神聖感,所以他愛一切值得愛的人或事物。他總是以充滿悲憫、愛意的眼光看世界,彷彿全天下人的憂喜和禍福都與自己休戚相關。據報道,2007年湖北羊樓洞村老營盤茶山上的142位烈士墓群牽動了魏巍的心。魏巍說:「一想起這些長眠於異鄉的烈士,我就激動,我就有一種要流淚的感覺。五十多年了,我已經沒有眼淚可流,但我心裡經常流淚……」在這裡殷謙看到的是柔的「杜甫」,是慈悲的「基督」。魏巍在接受記者時激動地說,「你們一定要幫他們找到家鄉,找到親人。是他們的流血犧牲,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事實證明,在我們這個價值脫序,甚至文化拔根的時代,魏巍的心散著火的光芒和熾熱,他的心就如色正質純的赤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心靈真經(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心靈真經(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先生的心靈會永不磨滅(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