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十章 同性戀(13)
儘管同性戀群體中有人感到壓抑、有人沒感到壓抑;有人有負罪感,有人沒有負罪感;有人認為自己有病,有人認為自己沒病,但他們在一個問題上卻空前的一致,即:不認為自己是不道德的。***一位中年同性戀者在很長時間裡一直認為自己不正常,十分痛苦,在他已過「不惑之年」之後,卻逐漸改變了看法,認為「這是自然的」了,雖然他對同少年打交道仍有些太負罪感。他曾經寫過一篇《重新認識同性戀》的文章,其中觀點很能代表同性戀的價值觀。文中指出有三個對同性戀的觀點河是站不住腳的。其一為「變態論」,他認為既然同性戀是古而文有之,那它就是常態,不是變態;其二為「道德敗壞論」,他認為這不是道德品質敗壞的問題,因為他曾經痛恨自己,極想改變,但改變不了,可見至少不是明知故犯;其三為「享樂論」,他駁斥了一般人認為搞同性戀是貪圖享樂的觀點,反問道:如果是為了追求享樂為什麼不去找異性呢?
值得注意的還有北京男同性戀者對艾滋病的看法,因為當今世界卜。有一種曖昧的說法,汄為愛滋病是上帝對同性戀這種異常**的懲罰,這就觸動了同性戀者們本來就卜分脆弱敏感的神經,也涉及對同性戀現象的評價(價值觀)問題。使我們略感意外的是,在調査中只要一提到愛滋病,調查對象們總會下意識地流露出敵意。有一位調查對象說:「我當然怕愛滋病,但梅毒不曾經也是不治之症嗎?為什麼沒有人因為梅毒認為異性戀是不正常的呢?再說,就像異性性行為只是梅毒的傳播渠道而不是它的病源一樣,同性戀行為也只是愛滋病的一種傳播渠道,而不是它的病源。如果同性戀能在社會中公開化,那麼同性戀者就會自願去體檢,防止自己得病也避免傳播疾病。如果社會不給你好的待遇,你就只好反抗社會。把得了病的人隔離起來一直到死,從國家考慮是合理的,但從本人來說,與其讓人現還不如多活幾年。」看來,從社會安全和全民的健康考慮,同性戀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
分析與結論
在上一節,我們簡述了調查所得的基本事實。這些事實可以概括為:北京男同性戀社群的概況及同性戀生活方式一一他們如何進入這一社群,他們的感生活與性生活,他們的婚姻銀觀與價值觀。作為一個亞文化群體,他們的行為規範與佔主導河地位的社會規範相悖,這是由同性戀生活方式和中國社會的主流文化共同決定的。
我們準備從價值與事實兩個方面對社會中的同性戀現象做一剖析。在價值方面,我們討論社會、局外人、同性戀者的家人親友及他們本身對同性戀的看法;在事實方面,我們討論同性戀的感生活、行為方式等等。然後將二者作一對比,結果非常有趣。
先分析價值方從調查中我們現人們對同性戀現象的評價有兩點值得引起注意。第一,關於同性戀行為正當與否的問題。就我們訪談所得,還沒有人說同性戀是正當的。即使同性戀者中最堅決自信的人,頂多也只能作到對這種行為正當與否的問題置之不理。他們中間很多人對異性亳無興趣,對還是要結婚,並把這看作對社會應盡的義務。這無異〒承認了異性戀的正統地位。
第二,關於同性戀行為重大與否的問題。據現有材料,同性戀行為雖被視為不止當,但並未被視為十分嚴重的壞行為,至少比之不正當的異性戀是輕微的。我們未訪到因同性戀敗露而離婚的個案(當然這不等於沒有,怛至少有人肯定地說,同性戀比第二者插足輕),北京同性戀的活動在有些場合是半公開的,假如異性之間有這麼明撾的涉及性的活動,肯定會招致更嚴厲的干涉,我們的調査對象坦白地承認自己有很多性伴侶,而我們在另一,項調查中洵問異性戀這方面的況(婚前及婚外性經歷),竟找不到幾個肯談的人(包括那些在問卷中註明有這方面經歷的人也多拒絕訪談)。總之,人們不認為同性太戀非常嚴重,它不像是邪惡,倒更像某種荒唐。關於事實方面我們已經談得很多了,無論從感的熱烈、河性生活的內容、還是同性戀活動在當事人生活中的地位等諸多文方面來看,其熱烈程度均不弱於異性戀。同性戀者之間的關係集縱然不及婚姻生活穩定長久,起碼不弱於非婚的性關係。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