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節:語言衝突與社會鴻溝(2)
如果說這只是來自生活中的感性認識,不足為憑的話,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布的《2003年中國互聯網路信息資源數量調查報告》則以權威數字支持了這種感性認識。***這份報告顯示,我國互聯網路的展很不平衡,華東、華北、華南三地區的網站數量就佔全國總量的近90%。而網站數量排在前四位的省市依次是北京、廣東、浙江和上海,這四個省市的網站數量竟佔全國網站總數的56。8%,域名數量佔全國域名總數的50。6%!差距之大,令人瞠目。
在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經濟」或曰「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信息的流通渠道是否暢通,對信息佔有的多少,直接影響到經濟展的快慢和某一階層社會地位的高低。在這觸目驚心的「數字鴻溝」背後,是城鄉的巨大差別,是社會結構「城鄉二元化」的必然結果。在信息社會,這種城鄉分裂的結構已然成為社會展的巨大障礙。事實說明,如果沒有體制性變革削除這種由來已久的人為鴻溝,新技術帶來的很可能是城市的片面展反而加深這道鴻溝,強化階層區隔,因為信息不對稱程度越高,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階層區分久而久之會形成不同的「文化」,而這種文化不同又會反過來強化階層區分。如獵狐向為英國貴族喜愛,輕裘肥馬,在隨從和成群的獵狗簇擁下追獵狐狸,幾百年來一直是貴族引以為豪的休閑運動。而平民百姓則沒有駿馬和成群的獵狗,只能以獵兔為樂。於是「獵狐」「獵兔」漸成為區分貴族和平民的文化符號。縱有「獵兔者」偶然進入「獵狐者」之列,也因談不出一套套的「獵狐經」而如水與油雖共處一瓶而層次分明,無法交融。現在,二十多年前就開始玩「超級瑪麗」「魂斗羅」的城市小子已經長大成人,一路下來玩的是「紅警」「英雄無敵」「星際大戰」「新石器時代」「傳奇」「魔力」等電子遊戲網路遊戲,這些「數字時代」的遊戲已然成為他們重要的「文化」,是平日閑話的重要內容,說起話來不是「骨灰級」就是「pk」。《長春日報》曾經報道,長春市一個十一歲小學生交給老師的一篇日記這樣寫道:「昨晚,我的gg帶著他的恐龍gf到我家來吃飯。在飯桌上,gg的gf一個勁兒地對我媽媽pmp。」不懂網語的教師看得一頭霧水,但同學都知道這段話的意思是:「昨晚,我的哥哥帶著他長得非常難看的女朋友到我家來吃飯。在飯桌上,哥哥的女朋友一個勁地對我媽拍馬屁。」讀了翻譯,我也只得借用「網語」一句:「偶」真要「暈倒」,真「7456」!
而對電子遊戲、網路語不大熟悉的偏遠地區的農村青年,不僅與城裡的「e世代」趣味格格不入,開始時聽他們說話可能都如聽天書。據說螞蟻就是憑「氣味」來分辨是否「同窩」、區分「我們」與「他們」的。語是現實的反映,但又並不像鏡子那樣僅僅被動反映現實,而是會「能動」地或改變或強化甚至固化現實。我們在使用語的同時,其實我們也不知不覺地被語使用。如果語無法溝通,思想將更難以交流,社會階級、階層將呈現「剛性」斷裂,難以和諧相處。
null
全書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