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善惡論

第191章 善惡論

等到幾個人真變得嗓子眼都快冒煙了,秦山長和蕭太傅這才讓他們停下。

「時辰也不早了,再給你們半個時辰,當場寫下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論善惡。」

幾人一聽,哪裡來得及推脫,看著一旁早就已經給他們準備好的筆墨紙硯。

幾個人快速坐到一排,論善惡,對於剛才他們爭辯了一堆,現在起來剛好是最有靈感迸發的時候。

而且他們寫完之後還能得到名師指導,這種好機會哪裡求。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蘇辰安提筆就開始,腦子裡面已經不用打什麼副稿了。

雖然剛才他一直站在惡的那一邊,論的是善惡,論的是是非,他當然不會只寫惡。

寫惡的時候不能一直寫惡,論善惡,友善當然也一定有惡。

善與惡,如陰陽之兩極,自古交纏於塵世之間,引人深思,發人深省。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孟子之言,道盡善之天然。而荀子亦云: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二者之辯,傳頌千古,可見善惡之辨,實乃古今一大論題。

古之善者,多為世人傳頌。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其心之善,在於救萬民於水患,此乃大善之舉。

然亦有善舉,看似至善,實則轉惡。昔者,宋襄公與楚軍戰於泓水。

宋軍已列陣,楚軍半渡,司馬子魚諫曰:

「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襄公曰:「不可。」待楚軍既濟而未成列,子魚復請,襄公仍不許。終至宋軍大敗。

襄公以「仁義」之名,行迂腐之實。其本欲守君子之善,不擊未備之敵,卻不知兵者,詭道也。

此善,因不知變通,罔顧士兵性命與國家之安危,終釀成大禍,使善化為惡,為後人嘆惋。

又若趙括,自幼熟讀兵書,談兵論道,頭頭是道,其母諫趙王,言括不可為將,趙王不聽。

趙括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長平之戰,趙括盲目出擊,致四十萬趙軍被秦軍坑殺,趙國元氣大傷。

趙括之舉,本欲為趙國建功立業,此初心似善,然其不知己之能與不能,空有理論而無實戰之智,終陷國家於絕境,善念化為惡行,貽害無窮。

至於惡事,世人皆惡之。然歷史長河中,亦有以惡為始,而後人評說卻有善果者。

秦之商鞅變法,以嚴刑峻法為手段,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匿奸者與降敵同罰。

此等法令,在當時百姓眼中,可謂嚴苛至極,是為大惡。

然變法之後,秦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家給人足,鄉邑大治,秦國國力大增,為統一六國奠定根基。

商鞅之法雖初行似惡,卻為秦國長遠發展開闢道路,後世論之,亦有其善處。

再觀漢武帝之徵伐匈奴,連年用兵,使百姓疲於兵役、勞役,人口銳減,民生凋敝,此為惡也。

然其扞衛邊疆,使大漢之民免受匈奴侵擾,保中原之穩定,揚國威於四海。

從長遠觀之,此惡事亦有其善之所在,後人亦理解其歷史意義。

由此觀之,善惡之判,不可僅觀其表象,亦不可拘泥於一時一事。

善可轉惡,惡亦能生善,皆因所處之境、所用之法、所謀之遠不同。

故為君者、為臣者、為民者,當明善惡之變,以史為鑒,審慎行事,方不致於使善舉成災,惡事無果,以謀家國之長治久安,百姓之幸福安寧也。」

半個時辰也就是相當於一個小時,這麼多蘇成安不到半個時辰就已經寫完。

哪怕是與自家的好兄弟,誰寫的快誰就有機會,兄弟也要靠本事爭取。蘇成安就讓他們見識一下什麼叫做生活當中的小惡。

然後幾個明明還在著急忙慌,寫著自己文章的人就看到蘇辰安那斯,已經屁顛顛的拿著自己的文章上前去給兩個大佬點評去了。

幾個人更加心急了幾分,萬一兩位大佬過時不候,豈不是,讓他們白白錯失了這機會。

面對著蘇辰安的雞賊,秦山長率先把文章接了過去。

秦山長輕撫長須,目光如炬,率先開口:「此策論,妙哉!論善惡之變,引經據典,且以古事證之,可謂精彩。

尤贊其論宋襄公與趙括之事,點出善舉因愚而轉惡之要害。

其能洞察善非恆善,如趙括空有紙上談兵之能,以圖建功之善念,卻因無自知之明,終釀大禍,將善化為災難,剖析得一針見血,實乃後世之人應銘記之教訓。」

秦山長一臉欣賞的望著蘇晨安,隨後又把手中的文章遞給了隔壁的老傢伙。

蕭太傅在看了一眼之後,眉頭輕挑微微點頭,卻又眉頭一皺:

「然亦有不足。論商鞅變法與漢武征伐匈奴,雖言善惡之變,卻未深究其背後之複雜。

商鞅之法,初行雖嚴似惡,但其所處之時,秦弱而需變革,此乃大爭之世,不可不以嚴法強秦。

而論者僅淺言其法之惡,未全視其歷史必然。漢武之事亦同理,未詳述漢匈局勢之迫,使論述稍顯單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蘇晨安那是顧不得兩個人,你來我回,趕緊掏出自己的小本本就記了下來,這都是金玉良言。

對方多說一句對他的幫助就多1分,恨不得兩個人能夠再來幾句,他回去一定要細細觀看,好好打磨。

就見秦山長沉思片刻,回應道:「君言有理。此論於商鞅、漢武之善惡剖析,確缺深度。

未將其置於歷史大勢之中,僅從表面之善惡而論,失之偏頗。

如商鞅變法,雖嚴刑峻法,卻是破舊立新之關鍵,若不如此,秦何以崛起?

漢武征伐,亦非好大喜功,實乃保境安民之需,當深入探究其背景,方顯全面。」

蕭太傅看秦山長贊同了他的觀點,眉頭舒展開來繼續言道:

「再者,此策論於善惡轉化之理,雖有提及,卻未立統一之標準。

善惡因時因勢而變,然應有根本之則。若僅以結果論善惡,恐失公正。

如宋襄公之事,其以當時之道德準則行事,雖結果為惡,亦不可完全否定其道德堅守之初衷,論者於此,未詳加辨析。」

秦山長亦贊同:「善,此為要點。善惡之辨,不應僅以後世之眼光或一時之結果論斷,當綜合考量,此乃論善惡之精髓所在,此策論於此尚需打磨,方可更上一層。」

蘇辰安是真覺得自己心想事成,感動的恨不得流下兩滴熱淚。

其他幾個人的動作更快了幾分,蘇家老大更是迫不及待在點評過蘇辰安之後趕緊呈上自己的文章。

兩位大佬也是一視同仁,首先秦山長先看,隨後又是一段誇讚,然後蕭太傅又來潑一盆冷水。

其實蘇辰安覺得那前面的誇讚還是算了吧,反正到最後都是要說出他們不足之處。

他寧願,多來點缺點,下次他能夠更加註意一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蘇辰安的科舉之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蘇辰安的科舉之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191章 善惡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