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六、得民心者得天下(下)

四八六、得民心者得天下(下)

湯壽潛大吃一驚:「難道百熙你打算四處巡視,乃至出國訪問?如今軍旅未息,民生艱苦,四海動蕩,八方告急,我們本應當鎮之以靜,無為而治,與民休息。何況現在民黨餘孽橫行江南,北洋殘部密布華北,若是有不逞之徒,效博浪之椎(張良在博浪沙命人用大鐵椎行刺秦始皇),行豫讓之舉(豫讓埋伏在橋下行刺趙襄子),那可如何是好?都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熙你一身不僅關乎新中國黨的興衰成敗,更關係到國家氣運,豈能輕易以身犯險?」

這也難怪湯壽潛吃驚,中國古往今來數百位皇帝中,外出巡狩封禪或者借著體察民情名義出京胡天胡地的皇帝倒也有那麼幾位,可出國訪問的事情還真沒人干過。據歷史記載,中國國家主宰第一次以「元首」身份出訪外國的還數常凱申,那是1942年2月4日至21日他在出席開羅會議之前順便對印度進行了國事訪問,並會見了甘地、尼赫魯等人。

——雖然在此之前,曾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數次浪跡海外,與日本首相等磋談「中日提攜,拯(gua)救(fen)民國」計劃;常凱申也曾於1923年受孫中山委派,以孫逸仙醫生代表團團長的名義訪問蘇聯;或許還可以追溯周丞相、朱太尉、鄧太宗等人早年周遊亞歐之事。但這些人在出國之時都不是國家元首!

楊度也道:「現在大總統軟弱無力、國會名存實亡,百熙你雖然名為內閣總理。實際上就是國家最高元首。一旦外出,警衛森嚴則地方擾攘,費用浩繁;輕車簡從則容易被宵小之輩所乘。為禍非細,當日在東北為人所刺身中三槍便是前車之鑒。所以百熙你最好還是謹慎外出!」

聽到楊度提起三四年前東北那樁子事,孫元起彷彿覺得受創處還在隱隱作痛,卻還是搖頭道:「當年東北遇刺之事純屬意外,咱們豈能因噎廢食?再者說,現在是民主共和社會,朝為總理暮為路人。何必端坐在九重宮闈之中故作高深神秘?」

湯壽潛又勸道:「可是現在天下初定,政務繁殷,事事都需要你拍板定奪。你怎麼能一走了之呢?而且眼下距離清帝遜位不過兩年多時間,國內對於君上的看法還秉承皇權時代的規範,覺得君上應該勤勉節儉、仁慈愛民、摒除私慾、戒絕冶遊。若是百熙經常出京巡視,只怕民間輿論會有負面之詞!」

孫元起知道改變這種成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當下只好稍稍退讓:「當然。孫某出京之前定會仔細權衡好政務與巡視的關係,不會如同黃鶴似的一去不返,更不會根劉禪一般樂不思蜀的,還請蟄翁、皙子儘管放心。」頓了一頓又說道:「所謂『請進來』,既包括把各省民眾請到京城來,也包括把洋人請進中國來。在過去幾十年裡國家積貧積弱,為了防止東西洋各國窺伺,便嚴禁外國人在中國內地隨便經商遊學、開礦建廠。唯恐他們見到好東西便動手搶走。

「現在中國境內到底有什麼好東西,只怕洋人比咱們自己還清楚。已經不用再提防什麼。而且馬上歐洲就要爆發大戰,各國兵力都會留在本土,失去了堅船利炮作為憑恃的洋人就好比被打斷了脊樑,也硬氣不起來,咱們終於可以站直腰板跟洋人們打交道了。客觀地說,洋人們在工業、農業等領域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把他們請進來,心平氣和地向他們請教求學,咱們可以少走不少彎路!」

湯壽潛道:「百熙把洋人請進來,無非是想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個道理倒是好懂。可為什麼要把各省民眾請到京城來呢?」

孫元起答道:「剛才咱們不是提到現在中國技術落後、民生多艱、民智未開、民氣不振么?於是我不禁想到宣統二年(1910)四五月間在南京舉辦的南洋第一次勸業會,當時共吸引了近三十萬觀摩者,總成交額達數千萬銀元,獲得遠道而來的美國、日本等國考察團高度肯定和極力讚賞,不僅使得國人眼界大開,對我國近代工業發展起也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記得當時報紙評價勸業會是『全國之大鐘表,商人之大實業學校,產品之大廣告場,輸送本國貨以向外國之輪船、鐵道』,『一日觀會,勝於十年就學』,足見其影響深遠。既然端午橋(端方)、張千里(張人駿)都能想到開辦勸業會來鼓勵興辦工商實業,難道我們就不能東施效顰,在京城辦個全國性質的勸業博覽會?」

湯壽潛是江浙著名的實業家,對於四年前烜赫一時的南洋勸業會自然印象頗深:「老夫記得當時勸業會足足開了近半年時間,整個江南都為之轟動。若是現在能由百熙出面組織這場全國範圍的勸業會,再邀請美國乃至歐洲的企業參展,肯定會對我國工商業發展起到強烈刺激作用!」

孫元起道:「預計今年下半年歐洲就會亂成一團,估計英法德意等列強是抽不出身來參加展會了,不過現在美國工商業已經後來居上,有他們參加便完全足矣!而且歐洲大亂對我們工商業也是件好事,因為各國忙於戰爭,以前對我國本土工業造成嚴重壓力的外國商品傾銷肯定會有所緩和;另外,大戰期間交戰各國大肆擴軍備戰,民用工業相應削減,會造成日用品不足,進而急需從中國進口大量紡織品、麵粉、桐油、豬鬃、火柴等貨物,這也為我國本土工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為了扶植民族工業快速發展,內閣也會對關乎國計民生、戰爭期間需求強烈的企業予以大力支持,包括出台減免稅收、低息貸款、政府參股、給予獎勵等政策。華熙銀行則會對部分經營困難、規模較小的企業加以整合,充分利用歐戰的契機搶奪國內外市場,從根本上解決國內士紳過度依賴土地、農村過剩勞動力難以安置等問題。」

湯壽潛撫掌道:「如此最好!華熙銀行若是有什麼舉動,百熙不妨跟老夫說一聲,江浙士紳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保證鼎力支持!」

謝過湯壽潛之後,孫元起接著說道:「咱們不僅要辦勸業會,還可以辦學術交流會、邊疆風俗民情展覽會、全民運動會等。尤其是運動會,不僅能夠增強國人的體魄,擺脫『東亞病夫』的譏諷,而且可以凝聚民心,弘揚志氣,最值得大力舉辦。記得在光緒二十二年(1896)的時候,法國人顧拜旦與12個國家的79名代表決定成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開創奧林匹克運動,並在希臘雅典舉辦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當時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曾向清政府發出誠摯邀請,希望中國能夠派出代表團參加此項盛會。

「可惜那時的大人先生們根本不知奧林匹克運動為何物,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則,完全無視了邀請函的存在。於是中國與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就這樣擦肩而過。在此之後,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每四年開辦一次,但中國幾乎每次都遇上重大天災**,比如1900年第二屆時,恰值庚子國變,義和團起事、八國聯軍入京、帝后西狩,自然無暇關注;1904年第三屆時,日本和俄國在東北大打出手,英軍則攻入西藏拉薩;1908年第四屆時,光緒皇帝、西太后先後駕崩;1912年第五屆時是清末民初大變革時期,人心惶惶,更是無人關心這個問題。

「光緒三十四年(1908)第四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召開之際,天津有本雜誌名叫《天津青年》,曾提出了三個振聾發聵的疑問:中國何時參派一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派一支代表隊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自己舉辦一屆奧運會?參加運動會、舉辦運動會不僅僅出人出錢出力的問題,更關乎民族氣魄、國家尊嚴。或許咱們暫時還舉辦不了一屆奧運會,而且預計在後年舉辦的第六屆奧運會很可能因為歐戰而停止,那咱們能不能現在就著手培養運動員,以便六年以後參加第七屆奧運會呢?」

湯壽潛道:「老夫記得南京舉辦南洋勸業會的時候曾附帶著舉辦過一次全國運動會,我們何不仿照此例,再舉辦一屆全民運動會呢?」

孫元起道:「孫某的意思也是這樣!當然之前南京舉辦的那場運動會雖然名為『全國』,其實參與者不過140人,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大中小學生,娛樂多過競爭。咱們這次在京城舉辦的這場全國全民運動會,將會由北平鐵廠、漢陽鐵廠、致用醫藥等企業贊助,獎金優渥,不花費一分公帑,但必須範圍更廣、聲勢更大、項目更多,以期達到增強國民體魄、凝聚全國人心的目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大科學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生之大科學家
上一章下一章

四八六、得民心者得天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