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誰去誰留
「四叔,朕記得曾經給你說過吧!」
朱雄英望著夜色,說道:「外面土地很廣袤,有很多大明沒有的東西,你們可以自己去拿!」
這些話,朱雄英曾經確實給朱棣說過,不過,那個時候的燕王還有點小心思,也沒當回事,如今再聽,朱棣心中卻又是另一番想法了。
「陛下,將來所有藩王都會移出去嗎?」
朱棣趁機問道:「陛下的兒子將來會去何處就藩?」
這話可算問到點子上了,言外之意,就是你的兒子也會去外面就藩。
「不會!」
朱雄英回答的很肯定,說道:「會留下幾個藩鎮在大明!」
朱棣笑了笑,沒有說話,那不用說了,自己的燕藩必然會移出去,給他的兒子騰地方。
「這其中沒有朕的兒子,除了太子,朕的兒子將來都會出去就藩,以後大明內地不封藩王!」
這就讓朱棣有些意外了,自己的兒子都不在大明立藩,那他們這些藩王也挑不出什麼理了。
「四叔是不是想問,燕藩會不會留在北平?」
朱棣尷尬的笑道:「這就看陛下的意思了!」
「告訴四叔也無妨!」
朱雄英嚴肅說道:「將來會有六位藩王留在大明境內,秦,晉,燕,楚,遼,蜀,不過,四叔的燕藩和三叔的晉藩恐怕要搬個地方住了!」
秦,楚,遼,蜀,這四藩不動,晉燕兩藩要移走了,不過聽大侄子的意思,還不是要移出大明境內。
如今大明的宗藩有十幾個,皇帝沒什麼要保留秦,楚,遼,蜀四藩,要說論遠近親疏,最該留下的是晉藩啊!
畢竟老秦王朱樉已經死了,晉王是他最親近的叔叔了。
「四叔是不是還想問,將來燕藩會移到哪裡?」
朱棣的好奇心確實被勾了上來,立馬說道:「請陛下明示!」
朱雄英大笑道:「朕不告訴你,哈哈……」
朱棣:「……」
「你們幾藩雖說不會移出去,但也只能有一人留下戍邊,其餘子孫還是要出去,沒別的原因,朝廷養不起!」
朱雄英似笑非笑的說道:「這些話,朕也不怕你傳出去,就算皇爺爺在這,我也會照說!」
朱棣笑了笑,叔侄二人喝了杯酒,朱雄英變得嚴肅起來,說道:「以前的事說過去了,那就過去了,四叔不要多想,朕說的都是心裡話……」
「高煦的事也請四叔放心,朕會補償他的,將來不管怎樣,朕都會給他一個世襲的親王,朕給不了,就讓太子給,總之,朕不會負他!」
「這些話,四叔信也好,不信也罷!」
朱棣再次舉起酒杯,說道:「臣信陛下!」
你不信又能咋樣,就是把朱高煦在宗人府關一輩子,你也說不出什麼話。
前有刀劈聖人牌位,後有無故攻打占城,還能活著就算不錯了。
攻打占城確實是朱雄英在背後受益的,但是說好的是打完占城,立馬回京問罪,再去宗人府住一陣子,以後等到再有戰爭,或者太子大婚之類的事再給放出來,為了防止變故,還讓沐家看著他。
但不知道是誰給朱高煦出的主意,還是他自己腦子一熱,竟然跟著楚王的艦隊跑了。
這也是朱雄英始料未及的事情,朱高煦的腦子好像真有什麼大病,和正常人確實有些不太一樣。
跑就跑了吧,又不可能派人去海上把他抓回來,而且跟著楚王去打撒馬爾罕也不錯。
他跑了,沐家就倒霉了,他的罪被沐家給頂了。
朱高煦畏罪潛逃,沐晟肆意挑起戰爭,攻打大明宗藩屬國占城,被削去了爵位,只留軍職。
沐晟現在恨不得把朱高煦給吃了!
……
酒宴過後,燕王帶著兒子孫子出宮回府。
朱高熾對著兒子說道:「瞻基,快下來吧,你爺爺打完仗剛回來,還累著呢!」
「我不要!」
朱瞻基抱著朱棣的脖子,就是不撒手,說道:「我想爺爺了,我就要抱著爺爺!」
朱棣背著朱瞻基,也是樂在其中,說道:「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那不得多抱抱我的孫兒,是吧,瞻基!」
「沒錯,爺爺最好了!」
朱瞻基趁機開始撒嬌道:「爺爺,明天你陪孫兒去玩好不好?」
「好!」
朱棣一口答應下來,說道:「那明個爺爺就陪你去玄武湖釣王八!」
「嘿嘿!」
放著馬車不坐,朱棣非要走路回來,喝完酒,透透氣。
「爹,陛下可有說二弟的事?」
朱高熾主動詢問,雖說兄弟倆平日里吵吵鬧鬧的,可畢竟是親兄弟啊,誰也不想看著兄弟出事啊。
「高煦沒什麼事!」
朱棣只是淡淡說道:「不要多問,以後別在陛下跟前提這事!」
朱雄英的話也讓朱棣心中鬆了口氣,至少朱高煦不會出事,不管如何,皇帝都會保著他,但這事不能拿到明面上說。
「兒子明白!」
朱棣隨口問著家事:「這幾年家裡在京城沒什麼事吧!」
朱高熾看了趴在朱棣背上的朱瞻基一眼,說道:「父親放心,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沒什麼的!」
朱棣點頭,說道:「我給陛下說過了,過些日子把你母親和你妹妹都接到京城,咱們一家人團圓,過年一起去鳳陽看看老爺子!」
「兒子也好久沒見到母親和妹妹了!」
朱棣感慨道:「咱們一家人天各一方,但總有相聚之時,可他卻永遠無法團圓,今個進宮看到他,我整個人都愣了,三十多歲的年紀,看著卻像四十歲的人!」
「其實有時候想想,這孩子也挺不容易的,母親早逝,父親也走了,兒子又去了邊關,親弟弟在外面打仗,老爺子年紀大了,也幫不了他,所有的重擔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
「這些年又是推行新政,又是南征北戰,輔佐他的那些老臣相繼隕落,一個人撐起整個江山社稷,哎……難著呢!」
「他今天見到我,說了很多話,我能感覺到,比以前明顯親近了許多,或許他感受到了作為帝王的孤獨!」
「大明的江山被他治理的很好,是一位好皇帝,繼位十年,推行新政,愛護百姓,察納雅言,重用能臣,開疆拓土……漢武唐宗,莫過如此,想必大哥泉下有知,有這樣一位好兒子,也會感到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