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二十三)

「笑什麼笑,是這個滑鼠太差勁知道伐?不然肯定贏!」獅子委屈地向我解釋道。

「噢——」,我恍然大悟:「你也知道這滑鼠不行啊,那就去找這網吧的老闆投訴啊,讓他換去。」

「你……哼!」獅子沒好氣地起身,去總台了。

我笑呵呵地看了一眼他離開的背影,不過他說的話倒是沒錯:第一、他這兒的滑鼠真的很爛;第二、對於電子競技而言,滑鼠,的確是非常重要的東東……

1968年冬,在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研究所,道格拉斯.恩格巴特(DouglasEnglebart)博士發明了一個木盒子用於遠程操作25公里以外的一台簡陋的大型計算機:它的內部是兩個相互垂直的輪子,每支輪子帶動一個機械變阻器以獲取X、Y軸上的位移,盒子的外部有一個按鈕開關提供連通信號,這個盒子在當時被稱作「顯示系統X-Y位置指示器」,由於它拖著一條長長的連線就象是老鼠的尾巴,因此它就被稱作了「mou」——這就是現代滑鼠的開山鼻祖。

1983年,蘋果公司第一次在「麗薩」(Lisa)微電腦上使用了滑鼠作為操作工具,這一創舉讓廣大用戶認識到了滑鼠的便利,也從此確立了滑鼠作為電腦標準配置的地位。同年,一家瑞士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隻光學機械式滑鼠,也就是我們今天通常所說的機械滑鼠,這種結構的滑鼠後來一統江湖在事實上成為了業界標準,這家公司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羅技」(Logitech)。

1984年,第一款無線滑鼠研製成功。

1989年,人體工學的概念首次被引入到了滑鼠設計中,從那以後,滑鼠終於不再是方頭方腦的模樣了。

1999年,軟體霸主微軟公司不務正業把觸角伸到硬體領域,推出了歷史上第一個不需要專用滑鼠板的光電滑鼠IE1.0,除了大大的側鍵、高聳的背部,以及1500次/秒的刷新率和400CPI的解析度外,它還擁有由微軟和安捷倫公司合作研製的Intellieye定位引擎,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光學成像式滑鼠引擎。此後,光電滑鼠得到迅猛的發展,並迅速替代了機械滑鼠成為了市場的主流。

2003年,以藍牙為通訊協定的藍牙滑鼠出現。

2004年,世界上第一款激光滑鼠——MX1000問世,它用激光替代了原來的發光二級管(LED)射出的光線,因此也就能更加精準地定位,由於它同時也是一款無線滑鼠,因此,無線滑鼠在04年以後開始大規模面市。

……

上個世紀末某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在向家人遊說了N次之後,我終於擁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台電腦:精心挑選的CPU後來躋身於經典之列——賽揚300A(真是獨具慧眼啊!),它的初始頻率為300MaZ(哼哼,不象現在的小青年從沒經歷過電腦的「MaZ」時代,只能從「GaZ」起步),而我還把它超頻了50%使用(年輕的時候還是比較聰慧的,精力還是比較旺盛的),主板是磐英的,內存是64MB的SDRAM,硬碟更是碩大無比——6.4GB!(剛買來那會兒查看「我的電腦」發現硬碟容量少了一點不足6.4G差點回去跟JS翻臉),顯示器是15」的飛利浦,顯卡是Nvidia的炸藥包,音效卡是帝盟的……至於滑鼠……那滑鼠是什麼來著?……哦對了,那裡面有著一個洞,洞裡面還呆著一個球——應該是羅技的勁貂吧。

勁貂這個機械鼠其實也是很不錯的,手感舒適,按鍵乾脆,最重要是價格便宜,經久耐用,滾哪指哪,定位準確,強烈建議現在的新人類們再去用一下,我就一口氣用了它好幾年,每次它病了,滾不動了,我就找把鑷子伸進去把裡面的臟物夾走,然後就又能用上一陣子——這一點就是後來我換用微軟IE4.0的主要原因:光電滑鼠無須拿出滾輪費勁的清理,而且適應能力強,可以在幾乎任何錶面工作……可是,唉,IE4.0明明有兩個漂亮的大姐,為什麼我那時候偏要貪新選了這個胖妹呢?

2001年,以高端的商業用戶為目標群體,微軟推出了搭載第2代IntelliEye引擎的光學銀光鯊3.0——即IE3.0,可是出乎微軟意料之外的是,這隻滑鼠沒在辦公領域卻在遊戲圈特別是電競界呼風喚雨:它的掃描頻率高達6000幀/秒,完美地解決了令人頭痛的滑鼠丟幀問題;它具有超強的兼容性,能夠在幾乎所有的滑鼠墊上工作;它應用了專為右撇子設計的人體工學技術,從而帶來了舒適的使用手感;它採用了歐姆龍公司中國分公司生產的D2FC-F-7N(MS)型微動開關,鍵程適中,彈性十足,帶有強烈的清脆感,在FPS類遊戲中的表現極為優秀……強悍的性能,使得IE3.0深受玩家們的歡迎,口口相傳令它一下成為了眾多職業選手心中的最愛,無數選手和戰隊在它的幫助下登上了冠軍的領獎台,而它自己也因此成為了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遊戲滑鼠並備受追捧。到了2004年,IE3.0停產,它的價格旋即向上狂飈,甚至一躍超過千元!IE3.0的眾多版本(X06版、X08版、OEM版等)紛紛被視作收藏佳品,尤其是那套有著11種不同顏色的ALIENWARE版更是成為了外設發燒友的夢中之物……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呼喚聲中,2006年11月,微軟終於重新製作發布了IE3.0的復刻版——IE3.0王者歸來,涅磐重生!

在漂亮而身價不菲的IE3.0身邊,是微軟推向中端市場的主力產品——外觀更加漂亮(此系個人意見)、價格更加合理的光學紅光鯊IO1.1。IO1.1不同於IE3.0之處只在於它沒有採用適合右撇子的人體工學設計,但這就令它能同時適合左右手,適應人群更廣闊,由於兩者在性能上一般無二,所以IO1.1在遊戲中的表現也絲毫不弱於IE3.0,在上市以後它也贏得了玩家們的廣泛讚譽。有了IE3.0和IO1.1這對姐妹花在市場上攻城掠地,微軟帝國一時風光無倆!

可惜!我瞄上的偏偏卻是那個新出閣的小妹IE4.0!她本是作為IE3.0的升級產品推出的,可誰曾想它的性能竟然一點都沒有進步,在用了以後我才發現,身價高達399塊RMB的她對於我的右手來說實在是大了點,重了點,並且,使用還不到一年,它就出現了單擊變雙擊的「連擊」現象,再也無法使用。起先我還以為這是我的RP問題,後來上網一查我才知道,原來這是她們家族的遺傳病,IE3.0和IO1.1竟然也是一樣:由於設計上的BUG,它們仨基本上使用一年左右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連擊現象,有些壽命還更短。唉,紅顏薄命,想不到連老鼠……oh,no……是滑鼠也會如此。

傷心的我一怒之下就重投了羅技的懷抱,那個時期為了迎接微軟的攻勢,羅技陣營也陸續登場了多員大將:MX300、MX500、MX510、MX518……他們之所以被冠名以「MX」,是因為羅技在這幾款滑鼠上都應用了與安捷倫聯合開發而成的MX光學引擎。MX光學引擎擁有470萬像素/秒的圖像處理能力和800DPI的解析度,這使得滑鼠的採樣率大幅提高,同時,MX引擎在照明和透鏡部分也作出了很大的改進,它採用了高亮度的發光二極體和持續發光的設計,大景深透鏡的應用也更有效地保障了圖像的清晰……先進技術的加入使得MX光學引擎擁有超強的性能,也使得羅技「MX」家族的成員具備了能與微軟最新款滑鼠一較高下的資本:MX300手感完美,定位準確,一度被譽為最適合RTS使用的滑鼠;MX500與MX300的性能完全一致,但加入了全新的人體工程學設計,使之成為當時IE3.0唯一的對手;MX510針對MX500的弱點進行了改進升級,彌補了MX500身上所有的缺憾,並進一步挖掘MX光學引擎的潛力把刷新率提升至6000以上;MX518更是專為遊戲玩家設計的滑鼠,它的外形與MX500和MX510幾乎完全相同,更可以隨意調節DPI的功能,而且是軟硬體同時支持,這就給了需要不同DPI的玩家很大的方便……羅技終究是老牌的外設生產商,所以迎擊微軟的各款產品也極具針對性:MX500、MX510、MX518是「三英戰呂布」圍攻那IE3.0;MX300與MX500的性能完全一致,只是沒有人體工學設計,因此就被派去單挑微軟同樣也沒有應用人體工學設計的IO1.1;甚至就連那被認為是失敗之作的IE4.0,實力強大的羅技竟然也不肯放過她,而專門研發了貶多於褒的MX310來與之競爭「金酸莓獎」……羅技,的確是很好很強大!

但是!雖然MX5系列在當時紅極一時,是很多玩家的夢中情人,是羅技歷史上里程碑式的產品,可是我卻不怎麼能適應它那獨特的人體工學設計,我總覺得它太大,太沉,而且那外形,尤其是MX518,貌似坑坑窪窪的,不咋樣啊。無數星際職業選手一定都同意我的看法,紛紛以實際行動力挺我:他們的選擇是另外一款筆記本滑鼠——羅技迷你旋貂。迷你旋貂一開始是個機械鼠,後來升級成了光電鼠,它有白色版的,銀色版的,藍色版,後來又推出了有趣的瓢蟲版、足球版、橄欖球版,再後來還有給索尼、華碩、聯想、清華同方、日立、東芝等品牌OEM的十多個版本,門徒之眾使它成為滑鼠界的名門大戶。迷你旋貂輕巧耐用,重量適中,性能不俗,由於它是一款筆記本滑鼠,所以個頭比一般的滑鼠要小很多,非常適合一部分亞洲人的手型,而在這「一部分」亞洲人當中,偏又有好些是頂尖的職業選手,他們用它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戰績,因此在明星們的光環效應下,羅技迷你旋貂也步入神壇,成為了RTS類電競項目的一大經典滑鼠。

但是!從不人云亦云的我怎肯誤入商家宣傳的圈套?俺可是理性消費者知道不(雖然曾經衝動過一次——IE4.0。5555),所以我做出了非常明智的選擇,哼哼~~,它就是羅技的G1。G系列滑鼠是羅技專為遊戲操作設計的,但與MX系列又有著莫大的聯繫,G1繼承的就是超級旋貂MX300的模樣,而MX300延續的是極光旋貂的造型,而那極光旋貂又只是在勁貂的外形上作了少許改動,因此用慣勁貂的我對於G1真是好不親切,只花一秒鐘我就適應了它的手感。而且G1所具有的可不只是羅技最經典的造型,它也擁有羅技大名鼎鼎的MX光學引擎,還是改進型的:每秒580萬像素的圖像處理能力,12比特的數據通道,800DPI的解析度,最大加速度達15G,每秒掃描頻率6500禎,其卓越的圖像捕獲和分析系統可以大大改善傳統的光學滑鼠在一些特殊表面上定位困難的弱點,使滑鼠可以在極高的加速度下精準可靠地定位,隨時應對任何突然的移動……而且它的重量只有80克,那可真是身輕如燕,再長時間使用也不會累手,因此在入手了G1后我就始終用著它,直到今天,還用得好不開心。雖然羅技G系列中的G3、G5、G7、G9、G9x……價格更高昂指標更驚人性能更強大,還有人體工學有砝碼配重有宏設置功能,可我還是覺得,適合自己的真的才是最好的,lessismore!

獅子的身影在消失了60秒鐘后又出現了,還捧回了一堆東東——東西其實也不多,唯一鼠一鍵,和一個圓筒而已。

滑鼠是Razer的「銅斑蛇」——他們Razer家就是這樣,喜歡以動物的名字給自家的產品命名,比如響尾蛇、毒蛇、煉獄蝰蛇、煞魔蛇、巨蝮蛇、狼蛛、黑腹狼蛛、橘倉金蛛、三齒熊蛛,還有螳螂、巨蟻、重裝甲蟲和水虎魚等等,不過,最具傳奇色彩的,還是要數別名非洲樹蛇的「布斯朗悍蛇」(Boomslang)。

十多年前,電子競技運動尚處於萌芽狀態,伴著《Quake》等遊戲的興起,世界上出現了最早的職業電競選手,他們對滑鼠的要求可比常人要苛刻得多,恰在這時,Razer(雷蛇)公司出品的非洲樹蛇及時地出現在他們的眼前:Boomslang1000在1999年正式推出,隨後又有了精確度更高的Boomslang2000。在那個就連高端的光電滑鼠精確度也不過是400DPI的時代,這樣一款機械滑鼠的精確度卻高達1000甚至2000DPI,這是多麼不可思議!正囿於沒有稱手武器而心餘力絀的費特拉提等世界頂尖高手紛紛以之為選擇,並得以在比賽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精湛技巧,非洲樹蛇這款具有獨特外觀的滑鼠於是也名動江湖,成為那個時代的印記之一,在全球玩家的心目中,它就是「神器」!

可惜,「神器」我是無福享用了,對於Razer,我只用過他們家的「金環蛇」,一款市場定位和價格都與羅技G1相近的滑鼠。

金環蛇也是一款適於RTS遊戲的滑鼠,它外形小巧,份量也不重,易於掌控。安捷倫S3088晶元帶來的高達1600DPI的解析度可以在較高的顯示解析度下讓滑鼠移動得更平滑更準確,而6400的刷新率和16位數據傳輸通道則保證了對各種滑鼠墊的兼容;金環蛇也使用了Razer家世襲的鍍金USB介面來保證滑鼠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只要連接到電腦上,那白色的滾輪和左右兩側的蛇斑形防滑條就會發出橙色的光芒,在黑暗中分外迷人;與G1相比,金環蛇的身材只修長了一點點,而雙鍵卻寬大了一倍有餘,超大的按鍵面積可以輕鬆地完成點擊動作,可惜它的背部隆起處更靠後,約在三分之二的地方,不象G1是在二分之一的地方,這就給我的使用習慣帶來了嚴峻的考驗,而且它的DPI又比G1高了很多,我的手略微一動,屏幕上的指針就呼啦一下不知飛哪兒去了,於是我就滿屏幕地找指針……這最後兩點就是我在借用了金環蛇幾天之後就爽快地還了回去的原因。當然,這DPI是可以在驅動程序中調整的,可是,金環蛇的驅動程序竟然只有兩種語言:英語,和——韓語!倘若只有英語我倒也能平心靜氣,要怪就怪自己沒文化唄,可偏偏它還加了個韓語,而不是漢語——這是啥意思啊?!Razer,你這可是在賣給中國消費者知道不?客觀地說,金環蛇和G1相比無論在外觀、手感、按鍵還是兼容性等各個方面都是將遇良材棋逢對手,比如在驅動這一點上,G1的驅動是有中文的,而金環蛇沒有,但金環蛇好歹還提供了驅動光碟,而G1……當年我把G1高高興興地帶回家,可打開包裝盒一看,裡面竟然找不到盤!要不是上網查了一下,我可又要奪門而出,直奔JS而去了……真不知道羅技有沒有研究過象我這樣的消費者的心理:肯花一兩百塊錢買個滑鼠的人,壓根就不在乎為一張驅動光碟再多加幾塊錢……竟然還要勞駕我老人家自行上網下載驅動?!羅技啊羅技,可千萬不要恃寵而驕了。

獅子蹲在地上插拔著滑鼠和鍵盤的連接線,為了防盜,他這兒的電腦主機都有門上鎖保護,所以這會兒要稍費一番功夫……很快,他的新滑鼠接上了,通體亮起了漂亮的綠色幽光,背部的呼吸式閃耀尾燈也明滅起來,即使在包廂的燈光下那攝魂奪魄的光彩也毫不減弱半分,這讓我不由地暗自羨慕了一番——這小子用的,是比金環蛇身價更高的銅斑蛇。

銅斑蛇是Razer的一款有著華麗性能參數的激光滑鼠:400至2000DPI的可調解析度,125至1000az的可調頻率,還有7080的FPS刷新率(滑鼠每秒掃描移動表面的幀數)和鍍金介面……由於它以激光為光源,所以能直接反射出物體表面的細節而無需利用陰影來辨別,所呈現的每個影像就更加精細,也就能更精確的判斷滑鼠移動的方向,耗電量也相對更低。銅斑蛇擁有隨時都可以切換的profile按鈕,內含5種解析度和相應速度的組合,各種組合都經過了Razer工程師的精心調教。滑鼠還帶有Firmware功能,在將個性偏好設置完錄入銅斑蛇自帶的32KB存儲器以後,揣著外出也就無需重新設置和安裝驅動程序了,真正做到了方便快捷。與金環蛇相比,銅斑蛇個頭更大,也稍重了一些,左右兩鍵雖然不比金環那麼誇張要小很多,但還是相當的寬大和扁平——Razer在滑鼠的外觀設計上一直延用始自非洲樹蛇的仿生學設計,從而也帶來了迥異於羅技和微軟那應用人體工學設計的手感和使用習慣,標新立異和傲氣張揚,這就是Razer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這個當年由Karna創建,以開發頂級的遊戲滑鼠為理想的Razer,在經過了數年的不懈創新和艱苦努力之後,其產品線已經由滑鼠迅速擴展到全方位的遊戲外設,包括滑鼠、鍵盤、滑鼠墊、耳機、音效卡等,到如今早已成長為除微軟和羅技以外的又一外設名家,在玩家們的心中,Razer以其劍走偏鋒和不走尋常路正成為「個性」的代名詞。

獅子從桌下鑽出來,拍了拍手上的灰塵,然後就把原先的鍵盤和滑鼠擼到旁邊,開始擺弄起一張黑色的鍵盤來——我一眼就認出,那是SteelSeries的機械鍵盤:6G!

SteelSeries(賽睿)2001年成立於丹麥哥本哈根,是電競裝備的著名品牌,它一直致力於專業電競外設的設計與開發,包括歐美亞名門SK、3D、MYM、coL、wNv等世界頂級戰隊在內的全球200多支隊伍都指定使用SteelSeries的各系列產品。與Razer一樣,SteelSeries的產品在命名上也很有自己的特色:多由一個阿拉伯數字加上一個英文字母組成,比如3S、4D、5a等,同樣以這種方式命名的6G是SteelSeries在2005年末推出的首款電競專用機械鍵盤——正是從6G開始,機械鍵盤才慢慢進入了國人的視野中,並日漸風行。

鍵盤根據不同的工作原理可以分為塑料薄膜式、導電橡膠式、電容式、機械式等等,對於一般的用戶來說,薄膜鍵盤其實已經能夠滿足絕大部分需求,但對於高端的用戶而言,更好的選擇還是機械鍵盤。薄膜鍵盤主要依靠橡膠接觸來傳導信號,可是在信號傳輸時由於是幾個按鍵共享一條線路,因此在用到一些組合鍵的時候,鍵盤就會因為無法正確識別按下的多個按鍵而產生鍵位衝突的問題,此外橡膠還易於老化,時間一長(通常只要幾個月)就會引起手感的變硬變澀,而機械鍵盤的工作方式則有點類似於電燈開關,是通過導通或斷開觸點來傳輸數據,由於每一個按鍵裡面都裝有一個獨立的機械微動開關,因此每一次信號傳輸都是獨立的,所以發生鍵位衝突的機率也就大大得下降了,又由於它是金屬結構,因此機械鍵盤結實耐用,壽命超長,就算使用多年,手感也能保持得與原先一般無二,一把好的機械鍵盤,甚至敢於放言能夠陪伴玩家的一生!

雖然在很多人的眼裡,機械鍵盤或許還是個「新生事物」,然而事實上,機械鍵盤卻早已經在鍵盤界做了大哥好多年,只是以前由於價格高昂所以只出沒在專業領域,比如高端伺服器和需要長時間使用的銀行、軍工、醫院、編程等場所,限於技術原因,直到現在也只有少數幾家廠商有能力生產機械鍵盤,可是在這其中,有這樣一家公司,因為用料一向紮實不惜工本,因為對產品品質始終要求極為苛刻,因為寧可不做也絕不降低品質換取利益,所以它贏得了世人的尊敬和喜愛,它的產品也得到了眾多發燒友的竟相追捧,人們把它譽為「鍵盤中的勞斯萊斯」——這就是來自德國的「Cherry」(櫻桃)。Cherry公司成立於1953年,在它的產品體系中,最受愛好者追捧的是G80系列機械鍵盤,而G80系列之所以受歡迎又在於它採用的是Cherry最引以為傲的MX微動開關。MX微動開關全部採用黃金觸點,根據裡面塑膠軸的不同顏色,又被區分成黑軸、白軸、青軸和茶軸(江湖傳言還有黃軸和紅軸),這四種軸由於在內部的開關帽設計和彈簧的彈性等細節上有諸多不同所以壽命也不盡相同(黑軸可以敲擊6000萬次、白軸2000萬次、青軸2000萬次、茶軸5000萬次),而敲擊段落感的強弱和壓力克數的不同也帶來了相差甚遠的使用手感——機械鍵盤的優點除了壽命長,更在於用戶能夠通過選擇不同的機械軸來挑選最適合自己的鍵盤。作為一家世界頂級鍵盤生產廠商,Cherry生產的機械鍵盤被人們稱作原生鍵盤,但由於日爾曼人嚴謹得近乎頑固的作風,Cherry系的鍵盤在外觀設計上普遍比較樸實,古板的德國人只願在內在品質上下功夫,而不願在外觀上花費精力,這樣一來,其他廠商同樣裝備了Cherry那MX機械微動的各種OEM鍵盤就在原生鍵盤的身邊憑藉更創新的技術和更靚麗的外觀打出了一片新天地,比如SteelSeries的6G、7G,JKAI的JD-001、002,Filco的FKB104M、GKing(N-Key),以及技嘉的GK-K8000等等。

想當初,獅子在入手了這把6G之後的第二天就盛情相邀我去他家玩,還非要我試用這把6G,由於6G裝備的是Cherry的黑軸(6G的「6」即代表它的微動具有6000萬次的敲擊壽命),所以在按鍵時幾乎感覺不到段落感,聲音也很輕,但由於壓力克數較大,因此在初上手時有些費力,得稍微用上點力氣才行,不過在適應了一陣之後,我就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左手就象魔獸界的蘇總一樣竟然也會跳舞耶!而且,它還有鍵位落差設計,還很厚實,可以放心大膽地狂拍猛按,手指在那上面起落的感覺可真美妙,就象行雲流水一般……可是!我才高呼過癮了一聲,獅子就將我一把推開,再也不讓我碰了……

其實那時候(也包括現在)我自己用的那把鍵盤也是非常不錯的,名頭也遠比6G更大,在星際玩家中簡直可說是耳熟能詳——那就是三星的DT35!我買入的DT35已經是國內第二批貨了,純白色的,鍵帽上除了英語字母外還有韓文,空格鍵上印著「S·GP」的標識(這是三星電機鍵鼠事業部的簡稱),鍵帽塑料里融入了銀粒子,沒事可以殺殺菌,並附送一個透明的鍵盤防塵罩,還有大回車鍵(我就喜歡有大回車鍵的鍵盤)……那個時期由於眼見韓國的星際職業選手在比賽時用的鍵盤幾乎全是它,所以我就花200.99元入手了一個,回來一用(或許是心理因素起作用了),那感覺真是好得不得了,於是我就熱情地把獅子叫過來讓他分享,還大大方方地讓他一直玩一直玩,直到他玩得高呼過癮了,這才把他一腳踢開……可惜啊,DT35雖好,但終究還是薄膜鍵盤,用了一段時間后,初時柔軟的手感還是漸漸地沒掉了……當然,我是決不會因此就拋棄它的,我繼續用!(誰有那麼多米動不動就買新鍵盤啊?……6G算什麼,等有朝一日看我買把Realforce101饞死他!)

安置好了6G,獅子又鄭重地打開那個圓筒(他的事情可真多啊~),裡面是……一張滑鼠墊兒,他把它取出來鋪平攤在鍵盤右側的桌上,還用手輕輕地在墊子上撫了一下。我端詳了片刻,還是識出了這個寶貝——因為那墊子的右下角上印著字兒:NUKE-Z。

滑鼠墊這種東東,有跟沒有那絕對是兩回事,不信把墊子拿開再移動滑鼠試試,肯定會感覺生澀許多,而不同類型的滑鼠墊之間彼此也有著顯著的差異。目前市場上的滑鼠墊主要有玻璃墊、金屬墊、塑膠合成墊和布墊(織物)四種,我最早見到的高檔貨就是玻璃墊——那還是當年在網吧玩CS的時候,有一天我看到很火冒竟然拿出一塊毛玻璃放在了滑鼠下面,玩起遊戲來「嘩啦嘩啦」響聲巨大氣勢逼人,因為很火冒的CS技術出眾,又因為玻璃墊比較少見,所以這種拉風的滑鼠墊也在網吧引起了一陣較大的反響,而那塊打磨得異常圓滑的毛玻璃正是SoftTrading的ICEMAT(SteelSeries是這家丹麥公司旗下的另一個品牌),這種特製的玻璃由於表面顆粒極小且分佈均勻,因此也帶來了所有滑鼠墊中最為卓越的手感,不過玻璃墊的缺點也很致命:冷——啊~~,大冬天誰受得了?而且玻璃不結實,很火冒的那塊玻璃墊壽命就極短——玩了沒幾天,他就一不小心把寶貝「送」到了地上,兩百多個大洋立馬就「gonewiththewind」了。第二種是金屬墊,以鋁墊居多,手感之細膩順滑與玻璃墊相近,並且定位準確堅固耐用,名聲在外的有steelpad的3S、4S和SX,還有Rantopad(鐳拓)的A100等。第三類是塑膠合成類,其中以fUnc的1030尤為著名,由於它是最早進入玩家視野的滑鼠墊,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它幾乎就是高檔滑鼠墊的代稱,當然,隨後出現的「1030殺手」——X-Ray的Thunder8、Thunder9,還有steelpad與著名的CS戰隊SK合作推出的steelpad4D和steelpadS&S也是此類滑鼠墊的名作,這類墊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正反兩面紋理粗細不同:細面的顆料小,所以手感細膩,粗面的顆粒大,所以更加爽滑,玩家們可以自由選擇。至於布制滑鼠墊,那就是最傳統的滑鼠墊了,通常它由兩部分組成:上層的布面用於滑鼠移動,下層的橡膠用於滑鼠墊防滑,比較著名的布墊有DKT,X-Ray的Aqua2、Aqua3,steelpad的Qck+、5C,Rantopad的superC4、a系列(a1為小號,a3為大號),Noppoo的N系列,還有ALLSOP的地獄火系列和Razer的螳螂速度王、操控王等等。不過,在布墊之中其實還有另外一個獨特的分支,那就是由Qpad首創的塗層類布制滑鼠墊,這種墊子由於在布料表面添加了特殊的膠質塗層因此兼有布墊和塑膠墊兩者的優勢:順暢度比布墊更高,而使用壽命比塑膠墊更長……獅子使用的NUKE-Z就是這一類滑鼠墊。不過要我說,最好的滑鼠墊還就是布墊,便宜啊(所以量足),手感又好,還經得起糟塌,不象別的墊子那麼嬌貴用著提心弔膽唯恐摔了折了刮花了——在現實中,的確有那麼一些人因為心疼自己的滑鼠和滑鼠墊整天在那兒摩啊擦的,因為生怕它們擦出感情以後就不好好工作了,所以就用上了一種叫做滑鼠貼腳的東東。這玩意兒原本只是為了保護滑鼠的底部不受磨損,可用著用著,人們卻發現這個小東西竟然會對手感產生莫大的影響,不僅不同材質的滑鼠貼腳(目前主要有三類:纖維材料、聚乙烯材料和高分子特氟龍材料)在手感和耐用度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不同材質的滑鼠貼腳與不同材質的滑鼠墊還有不同類型的滑鼠之間,會產生無數截然不同的使用手感……暈啊~~。

應當承認,和我的G1+DT35+去年在組裝我的第三台電腦時向店家強行索取的那塊普通布墊相比,獅子的銅斑蛇+6G+NUKE-Z的組合的確是要靚麗許多——而這,毫無疑問,也就是他的星際實力近年來始終比我略勝了一籌的根本原因!而且,雖然獅子的裝備貌似已經夠多夠全了,可實際上他還是缺了一樣——不是滑鼠貼腳,這個他有,而是——耳機。

耳機在遊戲中最基本的用途就是聽音樂,現在的遊戲製作得是越來越精緻了,除了劇情,畫面,特效,音樂也越來越受重視,某些遊戲的音樂甚至請到大型交響樂團來演奏,《星際爭霸》的遊戲音樂就氣勢磅礴非常動聽,裡面的三個種族還都有各自對應的主題曲,不過對我來說,星際的音樂常常是從剛一進入遊戲界面的那聲「咚——」開始,經5、4、3、2、1讀秒再正式開打一分鐘后就結束了的——在星際中緊張激烈的戰鬥時我總是幾乎感覺不到有音樂存在的(標準的「充耳不聞」),取而代之的則是建築的結頂、升級的完成、部隊的選中、敵襲的警報……等等重要時刻的聲音提示(總不能一刻不停地彈出個窗口跳出個氣泡吧)。玩家們在比賽時要想及時地了解敵情,要想對局勢做到全面的掌控,除了得眼觀六路,還得耳聽八方,玩CS就完全離不開耳機,玩家需要從聽到的聲音準確判斷出敵人的位置、人數、遠近,還要在許多聲音交相混雜的時候分辨出其他的聲音,相對而言,玩星際對於耳機的要求還不算太高,所以我也就用不著花錢買5a和西伯利亞了,也算是省了一筆啊。

——鍵盤、滑鼠(含貼腳)、滑鼠墊和耳機就是今天人們通常所說的電競四大裝備,其中好的裝備還是蠻貴嘀。猶記得當年在DIY一台PC還需要萬把塊錢時候,鍵盤滑鼠和耳機壓根就是無足輕重的小玩意,能用就行了,誰還會管那麼多呢,滑鼠墊更是贈品,是添頭,是和硅膠一樣白送的,可到了PC價格不斷下降直至四五千、兩三千的現在,這些東西在整個PC價格體系中的地位卻反倒是越來越尊貴了,就連一塊小小的滑鼠墊價格都會動輒上百元。從前根本就不會有人說起滑鼠和鍵盤這些普通外設的好壞,可到了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人醉心起滑鼠的技術參數和鍵盤的軸來了,他們熱衷的收藏品不是字畫和古玩,而是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鍵盤滑鼠滑鼠墊耳機,有些具有專業水準的發燒友們甚至還在網上打出了他們的旗號立起了他們的山頭,比如無極論壇(www.wuji.org.cn/bbs),比如外設天下(www.pcwaishe.cn)——只是,這些牽引著人們視線的小玩意們,真的值那麼多嗎?

在小說《神鞭》里,天津衛有個傻二,辮子功獨一無二,可終究還是斷於洋槍;在電影《葉問》里有個北方大漢金山找,他打遍佛山幾乎通關成功(除了最終BOSS),靠的除了一身拳腳功夫還有背上的一把大砍刀;在北京奧運會上有個美國人菲爾普斯,他有如天神下凡拿冠軍直拿到手軟,其中有一次還只比第二名快了0.01秒,雖說這是他技藝高超外加手長腳長,可如果沒有那身最新款的鯊魚皮泳裝,他依然還能豪取八金?;在古龍的小說里,那小李同志的飛刀從來都是例無虛發,可要是讓他老人家改飛菜刀、朴刀、大砍刀,結果還會是一樣嗎(Bytheway,其實我一直很好奇他身上到底藏了幾把刀)?——沒有裝備不行,裝備差了不行,裝備不稱手也不行啊。又如在乒乓球運動的歷史上,帶顆粒的膠皮球拍就具有特殊的意義,正是它的出現,才使這項運動從娛樂層次躍進到了競技體育級別,而7毫米厚的海綿拍也是如此,因為1952年正是憑藉這一全新的武器,日本選手佐藤博治才終於在孟買第19屆世乒賽上用凌厲的正手長抽打破了歐洲削球手對賽事的壟斷為亞洲帶來了第一個男單冠軍(當然現在我們正在等待全世界聯起手來打破中國人對這項賽事的壟斷)——恰如在電子競技的歷史上,正是非洲樹蛇、IE3.0、1030滑鼠墊、5a耳機……,見證著電玩從電子遊戲演進到了電子競技的時代,才讓一個又一個平凡普通的玩家變身成為萬眾矚目的偶像。對於電子競技,我覺得它就象賽車運動——既需要選手個人技術的發揮,又嚴重依賴車輛(裝備)性能的高低:MotoGP是世界頂級的競速賽事,它與F1和世界拉力錦標賽(WRC)同為最有影響力的競速賽事,一輛MotoGP的賽車能夠輕而易舉地在2秒鐘內從0加速到100公里/時,2007年MOTOGP錦標賽上海站的比賽我是從電視里看到的,結果那天我親眼目睹了瓦倫蒂諾·羅西——MOTOGP世界里的舒馬赫,人稱「小飛俠」——那一次無可奈何的失利:那場比賽羅西的對手主要是杜卡迪車隊的「槍手」凱西·斯通納,憑藉更為強大的賽車動力系統,斯通納多次領先於羅西,而羅西則在彎道處盡顯強大實力,他反覆地運用嫻熟的遲剎車技巧華麗地反超斯通納,那無與倫比的過彎技術真是令人嘆服!依靠對賽車的精確掌控,羅西盡顯車王風範,他不斷地證明著自己的超凡實力,只是,斯通納也決非等閑之輩,他胯下的那部賽車更是有著兇猛的加速度,每次從彎道拐出來一回到直道,一會就能見到他咆哮著甩開羅西一騎絕塵而去,扔下羅西在他身後苦苦地等候下一個彎道的來臨,可那上海賽道偏偏還擁有兩個超過1000米的直線賽道……那場比賽雖然羅西使盡了十八般武藝,可最終卻還是只能仰天長嘆屈居亞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言實在是非虛啊。

同樣地,在星際的比賽中,部隊的轉移,魔法的使用,隊型的改變,攻擊目標的調整……也無一不需要用滑鼠來指揮,無一不需要用操作來實現,滑鼠指針的移動軌跡是否平滑順暢,滑鼠能否在小範圍內精細地移動,啟動或是急停是否能夠準確地實現……都會對比賽的結果產生莫大的影響。在當今的許多電競比賽中都涉及到一個術語——「APM」(Actions-Per-Minute),通常我們稱之為「手速」,這個數字越高,就意味著選手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完成更多的操作,能夠雙線、三線,甚至四線作戰。APM的高低與比賽的勝率總是成正比的,高的APM總是能在比賽中佔到優勢,APM是實現戰略戰術的基礎,高手的APM常在300以上,有些可達400,有個ID為「aerimto」的選手更是曾在一場比賽中砍下過577次/分鐘的驚人記錄!好的指法對於電子競技是十分重要的,可是,只要肯下功夫苦練,就能練就嫻熟的指法,這個時候,勝利的關鍵就又變回到手中那熟悉的鍵盤和滑鼠上了(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職業電競選手絕大部分都是「背包族」的原因,到哪比賽他們就把自己平時用慣了的那套鍵盤滑鼠等裝備背到哪),假設每一次操作都產生一個萬分之一秒的差距,那麼一場比賽中隨著時間的推移那無數個萬分之一秒的累積,勝敗就決定於那幾乎感覺不到的瞬間!好的鍵盤和滑鼠,就象是倚天劍和屠龍刀,能讓選手把武藝發揮到極限,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選手發揮出自己的水平,而不是受制於器械。電競裝備之於電競運動的意義,也許無極論壇里那個「已婚扛把子」夜飛行已經說得再明白不過了:好的裝備雖然並不能讓選手的水平得到本質的提高,但是它能夠保證選手的水平得到100%的發揮!

不過,對於這種說法,中國的蟲王,那個黃魚黨的黨魁,那個日漸發福的小平頭,卻似乎並不是十分的認同……

——「好,準備工作結束,你丫給我看著點」,獅子又新建了一局遊戲,擺出一副兇狠的樣子對我說:「從現在開始,來誰滅誰!」

哼,白痴一個,你就吹吧……神啊,再派個高手高手高高手來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星際爭霸2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星際爭霸2
上一章下一章

(二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