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是讓步也承諾

第639章 是讓步也承諾

廣州即將光復,而劉禪並不打算裁撤這個建制,建立一個廣州刺史部並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

不動用自己的政治影響力,現有的交廣分治就能直接利用,屬於是白撿的便宜。

至於新任廣州刺史的人選,劉禪認為沒人比渴望陞官的李嚴更合適了。

李嚴年輕時為南陽郡職吏,便以才幹知名。

荊州牧劉表讓他到郡中各縣任職。

曹操進入荊州時,李嚴正為秭歸縣令,於是西往奔蜀。

劉璋用他為成都縣令,又獲得能幹的名聲。

其人的政務才能算是經過劉表、劉璋、劉備三位君主的檢驗,屬於當世一流的水平。

而且他的法律才能也是漢朝廷中名列前茅的存在。

當初,益州在劉璋治理下,法紀鬆弛,德政不舉,威刑不肅。

劉備命軍師將軍諸葛亮、揚武將軍暨蜀郡太守法正、昭文將軍伊籍、左將軍西曹掾劉巴和李嚴五人一起制定《蜀科》。

後來成為了漢朝廷的法律體系的基礎,如今的漢律疏議便是對蜀科進行的重新修訂。

只不過他太渴求陞官進爵,功利心過於旺盛,早先劉禪對其採取的是緩提拔的策略。

當然,如今劉禪既然已經登臨君主之位,便不用擔心李嚴會失控。

老劉曾經跟劉禪說過,法正之後,可令李嚴接任尚書令。

劉禪當時並未置可否,他覺得李嚴還是別調入中央了。

像這種有能力有野心的政治家,他想當權臣。

那不好,所以劉禪不能給他那個土壤。

放到地方當刺史,幹個七八年後,遷為司隸校尉接替張飛的位置。

然後給個九卿,乃至於給個三公位置退休,對李嚴和自己都好。

朝廷在廣州的開拓性進展,更進一步的讓群臣百官興奮不已,紛紛向劉禪進言慶賀。

若是他們清楚朝廷在江東的謀划以及已經取得的成果的話,將會更興奮。

當然,這部分內情只需朝廷高層知道,不會在大朝會上公之於眾。

很快,大朝會的議題就轉到了臨華殿學術論壇,以及二月份的建興元年科舉考試上面。

不斷的開疆擴土,大家對朝廷充滿信心,對漢軍充滿信心。

然後對皇帝取得區區學術圈的最後勝利也已經沒多少懷疑了。

然而,越是到了這個收網的時候,越是會有一些魚會豁出去,妄圖掙扎個魚死網破的局面。

而此時,劉禪再次釋放對士人的善意,表示自己並沒有趕盡殺絕的意圖。

黃門侍郎黃皓持宣聖旨:

明日開始舉辦臨華殿會議,關乎朝廷文脈的發展,朝廷予以最高程度的重視,並且絕對尊重會議的結果。

學術研討之後確立的五經聖人法,自此就是大漢帝國的官方正統學術以及指導思想。

夫子云,有教無類。

屬於帝國的學說,不是一家一姓的學說,人人可學,人人可成為聖人門徒。

凡是願意轉投聖人學問的,都可以被視作聖人門徒。

不會被排斥,沒有學歷歧視,且朝廷不會追究他們原本所學的是否為正統學術。

這道聖旨,是皇帝的讓步,也是皇帝的承諾。

朝堂上的有識之士瞬間就明白了,陛下這一招以退為進將成為對士人集團的絕殺。

因為這道聖旨,瞬間擊中了相當一部分不敢反抗皇帝,但是對於即將失去政治權利,又感到非常不安,擔心自己不能被新秩序所接納的士人的內心。

作為非一流士人的體量更大一些的二三流士人,他們對於自己所學的學術並沒有太大的忠誠。

畢竟那不是他們的家傳經典,他們離家千百里去遊學,學習那些家法,只是為了獲得一個上升渠道。

至於具體學哪個家法,並不重要,哪家要他們他們就去學哪家,他們所在意的是做官的資格。

而劉禪現在明確告訴他們,不管你先前學啥,只要你來,只要你願意學官方正統學說,出仕為官的大門就會向你敞開。

皇帝張開雙臂,那麼你們選擇的時候到了,來吧站隊吧,是生存還是離開?

大朝會後,楊亮,伊籍、諸葛亮等人的府邸的訪客越來越多。

陸續有朝廷官員上奏強烈支持皇帝廢除偽學,我們走過的彎路不能再讓後人走了,否則是極為不負責任的表現。

絲毫不羞愧自己先前的表現,君子談義、小人說利。

他們說著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來掩蓋自己因為得到承諾能成為新秩序的既得利益者而心裡狂喜。

隨後劉禪下詔,謙虛的表示,此次去偽存真確立五經正統的臨華殿會議事關人心所向,干係重大,十分重要。

需要足夠威望的經學大家來主持,於是劉禪詔命侍中、諫議大夫杜微為治書侍御史。

並任命書法大家,京兆韋氏出身的韋誕為侍中,讓他和汝南太守胡昭分別為左、右治書御史,擔任杜微的副手。

讓三個名聲顯赫的人物來領銜隊伍,一起主持此次會議。

相信他們定能認真嚴肅的考證真偽,得出詳實可靠的結果。

當然了,劉禪素來重視民主,所以不會讓少數人專斷。

於是欽點了好多自己看好的五家學說的官僚士大夫進入三人所領銜的治書團隊。

而沒被選中的九家家法的切身利益者慌了,如墜冰窟的慌亂。

因為科舉舉辦在即,大量士人聚集京師周邊,他們早早的抱團在了一起。

面對皇帝這要顛覆歷史潮流、與他們這批士人決裂的舉動,他們將發出最後的吼聲。

劉禪不是第一個想要這麼做的皇帝,上一個是漢孝靈皇帝。

他在位期間,曾經下詔讓蔡邕等人鐫刻熹平石經。

漢靈帝就是被五經異字太多而困擾,覺得各家家法對經文的理解不一的現象很不合理。

所以他也是本能的希望統一五經異字,只不過他只是看到表面而行動。

並沒有關注到這背後的巨大利益糾葛,僅僅是憑藉皇帝的心意而做出了那個決定。

而劉禪則是目的清晰、並且深刻了解其背景和意義,並計算了成功率之後的行動。

雙方的區別就是,一個是一時興起,另一個是蓄謀已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我劉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種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我劉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種啊
上一章下一章

第639章 是讓步也承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