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平谷大戰!(六)
孤山前方三裡外。
代善在得到黃台吉軍令后,就開始調集大軍,準備全力進攻山上的明軍。
「報!貝勒爺,前方出現大量明軍!」
「嗯?這群縮頭烏龜怎麼下山了?」代善得到消息后,有些遲疑的拿出千里眼,開始觀察前方的明軍。
山下。
曹文詔和黃得功分別帶著一萬勇士營和一萬虎賁軍左右列陣。
二人手下都是清一色的重裝步兵,身穿三層重甲,每個士兵都是膀大腰圓的壯漢。
代善看到這一幕,眉頭擰在一起:「對面的明軍似乎不是山上的明軍。」
「傳令兵,可曾探查到前方明軍的底細?」
「大汗,他們沒有軍旗和大纛,無法判斷。」
一旁臉上帶著刀疤的鼠尾辮漢子上前開口道:「貝勒爺,不管前面的明軍是什麼鳥,末將請命三千,先去衝殺一番便知深淺。」
「嗯,准!布延,最好能抓幾個舌頭回來。」
「喳!」
布延行禮后,拍馬帶著三千騎兵離開大軍。
因為雙方大軍距離並不遠,布延帶著騎兵直接展開了三角形的衝鋒陣型。
曹文詔和黃得功二人看到建奴騎兵衝來,臉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平時的操練中,他倆的作戰目標一開始就是以建奴精銳騎兵作為假想敵。
在兩部最前方,勇士營和虎賁軍各自的長槍手在面對奔騰而來的建奴騎兵,齊刷刷立起極為緊密的長槍陣。
他們使用的長槍和白桿兵不同,全部都是由精鐵打造而成,單桿長槍重達八斤,比白桿兵使用的長槍重上一倍,當然長槍也更加堅韌,哪怕受到巨大的衝擊也不會彎折斷裂。
長槍陣是遏制騎兵巨大沖勢最合適的軍陣。
隨著戰馬在地面踏出隆隆聲。
布延率領的三千騎兵組成的兩支衝鋒隊形,轉瞬即至。
「御!」
勇士營的長槍營參將率先下達軍令。
兩千長槍手身體前傾,將槍尾抵在地面,迎接騎兵的衝擊。
而虎賁軍的長槍營也緊接著做出類似的動作。
前方,在距離明軍幾十米的時候,布延有些震驚的發現,前方的明軍似乎和白桿兵的軍陣有些類似。
特別是那些長槍兵,在面對自己三千騎兵的衝擊,不但沒有畏懼,反而帶著濃厚的戰意,還有隱隱出現的狂熱?
嘩啦啦···叮叮叮···
希律律···
建奴騎兵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就這麼直挺挺的對著緊密的長槍陣撞去。
他們在臨近陣前時,就已經開始彎弓搭箭,發射出密集的箭矢,試圖打亂明軍的陣型。
然而漫天的箭矢落下后,叮在明軍厚重的盔甲上發出清脆的聲響。
兩支明軍隊伍紋絲未動。
黃得功看到建奴騎兵的速度逐漸慢下來后,率先下令。
「大刀隊從左右兩翼上前!」
曹文詔見狀也下令勇士營的陌刀隊出擊。
緊接著,兩軍後方出現共計四千手持陌刀的隊伍;
他們分別由把總帶領,幾百人為一組從長槍陣兩翼快速上前。
「殺!」整齊的喊殺聲穿透雲霄。
這些手持陌刀的軍士身披三層重甲,面對建奴騎兵的刀箭攻擊,直接無視。
所有人都揮舞著陌刀瘋狂砍殺。
陌刀是一種從隋唐時期流傳下來的制式冷兵器,在大明也稱其為斬馬刀。
刀身厚重且較長,一刀下去人馬俱碎!
這是朱由檢專門命人打造的特殊武器,僅供勇士營和虎賁軍裝備使用。
用來對付建奴的騎兵是最為合適的武器,但是斬馬刀也有對應的缺點。
因為重量問題,對士兵的使用要求極高,沒有巨大的臂力,根本無法掄起廝殺,還有就是經濟原因,這種大刀打造工藝複雜且單價極高,遠遠超過明軍使用的最新式的燧發槍。
而朱由檢組建這種純粹的冷兵器軍隊,就是為了過渡,因為現在的百科學院還沒有研發出成本低、射擊便捷的火器。
在大明軍中普遍使用的火器,雖然對建奴騎兵有一定的剋制作用,但是不管是鳥銃還是燧發槍,都需要比較複雜的裝填過程,同時建奴騎兵利用高機動性可以躲避彈丸的殺傷。
「攻!攻!攻!···」
在兩軍大刀營瘋狂廝殺的同時,中間的長槍陣齊聲喊著口號,開始變換隊形。
他們從緊密的軍陣開始逐漸散開,,形成一個半包圍的形狀。
這些軍士十分默契的配合著,用手中精鐵製成的長槍,不停的展開攻擊。
有專門負責刺戰馬的,同時配合著刺騎兵的,布延率領的三千八旗兵壓根來不及施展騎兵的優勢,就陷入近身肉搏戰。
廝殺持續了不足三刻鐘,一場冷兵器的血腥對決謝幕。
最終的結局是布延趁著明軍包圍圈還未合攏,帶著殘餘的數百騎兵逃走。
孤山上。
正在觀戰的周運清三人,全被剛才的戰鬥震驚了。
三人都是秦良玉西南軍鎮的人,在他們心中,冷兵器對戰中,除了白桿兵在大明就再也沒有那支軍隊能壓著建奴騎兵打。
現在不同了,在短短三刻的時間裡,黃得功和曹文詔二人共計出動四千長槍兵,四千大刀手,就把三千建奴幾乎殺的全軍覆沒!
要知道,在大明朝的軍隊中,想要在野戰中抗住三千建奴騎兵的攻勢,至少需要萬人的大軍依靠火器才能抵擋!
而現在,八千人使用長槍、斬馬刀兩種冷兵器就壓著建奴打,這種戰力,除了白桿兵外,在沒有哪支軍隊能做到。
「老張,老許,看來人家確實有自傲的本錢吶,想想咱們,面對三千騎兵,不但要藉助地勢和火器,打到最後,各部還死傷不少人。」
周運清搖頭說著,臉上滿是苦澀。
他想起幾天前剛到孤山時,大軍被代善八千騎兵衝擊的場景。
當時三人聯手,各種火器、火炮,和軍陣齊出才勉強抗住建奴騎兵的攻勢。
一旁的許成名和張彥芳二人都是沉默不語,他倆也被黃得功和曹文詔麾下的作戰手段震住,這種高強度的廝殺,不但能維持軍陣不亂,還能保證最大程度的殺敵效率,八千人配合起來,有著極高的默契,更重要的是,曹文詔和黃得功二人幾乎沒怎麼參與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