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暗器揭秘。(六)
機射類暗器以袖箭最為常見。
袖箭有單筒袖箭和梅花袖箭兩種。這兩種袖箭都是將箭筒縛於小臂處,筒之前端貼近手腕,用衣袖遮蓋。箭筒內有彈簧,筒上裝有機關,一按機關,筒內小箭即向前射出。單筒袖箭每次只能裝入一箭,射出后必須再裝箭。梅花袖箭一次可裝入六支小箭,正中一箭,周圍五箭,排列成梅花狀,可連續發射。袖箭的箭桿用細竹削成,長約厘米,前端裝鐵質箭頭。單筒袖箭的箭筒長約24厘米,直徑約2.4厘米,用銅鐵鑄成,筒頂有孔,為裝箭處。筒前開孔,為箭射出處。梅花袖箭的箭筒稍粗,直徑約3.5厘米,長度也是大約24厘米。筒內裝有六個小管,每管可裝一箭。
袖箭用機括髮射,取准既易,力道又猛,而且極難防範,所以最受武林中人歡迎。相傳單筒袖箭為北宋雲陽(今屬四川省)白鶴宮霞鶴道人所創。清末民初,山東泰安徐石蓀精於此技,人稱「小養由基」。徐石蓀先向空中射出一箭,旋即裝箭再射,第二支箭正好擊中第一支箭的箭鏃,第三支箭又擊中第二支箭的箭鏃。連發五箭,箭箭如此,人稱「對口箭」。梅花袖箭相傳為明人劉糹延所創,從此風行武林,山東李兒窪的李姓最精此技,有李天壽號稱「神箭」。李天壽的七世孫李佩更是技藝驚人,凡死靶活靶,無不百發百中。李佩早年曾入綠林,后改行保鏢,群盜震懾,呼之為「穿雲箭」。
雷公鑽是一種笨重暗器,今日已經絕跡,這裡也附帶介紹一下。
雷公鑽由錘、鑽兩部分構成。錘為鐵質,長約17厘米,木柄長約厘米,錘全重約1.5-2公斤,與普通小鐵鎚相似,只是柄較短而錘較重。鑽為鋼質,有四棱,前尖后粗,前端極為銳利,末端最粗處為正方形,邊長約3厘米。鑽的重量在0.5-0.75公斤之間。使用時,用左手執鑽,右手執錘,自后猛擊鑽底,鑽子即可飛出。因為鋼鑽有棱,敲擊時震力之大,所以左手必須戴上軟皮套子,以防受傷。發射雷公鑽時,必須兩手並用,而且錘鑽兩物本已笨重,在攻敵時缺乏隱蔽性,所以舊時武林中也很少有人練習此技。但雷公鑽發射之力甚大,在15米內可重傷敵人,其威力又是許多暗器比不上的。
————————————————————作者闡述————————————————
在這裡,往昔必須要說,這章不算在日常更新中,只是往昔覺得大家選擇了讀往昔的武俠讀物,那麼應該可能對我國武術感興趣,所以才將資料搜集發在這裡,也是替我國武術做一些宣傳,同時往昔感謝描寫這功夫的大大,是他們的無私奉獻,才讓我們對形形**的武術有了更全面的理解。